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卖动保就是卖服务?!行业门槛不该如此之低!未来会重回产品竞争!

2019-7-6 11:34| 发布者: 缘木鱼| 查看: 30527| 评论: 0|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百亿产值的动保行业,上万家企业同台共舞,蛋糕还在做大,增长型企业尤其注意法律规范性问题,而小龙虾与河蟹,目前是初创型企业的发力点!
  文/图 水产前沿 李帅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随着水产养殖需求日新月异,中国水产动保行业在近十几年时间内飞速发展壮大,其规模已达到120亿元年产值。据不完全统计,有上万家企业同台共舞,这是中国水产养殖业创业最活跃的领域。而当下,跨界者入行,上下游合作,政府监管,产品标准等话题众说纷纭,这是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在这种局面中,中国水产动保产业接下来将如何发展?这是值得去探寻的答案。

  渔夫宝从17年创业至今,大刀阔斧进行革新,瞄准小龙虾河蟹市场,做到了30%的复合增长率!未来三年,稳步做到4000万,尝试冲击6000万,这种稳健和速度,值得竞争愈发激烈的动保企业借鉴!为此,笔者在2019第二届动保企业调研行期间,拜访周永奎总经理,对动保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未来动保竞争会回归产品本身,企业应该更加专注养殖品种和产品品质!

  水产前沿:很多人认为卖动保产品就是卖服务,动保企业现在重营销而轻研发,很多产品都是原料进行简单的复配,更有说“会卖药的越来越多,会治病的越来越少”您怎么看这些言论?

  周永奎:我认为卖服务是阶段性的,现在肯定是需要,但是随着养殖水平和观念的逐步提升,像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总体技术上升到一定水平,动保还是会回归产品本身,提高产品竞争力。服务是永久性的,但服务的内容及专业性是不断变化和提高的。

  关于动保产品的研发创新问题,行业目前做得更多的还是整合式创新,如原料选择配伍,剂型上,工艺上的创新,这个门槛较低,行业内相互交流模仿,共同进步,取百家之长,效果也很明显。第二类是生产工艺的创新,一个简单的剂型,门道都很多,包膜、速溶、压片、缓释等,涉及到了养殖户的直观感受和产品的使用效果。未来企业有规模和资金,还是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回头做源头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动保行业门槛不该如此之低!像渔夫宝未来目标就是营养性产品和微生物制剂创新,争取这两类走在行业前列。

  水产前沿:那单独做动保的企业发力点在哪里,未来会不会选择和种苗饲料企业合作?

  周永奎:这种合作属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往苗种去,需要很大技术能力和精力的投入。往饲料去,需要资金和打造团队。而动保行业本身已经涉及到了60多种交叉学科,延伸合作考验自身能力,企业一定要专注、专心、专业,在自己主营板块做到有竞争力,非主营的板块,哪怕个人熟悉,企业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储备才能有所作为。

  跨界者入场,行业洗牌加剧,动保行业蛋糕做大,企业尤其要注意规范性问题!

  水产前沿:动保企业目前梯度明显,尚无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都不高,有人划出了2000万,5000万的门槛,您怎么看不同层次的划分?

  周永奎:2000万和5000万对于动保企业是两道槛,2000万意味着你的企业有一定框架,市场普遍认可产品,团队的建设也初具规模。5000万迈过去之后,企业面临的问题由求增速变为抓规范,这包括生产许可证的规范,是否申请GMP认证,饲添和饲预产品生产批文;第二个要解决财税问题;第三个是风险事故的应对机制,企业规模做大之后一定会有种种突发事故,企业应该做好预案。

  我们渔夫宝有一个内部三年计划,从17年独立至今,已经顺利走过了第一阶段,借助华中地区龙虾市场的蓬勃发展,我们快速的度过了初创型企业的危机期,完成了活下来的目标;基础打好之后,下一个三年,将是渔夫宝成长的黄金时期,对产品的开发,团队的培养建设都要上一个台阶。通过环评和饲料预混料的同时,发展生产自动化来提高产能和产品品质。集中精力打造小龙虾,淡水鱼,河蟹,对虾板块专业技术团队,保证30%的年增长率,稳步做到4000万,尝试冲击6000万!第三是增强公司品牌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让员工来了就不想走,建立明确晋升体系,让每一个员工都富起来,有尊严,与公司同步增长。

  水产前沿:您如何看待目前畜禽饲料企业转水产料,饲料企业涉足动保?这会对企业造成什么影响?

  周永奎:非洲猪瘟影响之下,很多畜禽企业转做水产也是被逼无奈,但是水产板块竞争也不弱,如何立住脚还需要企业去摸索。而饲料企业涉足动保是行业大势所趋,海大开创了一个成功案例,能够增加企业赢利点,提升对客户的服务,提高对终端的把握程度。饲料企业做动保的比例还会进一步上升,他们有渠道上的优势,市场占有率也会提升。对于原有动保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料企涌入,动保产业市场蛋糕还在不断做大,最终还是要比拼核心竞争力。

  水产前沿:关于动保企业的监管问题,一直没有相关的方法和规定出来,在这空窗期,您觉得企业如何做好自身?

  周永奎:大家都很困惑动保行业的规范政策。如果企业没有标准规范,随时都会面临审查危机;市场会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政府也会担心潜在的环境、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好的是我们水产品是安全的,投入品也是高效安全的,如果产品会影响环境,那么水中的养殖对象也早就出问题了。政策的导向和制定,可以采用出具负面清单的方式,将不能添加的物质分门别类,这对企业生产管理来说也较为轻松。水产动保产品种类繁多,都是应市场需求而生,不能将行业一刀切,束缚太紧会让企业失去活力,阻碍行业良性发展。

  水产前沿:饲料企业这十年间数量是不断减少的,而动保企业目前有上万家,未来这个市场需不需要这么多家,会如何发展?

  周永奎:饲料行业的性质,是以规模和资金来制胜,注定要减少厂家数量,做大规模。欧美才200多家饲料厂,而动保企业不一定要规模制胜,单独做一个品类都可以生存。我认为动保企业不一定越来越少,现在飞速发展期每年都有很多新兴企业。未来随着门槛提高,养殖技术成熟,慢慢品牌集中效益会明显,大企业的占有率会提高,效益不好的会出局。就像早年对虾辉煌期,湛江动保企业就有成百上千家。而现在对虾下滑,市场淘汰了很多企业,所以渔夫宝也居安思危,努力向前发展,在行业洗牌前做大最强。

  主力发展小龙虾、河蟹市场,三年做到4000万,冲击6000万!



  水产前沿:公司初创就大刀阔斧的砍去对虾团队,组建新团队主力抢占华中小龙虾,江苏河蟹市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周永奎:这是出于对未来主要养殖品种的前景考虑,现在小龙虾,河蟹十分火热,年产量60-70万吨的河蟹是最好的市场,行情和消费市场都很稳定,例如江苏企业就在河蟹板块做得很好。而对虾已经从鼎盛时期的150万吨逐步萎缩到现在的70度万吨,我们选择小龙虾是因为这个品种是一个风口,还在飞速增长中,存在很大的空白市场,企业想进入是比较容易的。渔夫宝为了做小龙虾市场,开发近60种产品。

  水产前沿:今年小龙虾的价格一度跌到6元/斤,这是不是行业扩张太快,已经到了瓶颈期呢?

  周永奎:小龙虾产业这几年可谓是“野蛮生长”,目前也到了一个小的瓶颈期。产值3000亿,饲料产量30万吨,很快就会超过50万吨的对虾料,动保早已超过对虾,我认为小龙虾产量做到200万吨没有问题,小龙虾产业各个方面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不用太担心产业崩盘,因为小龙虾的餐饮习惯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一种文化,可谓是深入到了毛细血管,从一线到乡村,随处可见小龙虾餐馆。任何一个品种,只要消费端打开了,就不用担心前景。产业兴盛会维持下去的,而对应的饲料动保流通养殖都刚刚起步,所有企业要一起进步。

  水产前沿:动保和饲料企业如何助力小龙虾产业发展?小龙虾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周永奎:小龙虾最要解决的是全年供应的问题,保证时刻都有活虾。目前季节性明显,3-6月份集中上市,而到了暑期消费旺季,又无虾可吃,造成了虾价过山车现象。一旦能够全年稳定供应,价格也会回归理性。这需要去进行养殖模式的探究,稻虾,精养,反季节,越冬虾等等。对于养殖户来说,没有定价权,只能通过提高亩产量来提高效益。而饲料决定了养殖效益,现在很大的一只虾,可食部分太少,也不压秤,证明养殖过程中营养供应严重不足,小龙虾料的营养配伍也要抓紧研究。市场上饲料鱼龙混杂,根据小龙虾快吃快长的生长特性,一定要用好料,提高饲料档次,推广颗粒饲料取代传统的麸皮玉米小麦,天然饵料不仅浪费多还占用人工,营养还不全面。我认为动保企业的价值很大,为养殖户提供了很多服务,设计养殖流程,规划生产周期,提高养殖技术,普及科学观念。传统的养鱼八字经现在看来还需要在做补充,再加一个“草”,小龙虾河蟹生长都离不开水草,提供栖息地,溶氧,清洁水质,天然饵料,有很多功能。这是我们过去的养殖品种没有重视的。

  【关键字】:动保    水产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