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武汉正大虾蟹料年销量就将突破6万吨

2019-6-11 10:14|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34553| 评论: 0|原作者: 水产前沿 吴佳辉|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2019年,武汉正大水产有限公司预计销售15万吨饲料、6万吨虾蟹料、500万动保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2019年,武汉正大水产有限公司预计销售15万吨饲料、6万吨虾蟹料、500万动保
  
  文/图 水产前沿 吴佳辉
  
  这几年,小龙虾养殖业甚是火爆,从原来的入侵物种差点被广大吃货吃成濒危物种。在野外若是能够见到成群的小龙虾,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那可是如获至宝,小龙虾可以说是最“悲催”的入侵物种。当然,作为食客心中的网红,消费端带动了生产端,小龙虾养殖业如火如荼,也带动了多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今年,非洲猪瘟的席卷,无疑将会有众多农牧行业的人员进入水产行业,“网红”小龙虾养殖业自然成为了“香饽饽”。而每年的5月份到6月初,基本上为小龙虾出售高峰期,塘口价格也处于最低位。令众多虾农苦恼的是,今年到上市高峰期,2-4钱的小龙虾价格更是跌到7、8元/斤,偶有出现涨价的情况,但基本也是涨一天跌几天。
  

  武汉正大水产总经理 程良保
  
  武汉正大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正大水产”)从2009年开始开始涉入小龙虾领域,对于小龙虾这几年的发展,武汉正大水产总经理程良保有所总结,对于未来也有更多期盼。而随着这些年的发展,武汉正大水产也获得较大的发展。2018年,虾蟹料销量突破4万吨,2019年则预计突破6万吨。
  
  水产前沿:武汉正大水产是最早涉入小龙虾领域的企业之一,对于这些年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您有何总结?
  
  程良保:在我看来,小龙虾的养殖量已超过南美白对虾,多个区域也正兴起小龙虾养殖,小龙虾可以说是真正的虾王。其实,是小龙虾消费端拉动了养殖端的发展。当前,大众的消费水平提高,对于当代人来说,水产品的消费量则直接反映生活质量。水产品购买率越高,说明他们的收入也越高。而作为餐桌上有几千年历史的猪肉,现代家庭的购买量也远比以前下降。现在,小龙虾也有部分做成深加工产品出口国外,相信未来将会席卷全球。总的来说,小龙虾产业的未来大有可为。
  
  然而,虽然小龙虾成为“网红”,但某些阶段小龙虾的塘口价格却不高。每年的5月20日至6月10日期间,小龙虾的销售价格最低。目前,市场上2-4钱的虾价在8元/斤左右,4-6钱的基本在11元/斤以上,养殖户怨声载道。原因在于当前的小龙虾养殖模式还是以虾稻连作模式为主,季节性非常强,基本上都在这个时间段集中出虾,因此价格也比较低。
  
  当然,虽然小龙虾塘口价格低,养殖户还是有一定利润的。目前小龙虾的养殖成本价为7-8元/斤,虽然利润微薄,但是等到高峰期过,小龙虾的价格会稳步上涨,到时候价格会比较可观。相比四大家鱼来说,去年鱼价持续走低,今年到现在也持续低迷。当前湖北地区2斤左右的草鱼价格在3.6-3.7元/斤,而成本价在3.5-4元/斤,养殖户基本无利可图,小龙虾的盈利水平还是比较明显。
  
  水产前沿:小龙虾产业这几年获得较大发展,也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发展空间,公司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的情况如何?
  
  程良保:这些年,武汉正大水产整体的饲料销量都稳步上升。2015年,工厂正式投产,当年的饲料销量是3万吨,2016年突破5万吨,2017年超8万吨,2018年为11万吨,今年预计在15万吨左右。今年,公司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在5年内,饲料销量能够达到50万吨。
  
  众所周知,水产料的季节性非常强,我们要做的就是延长销售季节。以往,鱼料的销售是在5月份,在小龙虾养殖兴起前,1-4月份基本为生产淡季,机器的折旧费用、工人的工资等,都需要正常支付,给企业的生产带来成本。而现在,1-4月份基本为满负荷生产,今年4月份总的销量为17000吨,5月份也达到2万吨,其中包含超过15000吨的虾蟹料。
  
  作为公司销售比重较大的虾蟹料,可以说,小龙虾解救了武汉正大水产,给武汉正大水产带来了希望。2015年我们建成厂房开始投产,半年的时间内就亏损严重,而在虾蟹料的带动下,补充了鱼料淡季的产能,延长了生产、销售季节。虾蟹料销量也从去年的4万吨到今年的6万吨左右。
  
  水产前沿:从虾蟹料销量来说,武汉正大水产应该是单厂销量最大的单位,武汉正大水产是如何做到的?
  
  程良保:从2009年开始,在众多饲料企业涉入特水鱼领域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做小龙虾料。经过这十年的发展,我们才有了当前的地位。
  
  目前市场上,95%以上的面积还是以虾稻连作为主,也就是一季虾,一季稻。而正大要做的事情,就是发展新的模式——虾稻共作,每年能够生产2-3季虾,每季虾平均产量在250斤左右,普通的养殖户一年则能生产500-750斤/亩。如果每年能够转化5%的面积,发展的空间将会非常大。
  
  除了模式的改变,我们也在生产工艺和生产产能方面进行改进。生产工艺方面,我们膨化料的工艺与之前相比提升了很多。我们的膨化料工艺已经能够满足小龙虾的需求。从产能方面来说,我们以前在高峰的时候只有2条膨化线和4条颗粒线,产能无法满足。在汲取去年4、5月份严重缺货的教训,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筹建仙桃分公司,3条生产线顺利投产。目前,武汉市总共有9条线以提供生产,一个月能够做到15000吨的量。在高峰期,我们也会调配其他正大子公司协助我们生产饲料,以缓解压力。
  
  当然,最大的改变在于配方上的研究。以前,我们的配方师是泰国人,而现在是国内的专家,有多年的研发经验作为基础。我们在基地上搭建了小龙虾营养配方研究车间,专门用来研究不同配方或者不同原料比例下虾的情况,来进行营养搭配。从产品的适口性、在水中的稳定性、营养搭配等方面下足了工夫。也因此,我们受邀与华中农业大学、潜江市水产局共同建立小龙虾的行业营养标准,比如说在氨基酸、消化率、氨氮的组成等方面的标准,目前正处于审定阶段,将在2019年发布。
  
  水产前沿:对于养殖户来说,“5月份”是最令人头疼的月份。这意味着气温的上升会带来小龙虾较高的损失。虽然武汉正大水产在饲料的配方和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但面对“五月瘟”问题,公司是否有何措施?
  
  程良保:公司每个月都会进行员工培训,从养殖、技术、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总结分享。同时,我们也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对我们的员工进行专题培训。我们不断引进水产学院的高端人才,就是为了能够切实解决养殖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动保产品的使用,以及今年高温天气的后延,小龙虾发病情况大大减少。并且,我们也会针对季节和塘口情况的差异,向养殖户推荐适宜的产品。如果是虾稻连作模式,在高温阶段,我们会尽量推荐低蛋白的饲料,这个时间段只要维持正常的需求就可,在5月20日之前基本上就已全部出塘。虾稻共作的模式,则会通过搭配动保、技术等方面来降低发病率。
  
  水产前沿:据我所知,武汉正大水产之前并没有对外销售动保,是否配套动保是从今年开始的?
  
  程良保:水产动保一直都是武汉正大水产的一个短板。我们从去年6月份开始筹划动保板块,终于在今年迎来正大动保的元年。动保能够让水质更健康、让水产动物更健康,我们有专业的服务人员,帮助养殖户解决问题,也带动了动保的销量。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武汉正大水产动保正慢慢深入人心,销售额也不断增长。今年的5月份,动保的销售额就已突破200万,我们预计今年的总销售额在500万左右。
  
  水产前沿:小龙虾产业活力强,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加入,竞争情况则不容小觑。从养殖户层面考虑,武汉正大水产如何来夯实在养殖户心中的地位?公司是否有下一步发展规划?
  
  程良保:武汉正大水产这些年一直持续不断的投入,我们只关注自我的提升。其实,这个行业,竞争很正常。但是,我们与同行的关系都不错,也会相互交流。除了上述的饲料生产工艺、产能、服务人员的技术、养殖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提升,公司在贸易端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正大集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产业链上的布局非常完整。前端控制苗种的品质,中端是我们的饲料控制,兼顾动保,基地的养殖严格控制原料,后端进行深加工以及销售。正大食品有国际一流食品研发团队的加持,调味虾也于5月份正式走入市场。为了保证供应端的安全,我们与几万亩塘口紧密合作,按照我们要求操作,达到标准的小龙虾我们会以高出市场价格1元来进行收购,提高养殖户的效益。我们也相信,养殖户会看到我们的努力,从而认可我们的付出。
  
  为了保证生产产能,在未来的5年时间里,我们会再投建2个饲料厂进行布点。5年内实现50万吨的饲料销量、1个亿的动保、1个亿的贸易。
  


  【关键字】:饲料  小龙虾  动保  正大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