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综合报道, 近期江苏、湖北地区相继发生养殖户使用灭苔产品导致虾蟹死亡事件,疑似部分厂家生产的灭苔产品引起水草腐烂、小龙虾螃蟹死亡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以及动保界的轰动。多部门下发风险提示函,提醒养殖户谨慎用药,采用传统方法灭青苔。农林执法部门更责令渔药经营部下架有关产品,召回封存已售产品,为受损养殖户提供处方。目前,湖北省水产局办公室发布《关于慎用“杀青苔”类投入品的紧急通知》,全文如下: 湖北省水产局办公室 省水产局办公室关于慎用“杀青苔”类 投入品的紧急通知 各市、州、县(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近期,江苏、湖南及我省洪湖、监利、潜江等多地相继发生多起使用“杀青苔”类产品导致虾蟹不同程度死亡、水草枯萎水质恶化等异常情况,对渔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和不良影响,虾蟹是我省渔业特色支柱产业,当前正值养殖关键期,为维护产业健康发展,减少渔民损失,保障渔民利益,特紧急通知如下: 一、开展科学用药宣传。各地要迅速对辖区内虾蟹养殖单位开展科学用药宣传,指导养殖户正确选购投入品,并索取票证。要采取发放风险提示函或宣传单等形式,提醒养殖户慎用“杀青”类投入品,尽量采取物理方法清理青苔。 二、加强风险隐患排查。主动联合相关部门,清查当地农资经营门店。对发现的可疑产品要及时送检,发现的问题产品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査处,避免问题产品流入养殖生产环节。 三、做好善后相关事宜。对已使用该类产品并造成损失的要及时介入,组织专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渔民开展生产自救,尽量降低损失,尽快恢复生产。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取证,帮助渔民依法索取赔偿。 四、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密切关注辖区内渔业生产动态和舆情动态,发现类似情况或苗头,要及时上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省水产局,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态蔓延。 湖北省水产局办公室 2019年4月18日 对于此次“灭青苔”事故,行业各界人士纷纷发表看法, 武汉九州神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建华: “每年水产养殖业都有用药事故大事件!今年的事在去年湖北汉川就出过,波及几万亩。 出现这些问题的企业首先来说没有按照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的特性去仔细做各种各样的相关实验。如今动保企业可能对有些物质存在片面的理解与使用现象。没有基本弄清楚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 企业在研发一款新产品的时候,要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是底线,决不能添加违禁成分。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一个产品的安全系数低,研发部门是设计不出安全空间的。 即使某些方案杀灭青苔高效、安全,不伤草、不伤虾。但是企业,养殖户也不能急功近利,一次性就想根治问题。青苔在短时间内死亡太多,在水中腐烂会释放大量毒素,伴生有害菌,水质会极具恶化。产品尽管是好产品,使用方式不当就变成了毒药,而且更加致命。” 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蒋火金: “各地相关政府部门,对青苔药事件的及时反应,值得称赞。没有造成更大面积的养殖户损失。 除要求涉事产品下架、召回已售产品外。各地相关部门将涉事的产品封样,送有资质的单位,仅仅只做产品成分分析是不够的,还要做相关毒理性试验,这样才能明确事故产生的原因,责任方。 动保企业为自己的产品负责,应该首先从产品说明书上做起。规范自己的产品使用手册,明确使用条件、使用方式、使用剂量。在销售端对养殖户、经销商、业务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渔药(兽药与非药品)的使用环节,相当重要。” 四川禾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黄国平: “国家的方针是先发展后规范,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必然的。死虾蟹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药品动保品问题,而是青苔腐烂产生的毒素。目前养殖户不会处理毒素是主要因素。企业在销售动保产品之后一定要做好配套服务,跟进了解使用效果,搭配解毒产品,避免用药事故。” 江苏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钱敬利: “这是单纯追求利益效果的恶果,龙虾本是新生水产品种,体质没螃蟹好,各方面研究不到位。企业不能用做螃蟹动保产品的思路去开发小龙虾动保产品,不然出问题必然的。市售的大部分青苔药都是硫酸铜加草铵膦等重金属成分做的除草剂,效果好,但小龙虾也受不了。” 湛江海先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万超: “在养殖过程中,青苔本身就不能使用化学药剂杀灭。杀灭青苔的产品无论披上什么外衣,骨子里都是由农药或锄草剂演变而来。能杀死青苔则对水草也或多或少有影响。对小龙虾伤害巨大,对水环境的破坏也是灾难性的,特别是甲壳类!企业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守底线。” 湖北荆州小龙虾养殖大户 候世雄: “养殖户在杀灭青苔方案中,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万不得已才能使用化学消杀剂。每用一次药都要坏一次水,推荐在放苗前用生石灰清塘,多晒塘,翻耕塘底。加注的新水要用合理网目棉袋过滤青苔种子。选择微生物产品来分解青苔藻类是更好的选择。” 南通东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高振尧: “其实行业管控是有必要的,规范操作之后会让我们服务起来更大胆。这次事件很多动保企业不要幸灾乐祸,应该感谢自己的幸运,养殖户在虾蟹养殖死亡期间没有用自家的动保投入品。现在涉事的厂家有口说不清,结果众说纷纭,是不是存在着一些被冤枉的企业我们也不得而知。这是动保行业的悲剧,也体现出了监管的漏洞,再不规范行业就为时晚矣。” 对于这次事件,你怎么看,欢迎留言!(本文转自【湖北省水产局办公室,水产前沿】。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