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2019年湛江地区动保行业市场调研(上篇) 文/图 水产前沿 植银素 张河长 湛江被誉为是中国虾都,许多企业因虾而兴起,而近两年,同样因为白虾行情持续低迷,导致湛江地区的动保产业正在发生变化。动保企业不仅要在变中求存,更因饲料企业的加入,让这场战争更激烈。笔者在“2019第二届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调研过程中,走访了湛江地区部分动保企业,了解他们在2018年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对市场的见解。 创新原料横空出世,菠萝发酵引起业界注意 湛江市粤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冲 采访对象:湛江市粤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冲 现状与规划:菠萝作为动保原料具有独特的优势,菠萝富含菠萝蛋白酶,果酸、果糖、微量元素和益生菌等,将其研制成菠萝酵素,一能促进对虾吸收、起到开胃、消食、促进鱼(虾)快速生长,二是菠萝酵素里丰富的植物蛋白酶能快速分解池底残余饵料,有效调节和净化水体环境。今年菠萝酵素原料销量将近1000吨,增长比计划中更快。目前,公司正在研制以菠萝为原料的第二代产品功能性酶解菠萝膏,并将进行批量生产。 未来,粤凯将进一步扩大菠萝原料的生产量,目标三年内销售量突破3000吨/年。并将其推广到鱼、虾、蟹和家禽、畜牧等更多养殖产业中,同时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的新产品。未来我们将挖掘更多南热带果蔬甚至植物作为饲料、动保原材料,从而打造具有南方特色的、低成本、环保的饲料、动保产品。 对行业的看法:随着养殖观念的改变,养殖端会越来越理性,信息接收越来越便捷,我们应该跟上时代转变的步伐。传统动保原料的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企业不能停留在价格竞争上,应该注重研发,研发才是原料企业的发展之路,因此拥有核心技术的原料企业在未来才能更好为饲料、动保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稳是立足之本,创新是破局之路 广东粤晋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魏建刚 采访对象:广东粤晋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建刚 现状及规划:粤晋然去年的产值是700万左右,主要市场在北方、福建、浙江等地。粤晋然专注于对虾的动保产品,销售模式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利用5G时代春风,将互联网与传统水产行业结合,接下来会继续推行这种营销模式模式。未来,在提高产品品质基础上,瞄准高位池养殖,加大产品研发,下半年计划进一步扩大福建、浙江等市场。 对行业的看法:近几年来,对虾养殖一直在走下坡路,加上饲料企业进军动保,带来很大的冲击,这对新加入的企业来说压力很大,但提升服务或许是中小企业的发力点,对扩大市场份额有明显成效。 湛江市海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法贻(右三) 采访对象:湛江市海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法贻 现状及规划:海科去年的产值在1000万左右,因为公司的侧重点不同、以现金交易为主和市场大环境的改变,海科的动保产值有所下降,但是这也为海科留住了最忠实的粉丝客户。目前海科正在探索破局之路,从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对客户的技术服务等入手,同时增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与郑州鑫中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系列产品,与科研院校和企业共同申报了“国家十三五项目”等都为海科的发展增加了强劲的动力。 未来海科将会调整策略,借助“国家十三五项目”,完善新厂配套设施,加强微生态制剂等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产能,预计新项目完成投产后每年产值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 对行业的看法:湛江地区上半年对虾的养殖成功率不太理想,受天气变化的影响,部分企业的动保产品效果表达受限,销售量可能会有所影响。就饲料企业进入动保行业来说,增加了原有动保企业的压力,同时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给行业带来了好的变化。对中小企业来说,增强企业间的合作,可以形成更完善的产业链条,增加与大集团的竞争能力,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创新与协同发展。 走出去,是当地企业发展的主题 广东绿百多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苗广辉 采访对象:广东绿百多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广辉 现状与规划:绿百多去年的产能稳中有升,目前为止已经完成全年规划75%以上。今年仍以虾蟹为主要市场,在河蟹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发酵料方面,由于发酵料功能全面、绿色、健康,绿百多功能性发酵饲料从之前的1.0时代升级为现在的4.0时代。 接下来,绿百多将面向全国市场,由沿海向内陆推进,立足于海水养殖,向淡水养殖品系进军,加快小龙虾渠道建设、开发淡水养殖大品系市场;加大研发投入,继续开发、推广功能性发酵料、加强终端技术服务团队的建设、提高业务员的技术服务能力。 对行业的看法:湛江地区对虾市场在萎缩,养殖量和养殖面积都在减少,所以本地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往外扩大市场,比如在河蟹和小龙虾板块相关产品的研发,在近两年仍是企业向外发展的主要方向。 广东粤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贵 采访对象:广东粤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贵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