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20年后谁来养鱼?渔业4.0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9-7-31 14:08|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359313| 评论: 0|来自: 工业化水产圈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目前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约束力大、养殖生态环境凸显、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水产养殖老龄化、保鲜加工技术不足、流通消费模式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淡水渔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2017年我国淡水鱼养殖产量达2815.34万吨,淡水养殖产值5813亿元,其中湖北省是我国水产养殖淡水鱼养殖第一大省,大宗淡水鱼产量占全国的15%。

  目前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约束力大、养殖生态环境凸显、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水产养殖老龄化、保鲜加工技术不足、流通消费模式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淡水渔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正是基于新形势下我国淡水渔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7月28日,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特种水产工程分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水产学科评议组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主办,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协办的淡水渔业转型升级暨水产工业化养殖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

  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高层论坛共邀请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胡红浪副站长、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教授、湖北省水产局产业处汪亮处长、武汉市农科院副院长林处发研究员、武汉市水产推广中心况开河主任、中国水生所副所长胡炜研究员、中国农业工程协会特种水产工程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院长刘鹰教授、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学院原院长朱松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朱健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刘兴国研究员,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科技处郭彩霞处长,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所徐洪亮所长、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陈鸿所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朱明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原院长王卫民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廖庆喜教授和党委书记张拥军以及来自各科研院所的专家和来自部分水产相关企业的企业家和技术人员。

  部分前排嘉宾

  华中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廖庆喜主持会议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教授致辞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朱明研究员致辞

  论坛发起人、华中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朱明在大会上指出,淡水渔业现代化我国湖泊水网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绿色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淡水渔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要求尤其迫切。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淡水渔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国淡水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资源约束大,劳动生产率低。二是养殖生态环境问题凸显。三是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老龄化严重,面临着“20年以后谁来养鱼?”的重大问题。第四是保鲜加工技术不足,流通方式落后。最后一个是消费方式落后,不能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消费需求,严重制约消费市场的扩大。

  朱明教授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淡水渔业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支撑不足,以及养殖工程化、机械化、信息化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严重滞后。

  朱明教授认为急需通过构建以淡水鱼高效绿色养殖为目标的淡水鱼养殖工程技术体系,以品质保障为核心,效率效益提升为目标的淡水鱼保鲜加工物流技术体系,以及与风味营养健康方便为目标的淡水鱼食品加工技术体系这三大体系,为大众提供高品质和丰富多样的淡水鱼新产品,满足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加快促进我国渔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推动淡水渔业转型升级,推广“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的绿色发展模式,是我国淡水鱼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武汉市农科院副院长林处发研究员致辞

  湖北省水产局产业处汪亮处长致辞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胡红浪副站长致辞

  精彩报告分享:

  无人渔业技术及其展望

  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做大会报告

  李道亮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了渔业4.0的概念:水产1.0,小农生产,主要依靠人力、手工工具、经验进行养殖生产;水产2.0,水产机械化、装备化,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进行养殖生产;水产3.0,水产数字化、自动化生产,主要以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养殖装备数字化;水产4.0,智能化生产,依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来进行养殖生产。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大部分仍处于1.0向2.0的过渡阶段。

  无人渔业(即水产4.0)是现代渔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它具有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全链条全产业全过程全区域”的智能化,是一整套的无人化系统。其主要技术方向为空天地一体化的渔业资源监控预警体系、无人值守水产养殖生产体系、智能化的水产加工品、物流系统的构建。

  渔业4.0看似遥远,但并非不可实现。目前阶段可以提前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准确把握“无人渔业技术”的切入点,加强基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研究,依靠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和区域发展,打造无人渔业技术产业生态,培育信息化人才,推进现代渔业的发展。

  池塘生态养殖工程及设施设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刘兴国研究员做大会报告

  刘兴国研究员指出:目前我国池塘养殖面临着生产方式粗犷、资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环境影响大、生态效率低、投入品利用率低,缺少适合针对养殖水体调控与治理的技术方法等多个问题,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是解决生态环境困境的唯一出路,建立绿色清洁生产体系、实施精准的生产管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淡水渔业的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朱健研究员做大会报告

  朱健研究员指出:我国渔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优质安全水产品、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水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渔业资源环境过度利用之间的矛盾。解决这样的矛盾,需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渔业的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优化养殖生产布局,稳定池塘养殖、打造“互联网+现代渔业”、科学分布网箱、发挥水产品的生态修复功能,积极拓展养殖空间,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建设美丽渔场,实现三产融合。

  淡水养殖出路在何方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原院长王卫民教授做大会报告

  王卫民教授指出:我国淡水养殖面临着养殖模式落后、养殖单元规模小,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下,经济效益查,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问。规模化是未来淡水养殖的唯一出路。没有规模化,就难以实现池塘养殖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多大规模的养殖单元比较合适?目前湖北省水产局正在计划实施1000亩的养殖水面建一个尾水排放工程,不同省份和区域标准不同。

  水产养殖设备与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学院原院长朱松明教授做大会报告

  朱松明教授指出:水产养殖生态化、设施化、工业化、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基础研究、基础数据、基础理论欠缺:如生物环境互作、工程-工艺融合;二是设施和装备性能亟待提升,与养殖工艺融合,系统性、可靠性、标准化等,而同时这也是一个更大的机遇。

  加强渔业装备科技创新,支撑蓝色农业跨越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院长刘鹰教授做大会报告

  刘鹰教授指出:未来水产养殖依然是最快速增长的动物源性食品生产领域,水产养殖业是最有效利用资源的产业,中国水产养殖业是永恒的产业,工业化养殖是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报告中,刘鹰教授还对国内为渔业工程装备新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精准陆基海水养殖是未来我国传统水产养殖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离岸深水网箱养殖和筏式养殖是拓展海水养殖空间的有效手段:将海洋设施养殖推向深海外海,寻求更好的养殖环境和更高质量的养殖产品,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海洋设施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专业化、自动化的渔业装备是海洋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开展渔业设施与工程装备研究与应用,构建海洋渔业装备技术体系,发挥工程装备的支撑协同作用,我国海洋农业将逐渐呈现出设施大型化、装备现代化、生产高效化、效益最大化的产业发展态势!

  对于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占领学科的制高点;开展联合攻关,突破重大理论问题;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产业问题;注重青年人才培养,产业后继有人;团结协作,精心呵护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国际区域合作,共享发展成果;多方呼吁,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


  下午的专题研讨会,围绕着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前沿和产业需求,与业界领导和专家学者企业家一起交流研讨,凝聚智慧,为我国淡水渔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国家和地方十四五淡水渔业科技创新方向与重大项目的设置提供建议。

  花絮
  






  【关键字】:淡水养殖  渔业  工业化  设备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