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国内商超冰鲜市场空间怎么样?冻转鲜市场面临着哪些制约因素?张氏(青岛)海产加工有限公司CEO叶红为我们分享了一下她们的做法和进展。 编辑/ 海鲜指南(seafood-guide)沈基文 SIAL中食展上,海鲜指南走访了解到,目前,商超渠道正在积极拓展冰鲜产品,由原来传统的冰鲜台产品尝试升级,增加新颖、并不常见的冰鲜形式产品,进口野生捕捞如鳕鱼、比目鱼品类,但由于目前许多进口野生捕捞鱼类并未完全解决冰鲜运输的问题,因此,国内采用的方式是欧洲较为成熟的冰鲜模式:冻转鲜。 国内零售业态里的冰鲜市场空间怎么样?冻转鲜市场面临着哪些制约因素?张氏(青岛)海产加工有限公司(Ocean Gala)CEO叶红为我们分享了一下她们的做法和进展。 据介绍,Ocean Gala 从2017年开始在O’le系统尝试冰鲜形式,现在北京的两家门店月销售额达60万元。 Ocean Gala 团队 口述/ 张氏(青岛)海产加工有限公司 CEO 叶红 我们从2017年已经开始尝试冰鲜形式的产品,目前一共尝试推广了7家门店。 当时将门店选择在了O’le北京金融街店,这个门店的消费人群比较符合Ocean Gala 的品牌定位,正好门店当时在重新翻修,翻修后冻柜比较少,我们冻品展示就会减少,产品减少的情况下怎么满足消费需求,所以我们就用冰鲜的产品来补充。 其实O’le原来有冰鲜台,但相对来说有些传统,品种也是常见的大小黄鱼、带鱼、白虾等产品,在看过欧洲、香港地区的冰鲜台之后,他们认为冰鲜的形式和产品也需要升级,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当然,O’le也给了我们非常多的支持和优惠。 我们很看好冰鲜市场,尽管冻品在中国市场刚刚开始,但增长趋势已经很明显,消费者一定会慢慢接受;第二,中国的消费者其实更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冰鲜产品,在消费者的选择排序里,优先选活鲜再是冰鲜最后是冷冻,很多消费者在接受冷冻的同时如果有冰鲜,他还会选择冰鲜,这个市场其实很大,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在保留原有的传统产品基础上升级新增消费者更喜欢的进口产品、野生产品、安全性更高的产品。 所以当时我们就结合我们自己的采购资源、原料优势和加工优势来尝试、摸索,刚开始北京的两家门店的月销售额一共就几万元,到现在两家门店月销售日常做60多万,节假日更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数据。 在欧洲、香港、日本的冰鲜台上,大量的冰鲜产品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冰鲜,而是冻转鲜,尤其是欧洲市场,冰鲜的产品一定要冷冻过以后再冻转鲜才被认为是更安全的产品,当然,我们自己会标识,来区分冻转鲜和新鲜(冰鲜)的产品。 我们也看到了这个趋势,冻转鲜其实讲究的是时间、温度的控制,以及对于解冻出来的即时废水处理,这个需要专业度,因此,我们的冰鲜台全部是自己的员工在操作,我们希望能够摸索推出一套非常成熟的(模式),甚至最好有一个设备来协助操作人员完成这些工作。 现在虽然有类似的设备,但成本非常高,只在一些星级酒店用来解冻,大部分的解冻还是靠经验摸索,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鱼的大小不同,解冻时间也不一样,品种不同油分不同,解冻的方式也不同,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摸索,我们的经销商无法承接,我们原来计划是一年之内做到100家,后来真的做了以后,我们发现根本不行。 目前,国内商超冰鲜台的损耗非常重,有些损耗是人为的,这跟冰鲜台的负责人有关,国内冰鲜台规模没办法太快扩张,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专业人才的缺乏。专业的人员并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就可以培训出来,即使培训出来了,责任心够不够?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喜欢看上去水润水润、亮亮的冰鲜产品,所以国内的冰鲜台都铺了一层厚厚的冰,实际上在国外,哪怕是在香港,香港的冰鲜台表面是干的,但是在大陆,消费者觉得这是风干了,这是一个认知的问题。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