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大事记!南海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在三亚成立

2019-4-13 21:06| 发布者: P晓君| 查看: 67911| 评论: 0|原作者: 植银素|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南海所牵头组建的南海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在三亚成立。南海海域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孕育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种类和储量居中 ...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南海所牵头组建的南海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在三亚成立
  
  文/图 水产前沿 植银素
  
  南海海域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孕育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种类和储量居中国四大海区之首,其丰富的渔业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在支撑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南海渔业发展仍然面临着顶层设计不足、装备技术水平落后、生产体系亟待构建、科研支撑需要加强等一系列重大瓶颈问题。
  
  2019年4月13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牵头组建的“南海渔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以下简称“联盟”)在三亚召开。南海渔业科技创新联盟以全面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为己任,聚焦打造水产种业南繁硅谷、发展深蓝渔业主战场、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先行示范区、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桥头堡、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点。
  

  会议现场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重要嘉宾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张文副巡视员,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巡视员江开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林浩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小虎,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和三亚市有关领导及56个联盟成员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代表共12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所长江世贵主持
  
  会议通过了《南海渔业科技创新联盟章程》,成立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为理事长单位的首届理事会,并举行联盟单位代表签约仪式。
  

  联盟单位代表签约
  


  江开勇副巡视员在致辞中指出,南海生物储量巨大,是提供优质蛋白战略资源的蓝色粮仓,是打造水产“南繁硅谷”的理想基地,对实现我国“藏粮于海”战略、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意义重大。推进南海渔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特别是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希望联盟聚焦产业需求,瞄准南海资源的养护与利用、特色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和渔业国际合作等方面,有效整合优势科技资源,搭建多学科协同、科企紧密协作、科技创新上中下游衔接的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科技服务南海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张文副巡视员在致辞中表示,成立南海渔业科技创新联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创新机制,合力推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联盟在运行中,要明确建立联盟的宗旨和目标,明确联盟的任务,解决渔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要创新联盟运行机制,有效引导不同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创新,改变碎片化的科技创新和供给方式,形成一体化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王小虎院长表示,南海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将聚焦解决南海渔业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转化推广和发展战略等突出瓶颈,是在南海渔业健康发展主战场建功立业的重要平台。联盟的成立,将是南海渔业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新的起点。
  
  会议上明确了南海渔业科技创新联盟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
  
  1、结合南海优越的自然条件,加强现代育种技术研究,显著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国家水产种业自主创新;
  
  2、建设国家南海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水产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打造国家南海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技术研发中心,保护南海生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材料保障;
  
  3、推进南海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和生态修复,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开展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体系,构建深海大宗品种的渔情预报体系;
  
  4、拓展深远海水域,研发养殖工船或大型浮式养殖平台等核心装备及配套深海网箱设施、捕捞渔船、物流补给船和陆基保障设施,构建形成的“养-捕-加”相结合、“海-岛-陆”相连接的全产业链渔业生产新模式。
  
  会上,联盟成员单位围绕联盟运行机制与下一步工作进行深入研讨,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联盟重大事项磋商、资源共享、团队合作等运行机制。各单位一致表示,要齐心合力,凝聚意志,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和海洋强国战略、推进南海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着力突破南海渔业科技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所需的关键技术,构建协同攻关与产业应用的创新机制与模式,提高南海渔业整体科技水平和质量效益,切实增强我国南海渔业科技的竞争力,携手推进南海渔业快速发展。
  
  大会报告
  
  江世贵:我国水产种业的主要成就及新时期的发展机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所长江世贵研究员
  
  江世贵指出现代渔业新时期,科技进步为我国水产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能;
  
  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尤其是南海渔业生物的多样性优势,水产“南繁硅谷”建设等为我国水产种业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同时,“一带一路”等活动为水产养殖走出去带来了更广阔的跨国合作与发展空间。
  
  李纯厚:南海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的思考——需求、定位、策略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纯厚研究员
  
  李纯厚在报告中提出关于南海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1、相关部门单位应继续加强科学研究,提升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
  
  2、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可建立区域联动机制,科学制定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
  
  3、根据不同环境条件,突出特色优势,综合构建不同类型海洋牧场示范区
  
  最后,他指出准确、适当地选择海洋牧场(增殖渔业)发展定位,科学推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持续利用天然水域生产力,增加渔业资源量,不失为确保优质水产蛋白供给的重要措施之一。
  
  徐皓:深蓝渔业战略观与南海现代渔业
  

  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徐皓研究员
  
  深蓝渔业是构建形成的“养-捕-加”相结合新模式、“海-岛-陆”相连接的全产业链渔业生产来达到生物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实施深蓝渔业战略,可以为世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成为我国渔业大国地位向强国提升的核心内涵。
  
  王建红:发挥技术优势,开创海外发展新天地
  

  广东恒兴集团副总裁 王建红
  
  恒兴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有多个投资项目。在埃及建成投产埃及-渔业工业园,恒兴负责规划、设计、设备出口、技术培训、标准建立、管理咨询,营运辅导,其中饲料厂项目为交钥匙工程。该项目为中国水产行业整体走出国门,开创了先河。
  

  联盟成员单位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