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鳜鱼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嘉宾合影留念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独家报道,5月25日,由华中农业大学鳜鱼研究中心、武汉鳜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水产前沿杂志、中国水产频道联合主办,鳜鲈前沿承办,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协办,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特别支持,台州金湖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浙江富地机械有限公司、浙江益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广添饲料有限公司、浙江东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银牌赞助的“2019鳜鱼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武汉成功开幕。 本次大会吸引了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杨弘、湖北省水产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汪亮、湖北省水产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尹恒、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农村与社会发展处处长金开红、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关桓达、美国奥本大学教授陶亚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梁旭方、日本国立爱媛大学农学部研究科教授高桥隆行、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张建社、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薛敏、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赵金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叶星、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董传甫、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顾泽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院研究员刘伟、长沙学院教授褚武英、俄国太平洋渔业研究中心科学顾问Sergey Zolotukhin、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黄永涛、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董事长易敢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崔凯、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缪祥军、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欣、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艾桃山、台州金湖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万桂林、浙江富地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钧、浙江益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文瑞、佛山市顺德区广添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伍广添、浙江东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华东、湖北丹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军、水产前沿杂志执行董事揭小丽、鳜鲈前沿主编李静以及鳜鱼产业精英共计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鳜鱼产业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产业存在的痛点和机遇。 报告题目:翘嘴鳜的人工配合饲料和驯化方法 报告嘉宾:日本爱媛大学教授高桥隆行 翘嘴鳜与通常的淡水鱼不同,有着选择性将活仔鱼作为其饲料进行捕食的特性。翘嘴鳜的孵化仔鱼对有能力进行捕食的大型动物性漂浮生物完全不捕食;对口径比自身小的仔鱼进行全鱼体捕食,将口径比自身大的仔鱼从尾部进行捕食,部分消化,把无法塞进嘴巴的头部留在外面。高桥隆行教授提及,据观察翘嘴鳜仔鱼并不会对水中静止的仔鱼和附着水池壁上的金鱼仔鱼进行捕食。当处在无饵料仔鱼的无摄食状态下,6日会出现死亡,9日全部死亡。 鳜鱼仔鱼开始摄食时,选择比竖向口径1.05-1.29mm、横向口径0.65-0.95mm更小的活仔鱼饵料进行捕食。鳜鱼主要依靠视觉认知,光暗度影响捕食率,试验表明,400lux的弱光条件下捕食率最高。人工开口料和驯化料需要满足大小、性状、颜色、动作等视觉要素。 为了让翘嘴鳜在刚开口后的仔鱼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选育非常重要。要选出成长速度快,容易驯化的优秀亲鱼进行交配,或以DNA标记技术来选育。高桥教授认为,翘嘴鳜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需要选择在稚鱼变态时20mm左右的时机。他强调,饲料直径1mm,长度5mm,为了不对翘嘴鳜捕食造成违和感,需制成拥有柔软物理性质并漂浮于水面缓缓下沉的特性;还必要满足翘嘴鳜对味道和氨基酸、核酸等物质的诱食性需求。 高桥教授表明,驯化速度存在个体偏差,早驯化成功的鱼,比驯化慢的鱼更快成长。因此驯化14天时要根据驯化状况进行鱼苗筛选,并对驯化成功的鱼苗大小进行三个阶段的大小分筛。高桥教授同时根据鳜鱼摄食习性总结了合适的饲料蛋白质含量; 分别是稚鱼期50%,幼鱼约在48-50%,成鱼在45%左右。不过他也强调,因为鳜鱼的消化能力有限,蛋白质需要更好地利用, 因此正确的氨基酸构成才是重点;鳜鱼的配合饲料化需要最合适的氨基酸组成量和能量含量,以及两者的合理比例。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