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7月10日,“2019诚一精准营养技术研讨会(福建漳州站)”成功举办 文/图 水产前沿 李晓欣 李帅 “诚一通过精准营养研究和市场调研,将鱼类的营养标准进行阶段精准细分,可以更好地满足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需求,充分提高蛋白沉积率,实现效果最大化的同时将成本最小化。”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广州诚一”)总经理时心雨谈到。 近两年,福建实施网箱拆除、区域限养或禁养,水产养殖总量呈下滑趋势。大集团陆续进驻福建,中小饲料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牛蛙、大黄鱼等主养品种价格低迷,原料价格高涨,饲料企业盈利水平面临严峻考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在此形势下,料企如何打造更贴近养殖需求、满足营养需要的产品?如何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膨化饲料生产的上游企业,广州诚一提出了“精准营养”的方案,对此,笔者采访了广州诚一总经理时心雨。 广州诚一总经理 时心雨 水产前沿:诚一经过多年市场调研和技术研发,开创性地建立了草鱼、罗非鱼、加州鲈、牛蛙等品种的分阶段养殖精准营养标准,贵公司如何定义“精准营养”? 时心雨:关于精准营养,水产行业还没有标准的定义。诚一率先提出精准营养的概念,是基于我们多年来在南沙三位一体的研发基地(小试、中试、田间试验)对草鱼、罗非鱼、加州鲈、黄颡鱼等营养标准的研究,同时结合大量的市场调研,发现不同品种、不同模式、不同规格、不同季节下养殖品种所需要的营养有明显差异,如何针对这种差异设计合理的营养标准,既适宜鱼类的健康生长又节约资源、友好环境,就成了诚一当前重点研究和推广的技术,并因此对精准营养提出诚一的精准营养定义:在保证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机体健康和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分不同品种、不同模式、不同规格、不同季节和不同投喂水平设计不同营养标准,以满足养殖终端的养殖需求、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和养殖水体低氮排放的环保要求。 水产前沿:精准营养对于当前饲料企业生存发展难题有何破局之道? 时心雨:当前饲料产品同质化很严重,各厂家饲料效果无法表现出差异,导致饲料企业的发展很困难,饲料产品本身的稳定性、符合性还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空间。我们对饲料企业产品进行大量而广泛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企业的饲料营养标准几乎全年不变,没有根据不同的养殖规格、养殖阶段、季节变化、养殖模式来专门细分营养标准,这是各饲料企业难以把产品做出差异化的核心原因。 诚一通过精准营养研究和市场调研,将鱼类的营养标准进行阶段精准细分,可以更好地满足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需求,充分提高蛋白沉积率,实现效果最大化的同时将成本最小化。例如:在病害期提高抗应激能力而达到减少死亡、在越冬期和恢复生长期提高鱼的肥满度而达到迅速复膘、在快速生长期提高蛋白沉积率而达到节约蛋白和降低成本。这些技术为饲料企业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水产前沿:目前,精准营养在草鱼、罗非鱼、加州鲈、牛蛙等品种养殖端的应用表现如何? 时心雨:诚一提出精准营养的概念虽然是2018年,但在2018年前已经有部分客户应用了精准营养的技术。从近三年的养殖效果看,不同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养殖季节所表现的终端养殖效果都非常不错,既满足了终端养殖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又为饲料企业节约了成本,并减轻了环保压力。 例如:草鱼通过精养营养在维持生长和料比不变的前提下实现配方成本下降130元/吨以上;罗非鱼蛋白沉积率达到48%(市场主流为42%),每包料多出鱼3.5斤;加州鲈在华南区当年养殖平均规格过1斤、全程料比平均达1.05,华东区实现年前卖鱼料比在0.9左右,年后产卵期卖鱼料比在1.1以内;黄颡鱼快大料在相同或相似养殖模式下,可以加快黄颡鱼上市时间(约15到20天),等等。 水产前沿:诚一希望通过精准营养标准为行业做出哪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时心雨:精准营养使营养标准设计更合理、更科学,不仅能节约资源、友好环境,还能提升效果,降低成本。诚一,作为膨化饲料技术开创者和领导者,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将精准营养做到更加精准,并不遗余力地推广这一应用技术,为饲料企业、养殖户带来更大价值。 7月10日,由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2019诚一精准营养技术研讨会”在福建漳州举行。厦门大学艾春香教授、中山大学田丽霞教授、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阳会军、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时心雨及来自全国各地产业专家、饲料企业总经理、技术总监及配方师近100人参会。 部分前排嘉宾 广州诚一董事长阳会军致开幕词 时心雨总经理介绍诚一发展史 精彩主题报告 报告题目:大黄鱼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饲料的开发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艾春香教授 2018年我国大黄鱼养殖产量为19.8万吨,若饲料系数按1.5计,需要大黄鱼配合饲料约29.7万吨,而实际大黄鱼配合饲料使用量约为9万吨,饲料使用率约为30.3%,市场空间较大。不同养殖方式、海区、环境、饲料对大黄鱼的体型、体色、肌肉性状、营养成分、口味等均有影响。 报告中,艾春香教授对大黄鱼的营养需求做了详细介绍,其中提到,蛋白质是大黄鱼饲料中最关键的营养素,也是饲料成本中花费最大的部分,研究表明大黄鱼各阶段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40%-50%;大黄鱼稚鱼脂类的需求量为17.5%,初始体重10.57g和194.65g大黄鱼的脂肪需要量分别为11%和12%,大黄鱼幼鱼对n-3HUFA的需求量为1.1%-1.3%。大黄鱼饲料中糖的适宜添加量约为22%,也有研究表明大黄鱼对饲料中糖的需要量为12.13%,土豆淀粉和玉米淀粉效果好。 在大黄鱼膨化配合饲料的配方设计与优化中,艾春香教授提出4点饲料配方策略:1、精准营养需求(阶段、模式、区域、季节);2、开拓饲料蛋白源,鱼粉(新来源)和非鱼粉蛋白源;3、减少废物(N,P,有机颗粒)排出;4、保证饲料安全,水产品安全。除了配方精准和原料优质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工装备选择与加工工艺确定,大黄鱼饲料加工工艺特别注意:1 粉碎粒度要适宜,减少粉碎工序的动力消耗;2、要混合均匀;3、要调质充分,低淀粉膨化;4、揉搓剪切要充分;5、水分要合理;6、膨化腔有足够的压力;7、烘干不能高温。 报告末,艾春香教授指出,高溶氧的养殖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而且可改善大黄鱼体色、体型和肌肉的硬度、弹性、咀嚼性、胶粘性等质地性状。 报告主题:精准营养在福建草鱼和罗非鱼饲料中的应用 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胡云华 在保证鱼类正常生长、健康和品质的前提下,依据不同规格、季节和模式来设计不同营养标准的饲料配方,需要同时满足鱼类营养、终端养殖、环保三个方面需求,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效果、降低成本的目标。 福建草鱼养殖中,病害是困扰网箱养殖户最大的问题,诚一研发的精准营养能针对性减少病害期死亡率,降低生长快速期配方成本。实现了小规格草鱼死亡率低至0.15%,平均料比1.22。0.9斤-2.4斤阶段草鱼达到与市场主流饲料相同的生长和饲料系数,配方成本下降130元/吨。 在罗非鱼板块,诚一通过精准营养,可实现快速生长期饲料包产46.8斤,肥满度超4.8。建立红罗非鱼专用营养标准,提高包产到35斤。开发不同区域的黑罗非鱼专用料,适合不用养殖模式,进一步减少病害和提高饲料转化率,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 报告题目:精准营养在加州鲈、牛蛙饲料中的研究运用 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 李家庆 满足精准营养设计的两大核心要素是精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研发。依据市场调研和科学研发,2018年诚一提出了加州鲈“4+2”营养标准,“4”指苗种期、快速生长期、高温期、越冬期,“2”指产卵恢复期、旧鱼高温期。通过精准营养,加州鲈实现标苗存活率达到70%(8朝-12朝),全程肝脏健康、高温期投喂率提高到2.0-2.2%(约3-4两的鱼),华南区当年养殖平均规格过1斤,全程料比平均达到1.05,华东区实现年前卖鱼料比在0.9左右,年后卖鱼料比在1.1以内(产卵期卖鱼)。 2015年诚一提出开发牛蛙、青蛙亲本专用料的想法,目的在于增强亲本体质和促进性腺发育,运用结果出肉率(类似鱼肥满度)提升18-22%,青蛙体色纹路清晰、牛蛙体色更深, 性成熟度更快(同批蛙快3-7天)。而越冬专用料通过功能性添加剂增强粘液分泌,通过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类型强化来维持渗透压平衡,肥满度(出肉率)提升15%-18%(38蛋白档次比结果),体色上黑蛙比例增加,投喂时快速上料,不易发生病害。 报告题目:提高凡纳滨对虾抗逆性能饲料的研究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 田丽霞教授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大幅下降,行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是核心技术。分为苗种期营养标准和成长期功能性添加剂的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对仔虾生长和消化酶的影响,不同脂肪水平、添加裂壶藻份对仔虾生长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实验结论表明,仔虾最适蛋白水平在50%附近,蛋白摄食不足会对仔虾成活率有影响。最适合的脂肪含量在11.8%—12.2%之间,能提高缺氧应激的成活率。饲料中添加一定量裂壶藻对仔虾生长和成活率都有促进作用,对脂肪代谢积累和抗应激能力也有显著影响。最适破壁裂壶藻的添加水平为4.56。最适未破壁裂壶藻粉添加水平为5.11%。 此外成长期功能性添加剂研究包括虾青素、壳聚糖、果寡糖、甘露寡头+益生菌、酵母细胞壁、酸化剂等物质,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免疫、肠道健康及抗应激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