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2019诺伟司·蒂洛扬水产研修班”在云南昆明开启了全新效率配方之旅 文/图 水产前沿 唐东东 张玉梅 嘉宾留影 4月9日,为期两天由诺伟司国际、上海蒂洛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9诺伟司·蒂洛扬水产研修班”在云南昆明开启了全新效率配方之旅。通威、新希望、粤海、恒兴、天邦、特驱、东方希望、三旺、巨星、百洋、嘉吉、珠海德海、顺德丰华、江门恒胜、台山向星、广州南劲海、台湾协益、台湾健丞等30余家饲料企业技术高管总计约60人参会。 这已经是诺伟司主导筹办的第四届水产研修班,每届研修班形式上都小而精,会结合当前市场的热点问题,邀请国内外的资深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讲解和探讨,会后还将针对授课内容进行分组讨论与答辩,最终根据成绩给予优胜者奖学金。 研修班现场 本届研修班授课教师为: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动物生物科学系鱼类营养研究室Dominique教授、上海海洋大学陈乃松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强盛博士、诺伟司东北亚区水产技术总监陶青燕博士。 诺伟司东北亚运营总监孙得发博士致词 上海蒂洛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宋立致词 南京农业大学王强盛博士 资料显示,诺伟司国际总部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客户遍及全球近百个国家,自1991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动物营养与健康领域,产品线包括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饲用酶制剂、饲料品质和协生素等解决方案。上海蒂洛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专业研究天然抗体等技术并为行业提供高效解决方案的高科技生物企业。 上午场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动物生物科学系鱼类营养研究室Dominique教授: 《不同物种的能量产生养分,饲料效率与机体组成》 1、饲料企业在设计配方时要率先考虑目标水产动物的身体组成成分,利用机体组成来预测配方的大概设计思路。 2、水产动物在不同体重时的蛋白和脂类含量不同,试验得知:蛋白沉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脂肪尽管初始值很低,但后期变动比较大。脂肪含量决定了水产品的质量,饲料企业需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配方中脂肪的含量,比如三文鱼片需要有肌间的脂肪来保持口感,而鱼排则不需要太多脂肪。 3、蛋白质的含量是由水产动物的内源性/遗传决定,因此要提升鱼体蛋白质的沉积,选育会是个方向。水分与蛋白质的量呈高度的相关性,鱼体每增加1克蛋白质,大概可以同步获得4克水的增重,意味着鱼体能整体增重5克。 4、鱼体内的脂肪含量变化主要受中性脂肪含量影响,磷脂的含量比较稳定,基本处于0.8%的水平。但是磷脂能与蛋白质形成鱼体基本的结构单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脂与体内水分含量成负相关,水分含量多的时候,体脂的量就相应减少。 5、当饱和脂肪酸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再添加,就会对生长性能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机体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利用率较高,可以达到94%,对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利用率达86%,对饱和脂肪酸的利用率较低,只有45%;因此,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结合使用,可以提升3%的脂肪利用率;或将多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结合使用,可以提升4%的利用率。 6、氨基酸与脂类都能形成代谢中间体,但我们设计配方时要尽量考虑让碳水化合物和脂类成为代谢中间体,而让氨基酸转化为体蛋白沉积下来。不过,过多添加淀粉并没有经济价值。 7、海藻粉含有很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替代鱼油会呈现什么结果?实验发现海藻粉的利用率只有65%,鱼油利用率则有92%。 8、不同蛋白原料在鱼体中的蛋白沉积效率是有区别的。 9、三文鱼为什么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海水养殖品种,原因是它能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来用于生长,生产效率非常高。 10、以前在东南亚大家主要消费巴沙鲶鱼,因为它做汤非常好喝;现在主要是养殖Tra(条纹鲶鱼),因为它更适合做成鱼片。对比巴沙鱼和Tra的脂肪利用效率可以发现,巴沙鱼的脂肪沉积效率高达180%,也就意味着巴沙鱼能把日粮中的淀粉大量转化为脂肪;而Tra的脂肪沉积率只有40%,意味着它更多地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蛋白。 11、脂质在保留氨基酸分解代谢方面比淀粉更有效;当氮保留率(氮增加/氮摄入量)达到一定水平(约45%?)时,可消化淀粉不会节省氨基酸,而脂质仍然可以节省更多。 上海海洋大学陈乃松教授: 《大口黑鲈的营养需求、糖代谢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州鲈对饲料中的可消化赖氨酸的需求量相当高,以生长率作考量,为2.8%(干基),以蛋白质保留量作考量,为2.63%(干基)。 2、加州鲈对饲料中的可消化精氨酸的需求量:以生长率作考量,为1.91%(干基),以蛋白质保留量作考量,为1.71%(干基)。 3、在低蛋白质饲料中添加晶体EAA能有效提高加州鲈的生长,但不如结合态的EAA更有效。 4、可消化蛋白质水平为46.31%,可消化脂肪为11.5%时,饲料效率可达1.48(饲料系数0.68),蛋白质保留率51.57%。所以配方设计合理,加州鲈对饲料营养的利用效率非常高。 5、以前大家都觉得淀粉不利于加州鲈的生长,因此要尽量控制其含量。但是国内要求加州鲈料是浮水性,低淀粉不利于制粒,且很多植物性原料本身就带有淀粉,控制太严格的话意味着很多植物性原料没法用。顺应市场的需求,我们研究后认为饲料中10-12%的可消化淀粉含量为最佳。 6、加州鲈料的淀粉源:从加工角度来讲木薯淀粉比面粉要好,如果成本吃得消,可以考虑用豌豆淀粉或进口的鹰嘴豆淀粉。要是控成本,可以用面粉,但是要考虑对其它原料的控制,否则容易影响浮水性。 7、饲料维生素A的添加水平建议为2600-3550IU/kg饲料。 8、加州鲈料加工需解决的难题:适应低淀粉(10%可消化淀粉),浮水性(100%在淡水中上浮)、适当的水中稳定性(约1个小时)。 9、加州鲈主要靠视觉来摄食,所以饲料或冰鲜鱼触底后就不会摄取。 10、优质的加州鲈料其全程饲料系数应小于1.0。 11、加州鲈产后综合征主要是鱼经过越冬、繁殖后抵抗力下降,加之肝脏可能也存在问题,多种因素碰到一起后触发了鱼的死亡。 12、诺卡氏病,跟鱼自身的抵抗力有很大关系,以前说是冰鲜鱼带来,但是有些地方全程不用冰鲜鱼也患;有些说是苗带来过的,但是同批苗有患病的也有不患病。 13、要投喂颗粒粒径合适的饲料,不要觉得加州鲈口径大就乱投料,否则容易导致“腹水”现象。 14、反季节繁育势在必行,可错峰上市商品鱼,同时减少越冬的掉膘和春季繁殖的损耗。 15、高温季节,加州鲈对慢沉料的摄食量比浮水料高。 下午场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动物生物科学系鱼类营养研究室Dominique教授: 《从系统监控,产品和饲喂管理模式提高饲料效率》 1、水产饲料生产研发中心的研究方向除了营养与饲料技术之外,还要关注动物健康管理、农场管理、基因育种等方面,这样才能服务好客户,仅仅提供饲料产品是远远不够的。 2、营养以及饲料配方的关键步骤:确定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精确定位的营养需求、研发试验/文献参阅、应用营养模型)——满足营养需求条件下节约成本(饲料原料的精细化学分析、消化试验,体外实验室试验、应用营养模型(可消化营养)、应用添加剂及加工技术)——验证检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基准测试/生产建模、投资研发、永远不要满足于现状)。 3、事实证明,数学、统计、营养和遗传模型对动物产业非常有价值,并且是应对当前水产养殖挑战的重要工具。 4、为了估计鱼的体重,大多数生产者使用饲料引诱及抄网,但个体大的鱼更容易饥饿,因此受到外界投料的刺激时,它们会更容易被引诱而被捕捞到。所以,采样过程中可能会受生物体习性的影响而导致数据不太精准。 上海海洋大学陈乃松教授: 《石斑鱼饲料中糖和脂适宜水平的研究》 1、在肉食性鱼类饲料中,利用非蛋白能源(脂类和碳水化合物)来节省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过高的脂肪含量会影响鱼体的生长性能,导致鱼体内脂肪的异常沉积;过量的饮食碳水化合物会导致代谢负荷和病理状况,特别是在肉食性鱼类上。 2、珍珠龙胆对饲料中可消化糖类的有效利用能力有限。饲料中过量的可消化淀粉或NFE对珍珠龙胆的生长、营养物质的消化、饲料效率和健康等均会产生不良影响。适宜的NFE水平应保持在8-10%的水平;适宜的可消化淀粉水平应保持于5-6%的水平。 3、珍珠龙胆对饲料中的脂肪有一定的利用能力。适量的饲料脂肪(10-13%)能提高饲料效率,节约蛋白质,抑制淀粉的消化吸收,有利于鱼体的健康。 4、石斑鱼养殖户能接受沉性料,因此尽管石斑鱼对淀粉的接受度很低,但饲料企业生产石斑鱼料比加州鲈料好做。 5、沉性料适当的膨化,有利于烘干,但可能容易浮起来。大粒径的石斑鱼沉性料,切太薄容易破碎,切太厚又难烘干;可以考虑做成宠物狗粮那种,椭圆形中间打孔。 诺伟司东北亚区水产技术总监陶青燕博士: 《营养源特性与养分利用效率》 1、淀粉颗粒越大,结构越疏松,越先糊化;直链淀粉容易互相聚集而老化;块茎(马铃薯)和块根(木薯)淀粉的分子间键很弱,因此很容易吸水膨胀得到粘性很强的淀粉糊。 2、高直链淀粉在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容易老化,将不利于消化吸收,而支链淀粉不容易老化,因此是否可以利用这些特性,在不需要过多可消化淀粉时,采用直链淀粉作为淀粉源。 3、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的主要区别:植物蛋白普遍存在粗纤维及大量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氨基酸组成没有动物蛋白全面性。 4、什么样的蛋白更容易消化?蛋白质的溶解度越高、结构柔性越高,其可消化性越强。二硫键越多,蛋白的结构越刚性,比如胱氨酸含量越高的饲料原料,因为存在大量二硫键而不易被胰蛋白酶水解;二硫键在蛋白原料中大范围存在,只是各种原料中的含量和位置不同;热加工促使蛋白质中二硫键的形成,并降低蛋白消化率。 5、醇溶蛋白如玉米蛋白粉是植物种子储存蛋白的组分之一,具有很强的耐水性、耐热性和耐脂性。不过玉米的醇溶蛋白因品种不同而不同,灯光照射如果玉米种子的透光性强,就说明其含的醇溶蛋白高,反之则低。 更多精彩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