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2019首届中国对虾市场发展高峰论坛”昨日湛江隆重举行!论坛上,“2019中国十大最具品牌影响力对虾企业”榜单揭晓,究竟花落谁家? 文/图海鲜指南(seafood-guide)编辑部 “2019首届中国对虾市场发展高峰论坛”昨日湛江隆重开启 2019年6月18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隆重开启!当天下午,由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和《海鲜指南》共同主办的“2019首届中国对虾市场发展高峰论坛”在湛江奥体中心同期举行。 注:如需论坛现场高清原图,请复制链接后下载:https://live.photoplus.cn/activity/live/pc/1001252/#/ 论坛当天,聚集了来自中国、厄瓜多尔、印度、阿根廷、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的对虾生产商、贸易商、进口商、加工厂、经销商、批发商、采购渠道等近300位嘉宾到场。 中华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会长田全海为论坛致辞 会议现场 本次论坛得到了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颂嘉(南美虾皇)、北洋佳美水产有限公司、广东虹宝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佳农游呀海产品有限公司的大力赞助支持。 到场参与本次论坛的还有正大集团、福建海魂水产有限公司、湛江龙威水产实业有限公司、湛江港洋水产有限公司、上海水产集团、茂名新洲、海南翔泰、上海东庆食品有限公司、大连瑞驰、上海迎浩缘贸易有限公司、广东君海、广东永发水产、山东青圣食品、上海百联优安供应链、招商局食品有限公司、品珍鲜活、国药、中纺、爱吃鱼、我爱渔、极鲜网、厦门建发、华厨科技、每日一淘、欧玛莎、康菲玛等国内外对虾企业、采购渠道、供应链代表。 论坛同步举办了“2019中国十大最具品牌影响力对虾企业”颁奖典礼 陈汉:仅就全国以虾命名的餐厅总数有2万多家(不含小龙虾),火锅占比20% 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汉 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汉分享到,2018年,全球对虾总产量首次超过500万吨,比上一年度增幅加大。全球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过快,消费市场较为缓慢,虾价大幅下跌。6大主产国(中国、印度、厄瓜多尔、越南、泰国、印尼)产量超过全球对虾产量的80%。2018年,美国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点69.72万吨;印度、印尼、厄瓜、泰国、越南81%市场份额,中国只占7%。根据业界的评估,2018年我国对虾总需求量达到200万吨左右,同时,中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对虾纯进口国,全球最大的对虾消费国。 此外,中产阶级的崛起将推进食品消费需求结构持续改变,水产作为优质蛋白的消费占比将持续提升;更强的支付能力、更快的生活节奏和更长的工作时间,导致外出就餐比例上升,“便捷性”成为未来水产消费的重要诉求。 消费需求的升级,推动产业商业模式变化:食品预制及中央厨房模式愈加成熟。消费需求的升级,推动产业商业模式变化:面向餐饮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中,2017年中国餐饮收入达到4万亿元,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随着中国中产群体的稳步增长,以及消费升级的趋势,餐饮收入仍会持续增长,预计2020年餐饮收入可突破5万亿,2022年将突破6万亿。 目前餐饮渠道水产品年需求量1200万吨;“仅就全国以虾命名的餐厅总数有2万多家(不含小龙虾),火锅占比20%,这些餐厅主要集中在河南、江苏、湖北等地。” 商超水产品销量预计480万吨,普遍以高端食材作为引流品类,通过低毛利、平民化将其打造为爆款,构建“堂食+到家”场景,因运营难度大、长期复购率低、连带销售能力弱、受众有限渠道下沉受阻等原因,“超市+餐饮”模式当前进入调整期;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电商水产品销售量约250万吨。 陈汉介绍,以国联水产为例,在中国市场的渠道细分领域里,国联分别在2B业务(分销渠道、连锁餐饮)和2C业务(大型商超、电商及新零售)布局。国联针对连锁餐饮的业务主要以菜单定制、品质加工、物流与配送三方面协同完成;商超方面,国联的布局包括:永辉(国联第二大股东)、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永旺、大润发、百佳等。 乔治·张伯伦博士:中国市场成全球对虾需求引擎,对虾消费市场扩大可通过数据收集和统一营销实现 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亚洲市场拓展总监毕敬桦(左)、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主席乔治·张伯伦博士(George W.Chamberlain)(右) 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主席乔治·张伯伦博士(George W.Chamberlain)分享到,2017年至2020年,全球对虾产量进入增长期,预计增长在5.7%左右。 就全球对虾贸易来看,以2012年和2017年为例,2012年,泰国出口至美国、印度出口至美国、厄瓜多尔出口至欧洲,这3条线是全球对虾贸易的top3,然而到了2017年,top3就以转变成厄瓜多尔-中国、印度-美国、印度-中国,中国进口量从6.1%跃升至22.4%,中国市场成为了全球对虾的需求引擎。 在全球对虾需求如此旺盛的时代,张伯伦博士提到,业者需要对风险(病害风险、环境影响)提早管控,用更少的资源、饲料和劳动力生产更多虾,通过统一的市场推广增加对虾的消费量,并且,应该建立统一、一元化的认证系统。“通过苗种选育、育苗、饲料、养殖、加工、营销等全产业链的协同方可达到。”他举例说,在厄瓜多尔,领先的养殖场的养殖数据有较大的差别。 在市场消费中,如何提高消费者信心?他分享可通过认证手段,目前市场上已经有BAP、ASC、GlobalGAP、BRC等多种认证,其中,BAP正在开发“无抗生素养殖”项目。 最后,张伯伦博士分享了牛油果在美国市场的营销案例,有两个关键点值得中国对虾市场借鉴:数据收集和统一的市场营销管理。促进消费、稳定价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们可能会担心价格的稳定不利于市场营销,其实不然,2010年至2016年,牛油果在美国市场人均消费量翻了1.7倍,市场数据的积累往往能够推动产品的销售;其次,对虾市场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营销管理,营销管理机构/部门制定统一的营销策略和方案。 郑御妹:对虾在中国的价格竞争非常严重,现在泰国专注高端市场 泰国皇家冷冻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郑御妹 泰国皇家冷冻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郑御妹分享:泰国虾在全球市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2011年前,每年泰国可以养虾60万吨,排位第2名。现在,每年泰国可以养虾30万吨,排位第5名。” 由于世界虾量每年增长,因此中国进口虾量的趋势一直下降。从2014年起,中国进口虾单价开始下滑,“对虾在中国的价格竞争非常严重,现在泰国专注高端市场,从2015年到2019年,整体泰国虾数量仅增加了20%,但产品品质大幅提升。我们通过开发虾的品种和养殖技术,泰国虾,给人以体积大、口感好、颜色深刻的印象。” 郑御妹分享到,目前,中国官方和中国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对此,泰国已做好准备,尤其是控制使用抗生素方面,泰国是世界上抗生素检测水平最低的国家,“因为我们与渔业部合作,并对农场和法律进行严格检查。” 此外,“在泰国有可追溯性系统,我们的虾可以追溯到使用哪家的饲料和捕捞船。” 彭保罗:2018年厄瓜多尔共出口10万吨南美白对虾,共有3070家对虾养殖场,养殖面积超过220000公顷 厄瓜多尔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商务领事彭保罗(Paul) 厄瓜多尔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商务领事彭保罗(Paul)介绍,2018年厄瓜多尔共出口10万吨南美白对虾,在厄瓜多尔,目前一共有3070家对虾养殖场,养殖面积超过220000公顷,其中2/3的虾场为小型企业(0-50公顷)和中型企业(50-250公顷)。厄瓜多尔于1967年成立第一家虾场,也是全球第一个获得虾养殖类ASC(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认证的国家,白对虾是厄瓜多尔第一大非石油出口产品(占25.1%)。 “厄瓜多尔由于其优越的气候和地理位置,每年可以平均收获3.5次(一年平均养殖3.5造),低密度和益生菌使用使厄瓜多尔虾发育,动物压力较小,具有优良的品质和高度的有机特性,使其成为世界上可持续性最好的虾类供应国。” “每生产、加工、出口一美元价值的产品,其中不超过6美分是使用进口的物品和服务。这种闭环产业链为厄瓜多尔白对虾养殖产业链不受外来疾病影响提供战略保护。另一方面也减少对外来资源的依耐性。” 多年的养殖也让厄瓜多尔有了一些“避坑”经验: 1、养殖密度维持8-12 PL/m2,降低疾病传播,帮助保持更好的水质 2、抛弃使用SPF(无特定病原),改使用SPR(耐特定病原) 3、广泛使用益生素、免疫刺激剂、有机酸类 4、采用多周期系统:从1998年的2.5造/年,提升到2016年的2.9-3造/年 通过改善,厄瓜多尔白虾的存活率从1998年的45%,提升到2016年的65%-75%,也拥有了更快的生长率:从1998年的0.7-0.9克/周,提升到2016年的1.2-1.6克/周,平均产量从2000年度的每公顷产量小于275公斤,提升到2016年的每公顷1600-1800公斤。 目前,厄瓜多尔白虾使用抗生素大幅减少或完全停止,转向SSP(可持续生产的精品白虾工程,可持续生产的精品白虾合格农场不允许使用任何抗生素,并且符合全球最强的抗生素法规),同时,还有自动喂食器,使用更高蛋白质含量的饲料,自动化程度也不断提升。 孙浩杰:2018年印度养殖出塘量约为60万吨,2019年有望突破75万吨 印度ABAD集团中国区销售总监孙浩杰 印度ABAD集团中国区销售总监孙浩杰对印度虾产区作了整体详尽的介绍。ABAD集团是印度最大的水产上市企业之一,截止到2018年年底印度养殖白虾出口量占总养殖量的约85%,达到50万吨级,2019年有望突破60万吨。“2009年首次出口至中国,白虾出口量占印度海产品输出量榜首,约占整个印度海产品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 自2008年,印度对南美白对虾作为外来物种进行了解禁,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的规模化养殖。由于气候和温度原因,印度养殖南美白对虾20/30规格基本8个多月可以生产出塘。 印度的南美白对虾每年可以养三批,养殖周期约100天,最常见的循环为5-8月、8-11月和11月至次年2月。2018年养殖出塘量约为60万吨,2019年有望突破75万吨。 印度的对虾养殖主要分布于东海岸(西孟加拉湾),由北向南为对虾养殖最密集的区域。北部以加尔各答为养殖中心,沿呼格利河入海口最为密集;向南以克塔克市为中心,默哈纳迪河两岸为另一养殖中心;沿东海再向南,另一养殖核心区是拉贾蒙德里,以戈达瓦里河及其入海口两岸养殖面积最大、养殖水平也较高;再向南是阿沃尼格达市和克里希纳河为养殖中心。东海岸的南部最大城市内洛尔及其蓬纳河和马德拉斯是近几年发展最迅速的养殖地区。 “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古吉拉特邦,生产养殖可以从5月到12月。就奥瑞萨和西孟加拉州而言,在5月至11月期间可生产养殖用于加工15/20至51/60的去头虾。在安得拉省,虾的生产养殖规格可以涵盖从20/30到100/120。” “全印度大约10%的产量来自奥里萨邦省,生产季节是从5月到11月。这个省我们可以看到最浅的A 1颜色,也是到目前为止100%没有使用抗生素养殖的区域。所以来自日本和美国的买家更喜欢产于这片区域的虾。” 现场讨论:大进口背景下,中国对虾市场格局的机遇与挑战 现场讨论环节由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亚洲市场拓展总监毕敬桦主持,讨论嘉宾分别是广东环球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诚、广东虹宝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长桂、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总监邹玉萍、北洋佳美水产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陈希品、山东云航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霞、任丘市诺胜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张建辉。 以下为现场实录: 毕敬桦:台上的各位嘉宾在各自领域、渠道、板块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首先请大家分别介绍下自己和公司情况? 钟诚:非常感谢前面演讲嘉宾数据的分享。广东环球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从2001年到现在有18年历史,主要做对虾、罗非鱼、金鲳鱼的出口和内贸,目前有2个品牌在市场流通。 宋长桂:虹宝水产集终端、流通、商超、电商为一体,不断实现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升级突破,我们是第一家将真空虾仁产品推向市场的国内厂家。我们的目标客户多是中高端客户,对品质都是有一定要求的。这种要求不仅仅停留在规格、重量这些基础要求上,更体现在鲜度、颜色和均匀度上。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居民消费力的升级,餐饮终端也随之扩充,但是,餐饮业也面临新的挑战:优越餐饮选址位置的稀缺,店租成本加大,坪效降低,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原材料成本上升。造成店面后厨面积减小,店面冷库面积减小,后厨操作人员大量缩减,直接导致餐饮后厨的出品压力几何倍数增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对食材更多的操作,终端采购部门也相应的加大了难度。直接演化出连锁餐饮中央厨房的普及。 他们更倾向于抱团和工厂源头直采。同时也引出产品食材化。因此,产品研发的升级和改良,也会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近几年,餐饮商家开始向理性化方向发展,对于产品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品质,更要求快速、便利、安全以及精细化、人性化的高品质服务。随着水产原材料供应模式逐渐步入成熟,餐饮商家希望供应商能通过多元化、专业化的经营形态,为其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而虹宝水产正是做到了服务差异化,最大化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确保从研发、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到终端的全产业链优质服务。 餐饮企业为了保持出品品质一致,减少后厨的加工压力,爆发出更多对产品差异化的需求,他们希望我们工厂提供更多的ready to eat和ready to cook的产品,将一部分后厨操作工序转嫁到工厂。我们也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研发出不同的产品推向市场。由于研发出产品的稀缺性,高品质,便利性,也直接造就了品牌终端化的发展。 邹玉萍:我们企业是1999年成立,今年4月份更名为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公司目前现有三个品牌,在市场上见到的最多的,是我们的虾产品,除此以外还有巴沙鱼、鳕鱼。 最近两年逐渐进入大家视野的是虾滑,我们从2012年开始研究虾滑,是第一家虾滑产品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企业,2017年-2018年整个市场的虾滑品牌有几十种,大家对虾滑投入更多的研究,未来我们还是将重点研究虾类产品,将虾类食材推向消费者餐桌。 陈希品:北洋佳美的业务有两个板块,一个是进口贸易和加工,有1300个工人在从事这一块业务,加工出口量在3万吨左右;第二块业务是进口海产品内销,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有6年时间,我们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处,每年销售收入6-7亿人民币。 我们从2016年开始接触白虾,每年增量100%,预计2019年有3000-4000吨销售产量,可能跟在座的很多企业相比,量比较小,但是我们的发展势头非常好,未来五年到十年,每年会有50%左右的增长。 高霞:2015年我们开始接触进口,刚开始我们纯粹就是个搬砖工,从零开始慢慢地融入到这个行业。我们认为,不管是做好哪一个行业,首先要对本行业要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做到专注专业,所以我们坚持做虾类产品。我们面向全国市场,目前我们的份额在市场上还有一定的比例,坚持以诚信第一为原则,不管是对我们的上游公司,还是下游客户。 市场非常大,没有一个公司能完全垄断市场,只有合作才能共赢。目前我们以济南为根据地,面向全国市场,主要渠道是流通市场、商超、电商,目前在上海和郑州设有分部,未来两年逐步扩展成都和广州。 目前虾类行业来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不管是任何的品牌,现在因为信息化太透明,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 张建辉:我们是一家从事南美白虾、阿根廷红虾、智利三文鱼的专业海产进口企业。其中白虾是我们最专业成绩最突出的板块。我们服务的主要是一级市场批发商整柜接货的客户,尊重保护我们的经销商。未来投机性选手成功的概率越来越小,对行业的扰乱者将越来越少。 毕敬桦: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已经是虾产品的净进口国,进口虾在中国对虾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你们怎么看,在这种大进口背景下,中国对虾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体到企业而言,近年来有很多企业开始加大国内对虾内销市场的转型力度,比如说渠道下沉、产品食材化、品牌化的方向转型,能不能在渠道下沉、产品食材化、品牌化这几个方面分享一下各自的经验? 钟诚:我们在六年前主要以出口为主,做惯了出口经营管理,我们现在不是在做规模,而是更注重做食品安全输出。最近这几年很多企业的原材料在进口,但我们企业一直是通过自己的养殖场收购加工销售,我们之前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在源头。 这两年行业受到国内养殖产量影响,我们的一些原料也从国外进口,但我们坚持每一批原料经过相关监管部门检查以后回到公司自己再严格进行检查,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我们的产品输出的安全健康。 实际上我们因为一直在做出口,所以形成了习惯,做更真实的产品,所以我们现在更多是跟商超、餐饮终端对接,我们企业的目标是跟更多的伙伴去做一些定制化、标准化、在安全方面有相同的看法和观点的客户或伙伴。 邹玉萍:鲜美来一直是做的是国内市场,流通渠道(线上线下)一直是我们的主力。从产品来说,从最初的原料产品到去头,然后变成切块,再后来去骨去皮,到现在的调味,我们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中国有58.5%的城市化人口,未来可能90后是我们的消费主力,这部分群体更忠于方便产品,这也是我们企业研究的方向。 我们全国市场有17个分仓,有110多个直营店面,我们在国外也对生产、养殖场有一些战略合作,可以保证我们的前端资源的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了很多研发和生产技术,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提升。 陈希品:我们自己总结的经验就是,一个产品只要能真正到百姓餐桌上,它就有它的发展的潜力和销量,白虾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北洋在渠道下沉这一块非常幸运,我们2016年刚开始做的时候,做的就是终端渠道,几乎是百分之百终端,其中有80%甚至90%以上是线上,渠道下沉对我们来说问题不大。白虾的食材化很便捷,它的消费场景适合于各个消费场景。 毕敬桦:毋庸置疑,中国对虾产业一定是向着正规、规范、标准的方向发展,请你们谈谈各自对于中国对虾市场以及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 钟诚:对虾行业应该是永不没落的一个行业,虽然它不是什么高大上,但确实是一个民生产品,关系到千家万户。首先我们做水产人要肩负责任,要把食品从健康安全的角度做好,从源头、加工、销售整个链条把它控制好。 邹玉萍:其实刚刚前面的几位行家已经分析了,他们从前端的养殖技术改变可以看出来我们质量可以控制,成本可以控制,更关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可持续的产业。 数据统计,我们去年的水产品的消费率是42.3%,还有将近58%的人是没有买水产品的,意味着我们行业还有很大的潜能。对于营养需求,从营养健康上来说,正常的日提取量应该是40-75克,全球的平均水平是多少?应该是55-60克,可是中国还不到40,也意味着中国的人均水产品的蛋白的提取量还不达标。未来人均收入提升之后,大家追求健康的时候一定会买水产品水产品。 对于对虾行业来说,未来前景一定是可观的。刚刚钟总介绍说这是一个永不没落的行业,我相信至少未来5-10年的增速还是比较大,远远大于普通水产品增速 陈希品:从2016年到2019年这四年,从几个柜到几百条柜,我觉得我们是一个缩影,是整个白虾市场在中国发展的缩影。这个市场非常广阔,大有所为,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现在的白虾市场,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品质、不同的重量、不同的渠道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需要我们整个的行业一起去推进。作为北洋佳美说,我们选择性价比高、品质有保障的产品,把渠道做好,把产量做上去以后,反向倒推产地提高品质。 “2019中国十大最具品牌影响力对虾企业”榜单揭晓 经过网络投票和评审投票,由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海鲜指南共同组织,中华全国工商联特别支持的“2019中国十大最具品牌影响力对虾企业”评选活动于2019年5月28日-6月7日开展,最终结果在当天的论坛揭晓。 获得“2019中国十大最具品牌影响力对虾企业”称号的是: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集团、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虹宝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湛江港洋水产有限公司、广东环球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湛江龙威水产实业有限公司、福建海魂水产有限公司、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水产集团。 更多现场精彩照片: 【关键字】:对虾 湛江 论坛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