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饲料行业采取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方式 文/图 水产前沿 李钒 江苏,是当前竞争激烈最为激烈的水产料市场之一,其水产料容量达到300万吨。近年来,各大饲料企业在江苏都是重兵把守,足可见其重要性。 鲲鹏论坛—第二届中国水产高值饲料发展研讨会(2019)举办前夕,水产前沿走访了部分江苏料企,现将一些市场见闻与大家分享。 江苏是国内第二大水产料市场,聚集了通威、海大、天参、澳化、粤海、大北农、南山、天成、天邦、金康达等众多极具实力的企业。从竞争的角力来说,可以简单分为两股力量:以通威、海大为首的集团型大企业,广设厂,布重兵把守;另一股力量则是本土的大型企业,他们在本土的饲料销量也不少,比如天参、天成、南山等等。在养殖品种上以鲫鱼、草鱼、河蟹、小龙虾、鳊鱼、黄颡鱼、青鱼、白鱼、加州鲈、黑鱼、甲鱼和对虾养殖为主。 天成集团盐城饲料有限公司 增量市场在哪里 对于江苏本土企业来说,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由于集团型企业的竞争,他们都在积极地寻找属于他们的增量市场。增量市场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拓展市场边界。比如一些边缘市场,竞争不太激烈的地区可避开集团型企业的压力,并获得一些现金流; 第二,进军特水料市场。尽管江苏市场的特种品种养殖目前尚处于培养阶段,但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变,养殖结构也会随着转变,加州鲈、黑鱼、泥鳅、黄颡鱼、小龙虾等品种正在兴起,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公司的产品线也在随之增加; 第三,在存量市场中冲量。例如江苏的河蟹养殖面积仍在增加,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面积也较为稳定,尽管竞争比较激烈,但由于利润空间较大,这部分市场也是传统普水料企业关注的市场。特别是蟹料市场,饲料取代粗粮和冰鲜鱼仍然任重而道远,加上河蟹养殖对品质要求较高,高档料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这几年养殖行情也较为稳定,消费量每年递增,其较高的利润结构和市场稳定性还是值得料企放手一搏。 尽量多市场、多产品经营的管理难度会加大,管理成本也会高很多,但生存才是第一位的。饲料企业摸着石头过河谋求转型,也不失为一条生存之道。 盐城天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未来的竞争趋势 众多江苏料企都认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未来要么做大,要么做得有特色,才不会被市场所淘汰。大企业则会继续围绕产业链布局,以增加其核心竞争力。 从目前的竞争态势来说,微利化是一个趋势。加上中国的养殖户对价格比较敏感,价格战仍是企业快速占领市场上量的手段。但普水料的利润空间已经很低,价格战已经蔓延至特水板块,膨化料推进缓慢,未来的竞争还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简单来说,谁的性价更比高,资金实力更雄厚,越容易实现市场的扩张。 其次是盈利结构趋于多样性。很多江苏料企都涉足动保或计划进军动保板块,多以代加工为主,有实力的料企则会选择自建动保生产线,作为一个长远的事业来经营。如此一来必将继续压缩动保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部分料企则涉足种苗板块,特别是蟹苗成为众企业的重点发展板块。 另一方面,一部分料企也开始涉足养殖端。近两年海大、通威、天邦等饲料企业在江苏展开了一场“圈地竞赛”,这些企业手里都拿着上万亩甚至十万亩的水面,而且他们未来还有继续扩大的打算。“圈地”背后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形成较为闭环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将所承包的塘口再反包给养殖户,养殖户入驻进来后,能享受便捷的配套服务和资源,但必须要用自已的饲料和动保,把你的客户变成他自己的客户,进而影响和控制饲料市场。按现在的养殖情况,10万亩水面大致可以投喂15万吨饲料,完全可以养活一个饲料厂了。 但是,据了解由于今年鱼价低迷,养殖户的投苗热情低,导致今年很多塘口反包不出去,也给饲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除了“圈地竞赛”,大型饲料也在江苏市场展开了“养殖竞赛”,由饲料企业自己来养,目前各家的规模大小不一,有上万亩的,也有几百亩的。主要是养殖特水品种为主。很明显,饲料企业看准了未来规模化养殖的趋势,以及部分饲料企业进军消费端之前,先悄悄试水养殖。 现在来看,大集团企业仍然会以追求上量为目标,对单位利润可能不会看得很重,因此在市场上的营销策略预估会很灵活,以市场进攻为主要姿态。而中小型企业则以守为主,采用跟随战术作为主要应对手段。江苏市场竞争越加激烈,但中小饲料企业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增长空间主要源于细分市场的增长,比如特种水产料,以及外围市场的扩张,业内言之为亦攻亦守。 有业者认为,目前大部分水产料企的定位还是制造型企业,通过低成本扩张或稳定市场,但未来饲料企业的正确定位应该是服务型企业,服务于养殖端的企业。比如为大型养殖场或养殖园区提供定制饲料、动保产品、技术服务等等,与养殖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产业链的利润。 现在大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很清晰的,先追求规模,在此基础上形成成本的优势,再继续去攻打市场。目前,江苏饲料市场由于海大、通威等龙头企业的高强度竞争,以及畜禽、猪料企业的不断渗透,其平衡已经打破,竞争态势也开始转变。在一个宏观变局的时代,企业肯定会面临变局的压力和阵痛。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