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牛!福建海大这模式让养虾人轻松增产200斤/亩以上,已有36个成功案例

2019-7-7 11:00| 发布者: 缘木鱼| 查看: 42338| 评论: 0|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52口实验塘,21口增产200~400斤/亩,15口增产400斤/亩以上
  文/图 水产前沿 何鸿浩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冬棚丰产,产量高达2200斤/亩!

  养虾新手,第一年养冬棚,产量近2000斤/亩!

  冬棚主棚产量1601斤/亩,副棚产量1750斤/亩,豪赚41万余元!

  一组组冬棚高产数据雀跃而出,众人为之惊叹和痴迷。笔者也发现,这些冬棚高产案例都印上“福建海大”的痕迹。

  一直以来,冬棚虾因为价格高、行情好而备受养虾人关注。但好行情也需要高产量,两者搭配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福建海大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海大”)的《土池冬棚白虾养殖增产技术研发项目》(以下简称“增产项目”)正是为了攻克土池冬棚虾增产难关而启动的。可喜的是,这一个个冬棚高产的例子说明,增产项目已初见其效,通过执行福建海大总结的增产技术方案,确实有助于显著提高池塘的产量。

  “国内对虾养殖形势趋向两端发展,有人谈虾色变,称养虾越来越难养;另外一方面是,养得好的优势愈发明显,土塘单季产量再创新高,更有亩产3000多斤的惊人记录。”福建海大“增产项目”负责人汪春林对笔者说到:“在海大研究院与动保市场部的大力支持下,福建海大组建了专项技术组,对漳州地区土池对虾精养高手的经验进行深度挖掘,结合海大深厚的技术经验与产品支撑,围绕冬棚增产的难点与痛点进行攻关,并通过冬棚两造虾的验证,最终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适用性广的增产技术方案。”

“增产项目”负责人 汪春林

  让养虾提效增产,海大一直在路上

  水产前沿:请您谈一谈福建海大开启冬棚增产项目的原因和历程?

  汪春林:其实,“增产项目”是福建海大在对虾养殖技术探索的延续,从2015年冬棚开始,福建海大就开启了持续三年的“丰虾项目”,通过虾多宝、虾肝宝等核心产品的支撑,解决养殖中前期突出的酸碱度高、水质浓、EMS、转肝难等问题,从而提高养虾成功率。很多跟着海大走的养殖户,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16年4月25日,福建海大于龙海举行“丰虾项目”第一期总结会议

  近几年,因为冬棚养殖相对稳定且虾价高,养殖户对冬棚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已超过夏季。但是许多养殖户由于观念和技术的限制,虽然能够养成,但是产量却不是很高。为了更好的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技术、增加养殖效益,践行海大“为虾农富起来而奋斗”的使命,福建海大在2018年正式启动冬棚增产项目,希望能总结归纳出一套适用性广、可操作性强、容易推广复制的土池白虾养殖技术方案。

  水产前沿: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增产项目”是如何实施的,其中的关键点有哪些?

  汪春林:2018年8月,由海大研究院、动保市场部与福建海大共同组建的“增产项目”联合攻关组正式成立。项目组工程师在对历年养殖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花了三个月的时间重点对漳州地区的土塘养殖高手进行拜访,挖掘这些高产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的独到经验,并将这些要点归纳、总结、提炼,输出了解决养殖中后期池塘承载力瓶颈的三大关键技术:一是肥水稳投技术;二是补矿提盐技术;三是增氧改底技术。

福建海大工程师团队拜访当地养殖高手

  增产技术涉及养殖的方方面面,例如在苗期阶段,要保住成活率;转肝期需要格外注意保肝;日常管理中要关注水体的酸碱度、硬度、总碱度等;还要控制水体氨氮、亚盐含量。项目组对于养户的管理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定期进行分析、总结,不断丰富、完善我们的增产技术。比如,光防控对虾亚盐中毒,我们就总结了三种方法,大大增强了不同池塘条件的适用性,显著提高了对虾的存塘量。

技术研发团队跟踪增产项目塘口

福建海大在龙海举行增产养殖技术推广会

  2018年10月,我们在福建海大养殖技术推广会上与众多养殖户分享了增产技术,反响热烈。为了确保技术方案的有效落地,我们的技术研发团队选择了其中的52口塘进行定期跟踪,这些塘口覆盖了不同区域与不同水平的养殖户。最终,这52口项目塘中,15口增产显著(增产超400斤/亩),达成增产200斤目标的塘口共有36张。增产的项目户,平均亩产从2017年冬棚的730斤提升到今年的1146斤。

  水产前沿:福建海大的“增产项目”是否还会继续延伸?下一步又会如何发展,从哪方面突破?

  汪春林:会的。大家都可以看到对虾健康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第一期的“增产项目”只是突破了养殖中普遍存在的几个痛点所在,而要真正实现“稳定、高产”的目标,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薛董事长在《打造服务体系,构建价值链优势》中阐述了“海大发展的基本逻辑是必须为养户创造价值,必须保证养户获得超出市场水平的赢利”的重要思想,也是海大终端技术研发的重要指引方向,因此增产项目的延伸是必然的。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海大苗、贝可速苗料、虾康宝高档料、海大技术等综合优势,深化增产项目研发,争取帮助更多养殖户实现增产、稳产的目标。

  项目获赞,增产效果让人欢喜

  此次,笔者也借此机会走访了数位参与“增产项目”的养殖户,了解他们对“增产项目”最真实的体会和感受。

福建海大经销商谢老板(左)和服务主管施惠荣(右)

  谢老板介绍到:“山区市场是新兴的养虾区域,养殖户一般都是新手,但胜在理念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我们这边的池塘水深一般在2.5米到3.5米之间,增氧配置高,一亩地的平均增氧机功率可以达到2-3kw。养户投入舍得,一般冬棚一造虾的动保投入可达到5000——7000元/亩。因为只有这样的投入,才能为虾的生存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才能支撑那么多虾在池塘里健康、快速的生长。

  同样,高投入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单造虾的产量可以达到1500-2000斤/亩。亩利润甚至可以超过6万元。”

  谢老板谈到他对“增产项目”的看法:“海大的产品效果非常好,但也需要正确去运用这些产品,才能将其价值和效果最大化。所以,我非常认可增产项目的开展,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养殖户去接受好产品、优秀理念和科学养殖观。事实上,我周边几位选择海大增产模式的养殖户,确实也都养虾成功,而且产量也有不少提升。”

  养虾要舍得,有舍才有得

养殖户杨老板(中)、“增产项目”负责人汪春林(右)

杨老板塘口一览

  杨老板在2018年冬棚、副棚豪赚41万余元。杨老板养殖面积6亩,水深为2米至2.2米,冬棚于2018年10月14日投放海兴农苗种40万尾,2019年2月6日共抓虾9610斤,使用海大斑节虾料290包,亩产约1600余斤。副棚于2019年2月26日投苗,苗种、数量与冬棚相同,使用海大斑节料331包,2019年5月30日抓虾10500斤,亩产达1750斤。

  杨老板提起去年的养殖情况:“去年,我降低了放苗密度,投苗7万尾/亩,其他人一般约为9万尾/亩。我认为现在养虾想要高产的要点有三个:第一,良好稳定的苗种,这是养殖成功的基础,这几年养殖户非常认可海兴农虾苗的稳定质量和优良品质;第二,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尤其是前期的做水,这是顺利养成的关键所在;第三,养殖中后期保持较高的水体溶氧,这是高产丰产的硬性要求。”

杨老板塘口使用的饲料

  “养虾,很多东西都不能省,俗话说‘有舍才有得’。我6亩的池塘,就配备了各式增氧机和底部增氧系统,平均功率在2kw/亩以上,每个月电费都近万元。而且,到养殖后期,我会每日使用海联科的粒粒氧产品,最高峰时一天投三次,既保证了水体含有充足溶氧,又改良了底质,降低了塘底出问题的可能性。这一造虾,全程按照福建海大的增产模式进行养殖,非常成功,所以下一造我计划加大投入,目标产量破1800斤/亩。”杨老板坦言道。

  养虾新手初战告捷,亩产近2000斤

养虾新手张老板

  2018年刚接触白虾的张老板看着自己近2000斤/亩的产量非常高兴。据了解,张老板是一位白虾养殖新手,在养殖白虾前从事黄颡鱼养殖,但由于养殖黄颡鱼失利,所以转养了白虾。“之前听说龙海紫泥有个老人家养虾三年赚了100万,当时听了觉得骗人、不可能,现在觉得只要养得好,甚至1年就能赚够100万了。”张老板对养虾如此感叹道。

  张老板提到:“我之前养黄颡鱼,因为养殖周期长亏了钱,养了29个月才出鱼。后来听闻养虾赚钱,便选择了转养白虾。去年冬棚开始养,最后28头抓虾,亩产近2000斤/亩。虽然成绩不错,但是我很明确一点:养虾,我就是新手,我还需要跟着高手学习,按照成功模式养殖。”

  “我的塘口比较大,有6亩。一开始很多人都建议我养少点,认为新手管好1亩地就够了,但我认为1亩地也是养,6亩地也是养,只要跟对人、选对模式就不怕。所以,我四处打听,最后认定了福建海大的增产模式,通过全方位全流程地实施,才取得如此好成绩。今年冬棚,我打算扩建,再加一张塘,将养殖面积增加到12亩,继续选择增产模式。”张老板说起养虾时的经历和选择。

张老板仓库中存放着一系列海大产品

  今年天公不美,养虾更需保驾护航

工程师魏磊(左)、养殖户曾叔(中)、工程师黄世彬(右)

  在龙海养虾的曾叔为去年的养虾丰产感到兴奋,但养殖大环境的恶化也让他有些心烦。“去年,跟着海大走,也把钱赚到手了,平均亩产达到2200斤/亩。但是我更关注的是养殖大环境的逐步恶化,例如2018年12月连续阴雨天导致许多人的塘口亚盐超标,2019年5月接连近20天雨天导致大量虾应激发病。”曾叔为养殖环境的恶化担忧。

  曾叔谈到自己的看法:“在养殖大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一味按照以前的养殖经验、模式去养,需要选择更科学的养殖方式。所以,福建海大的工程师介绍增产技术的时候,我非常乐意尝试。因为我想着必须先要养成,才能谈增产,想要增产,必须要有新的思维!这次,跟着海大的增产项目,就刷新了我的养殖记录,达到2200斤/亩!”

曾叔的池塘

  “海大全程跟踪养殖,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每个养殖关键期(例如:转肝期、高温期、阴雨天等)都给予预警和对应方案,让我们的养殖更加省心。今年我使用虾多宝发酵料进行了全程干拌,明显感觉到虾的体质更好,管理起来更方便了。”曾叔谈到他对“增产项目”的看法。

  亩产从800斤到1950斤的递增

养殖户郑大哥(左二)、工程师黄海平(左三)

  海大粉丝户郑大哥,身处龙海,管理着11亩池塘。5年前从养猪转到养虾,除了第一年首造虾失利,之后一直养殖成功。“我在养虾第二年接触了海大,从那时起便成为了海大的忠实粉丝,至今还是一路跟着海大在走。虽然行情每年都不一样,但我的产量逐年递增,从最开始的800斤/亩到去年1950斤/亩的高产。”郑大哥坦言道。

  “我连续多年一直都是海大集团的拥护者,是因为切身感受到了海大的服务、理念以及优质产品。每次,我都能从海大收获不少新东西,例如福建海大增产项目,就让我增产了许多。以往我的冬棚虾产量一般都在1300斤/亩到1400斤/亩之间,去年年底采用增产模式后,产量高达1950斤/亩。”

海大工程师魏磊在塘口帮客户取水测量

  郑大哥谈到他对养殖的看法:“高产量是需要好产品支持的,我在动保产品上的投入就比较高。除了前期调水、做水外,我在天气不好时,会大量使用解毒抗应激类产品,这块支出很多,但也因此池塘水质比别人的更稳定。其实,我并不在意这些支出,因为只要养成,这部分成本就显得微不足道。同样,我对饲料的看法也是如此。”

  “我认为去年高产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全程使用了虾多宝发酵料,虾子更健康,抗应激能力更强。另一方面是养水精华的功劳,后期水温低、天气不好,容易亚盐高,用了养水精华后,水色很快起来了,虾子吃料也明显好了很多,上量也快。今年冬棚我打算扩大养殖面积,并加大投苗密度至9万尾/亩,此外我打算在冬棚前期尝试使用一下海大贝可速,听养殖朋友说这个产品的效果很明显。”郑大哥说起了明年的计划。

郑大哥的池塘内景

  【关键字】:海大饲料   养虾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