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文/图 水产前沿 沈君 今天上午,全国河蟹生产机械化观摩交流会在常州金坛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主办,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承办,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江苏省农机服务协会、江苏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江苏长荡湖农业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协办。会议邀请了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会员、江苏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河蟹产业指导员、河蟹产业相关机械装备企业、河蟹重点养殖企业和大户代表等300多人。 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终身名誉会长李国平致辞 会议伊始,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终身名誉会长李国平、江苏省农业农业村厅副厅长沈毅、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霞、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部市场处处长杨斌分别为大会致辞。会议由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秘书长韩英林主持。 江苏省农业农业村厅副厅长沈毅致辞 江苏省农业农业村厅副厅长沈毅在致辞中指出,“无机不农、无农不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江苏省农机装备及作业水平稳步提升,发展较快,但是短板弱项也较为突出。水产养殖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必须下大力气攻坚克难,尽快突破。河蟹是江苏渔业的优势特色主导品牌,产业质量直接影响着江苏渔业发展水平。河蟹养殖成本连年攀升,而人工成本涨幅最大,大幅压缩了养殖收益,制约了河蟹产业发展。加快实施“机器换人”,推进河蟹生产机械化已迫在眉睫。只有实现全程机械化,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实施精准管理,降本增效。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霞致辞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霞在致辞中指出,河蟹养殖一直是金坛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创新发明了蟹池“631”、蟹池“小精高”等一批业内领先的新技术、新模式,被有关领导和专家高度肯定,给出了“全国河蟹养殖看江苏、江苏河蟹养殖看金坛”的赞誉。2008年发明使用“河蟹微孔管道增氧设施”,2011年率先开展“物联网技术在河蟹养殖水质监测控制上的示范集成应用”,2014年发明应用“蟹池多功能双层护坡”。近两年,又先后引进河蟹机械化疏草机、生物制剂喷洒机、自动投饵船等先进设备,已经实现吸污清塘、水质调节、水体增氧、科学投饵等主要环节的机械化生产。目前,规划建设的万亩高标准园区——江苏金坛数字化渔场项目,一期工程占地1100亩、总投资超过6000万元。现已进场动工,计划年底建成,届时将打造成全国领先的集河蟹科技研发,标准化、智能化、绿色生产示范和三产融合发展为一体的标杆性项目。下一步,我们必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紧跟形势、放大优势、做强态势,用机械化生产来提升河蟹养殖的效率和效益,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深度发展。”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部市场处处长杨斌致辞 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秘书长韩英林主持会议 领导致辞后,江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业设施农业测控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德安教授为大家作关于《我国河蟹产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报告。 江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业设施农业测控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德安教授 目前,我国河蟹产业机械化设备主要包括水质检测仪器及调控机械、投饲机械、水草清理机械、施药机械等。2017年,我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49%,而同期水产养殖机械化率仅为28.90%,河蟹产业智能装备少,适用的河蟹产业机械不多。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到2020年,主要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的问题要得到基本解决。到2025年,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左右。 自主导航智能投饵船 目前在河蟹生产机械化方面开展的研发工作主要有:自主导航智能投饵船、自主导航水草清理船和自主导航施药船。自主导航智能投饵船具有节省劳动力、实现均匀投饵、夜间投饵、活水增氧等优点。 会议现场 随后,参会人员乘车前往常州市金坛区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现场观摩河蟹生产机械化展示。 观摩现场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