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文/ 水产前沿实习编辑 张河长 图/ 水产前沿实习编辑 张河长、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 黄章富 近几十年以来,水产养殖行业在“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指引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现我国是全球水产养殖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国家,保证了国民蛋白质的供给,增加了渔民收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但是大部分还保留着传统的养殖模式,环保问题日益严重。水产养殖的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整个行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渔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 为了实现水产养殖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传统养殖行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水产养殖在国际的影响力,促进国际水产养殖行业交流互动,“渔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一带一路”渔业合作意向签约仪式于9月19号在福建省福州市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的议题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与可持续绿色发展》《淡水渔业转型发展路径与模式》《中国水产养殖发展之趋势及饲料需求》《现代渔业科研单位发展的一些思考》《缅甸渔业的前景》。 该论坛由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主办,主要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徐皓;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解绶启;缅甸鳗鱼协会会长TOE NANDAR TIN;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林月玲副局长、钟声副局长、叶建平总工、邱章泉副局长;福建水产学会秘书长陈植;福建省渔业行业协会会长王蔚茹;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总裁易敢峰;漳平市珒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贤平;福建高农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军;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州保税区天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厦门嘉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来自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国内外近20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讨水产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水产前沿、新福建、海峡导报等媒体参会与报道。 主会流程 论坛主持人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叶建平总工在致辞 叶建平总工在致辞中表示福建省是渔业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在养殖业和捕捞业取得重要成就。2018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3100亿元,超过全省农业总产值的30%,水产品总产量782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出口额63.6亿美元,连续6年全国第一。但是也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为此期借鉴本次论坛专家提出的良好策略、结合国家政策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为福建省渔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陈丹敏致辞 陈丹敏所长在致辞中代表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对参会的领导、专家、嘉宾表示感谢。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建所35周年之际,结合国家新时代的发展思路,推动渔业健康发展,在淡水名优品种的养殖和繁育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鳗鱼饲料、病害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助力鳗鱼产业发展,使得福建省成为全国鳗业第一大省。未来将在国家和领导部门的指导方针下实现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推动行业的进步,振兴乡村,并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共贺新中国70周年华诞。 高质量发展论坛 主题报道:《水产养殖转型升级与可持续绿色发展》 报告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院士 近40年来,水产养殖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产业,并且在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获得国际上专家、学者的认同、点赞,解决了“吃鱼难”的问题。在渔业繁育、病害方面取得跨越式进展,全国100多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中国水产养殖:成功故事和现代趋势》中详细的介绍了我国近代渔业取得的成就。 现水产养殖行业面临着养殖成本高,环保压力大,投喂不精准,行业入门槛低等问题。其中环保是目前主要问题,国家的环保政策逼迫着行业的转型升级,生态优先和生态文明建设驱动水产养殖模式的变化,分为以下六种: 1、从不同食性的多种鱼类共养到多营养级复合养殖模式 2、从水生植物和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到鱼菜共养生态养殖模式 3、从传统的稻田养鱼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4、从传统池塘养殖到工程化智能化的池塘养殖模式 5、从工厂化养殖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渔业模式 6、从污染严重小网箱到大网箱以及净水渔业养殖模式 主题报道:《现代渔业科研单位发展的一些思考》 报告嘉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 现代研究所应该由学科、项目、团队、平台、成果等5大要素构成,以学科为主线,以项目为抓手,通过团队的支撑完成研究所的学科、项目、平台、成果。最终目标是体现学科、团队、项目、平台的效果和效率。 渔业科研院所职责、范围、定位上需要把握以下问题 1、准确把握单位的性质、职责、范围。 2、准确把握单位的职能定位。 3、准确把握单位的科研创新方向。 4、准确把握对渔业发展的支撑。 5、准确把握现代科研院所的建设方向。 此外,应该发挥研究所特色,做精做强研究所的强势、优势项目、课题,从中获得更好的生存、支持、地位和发展。同时联合国内科研院校开展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影响力,彰显自身优势。 主题报道:《淡水渔业转型发展路径与模式》 报告嘉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徐皓 我国淡水渔业产业处于供给保障的社会地位,淡水养殖体量大,品种多,养殖面积遍布全国各省份。其中6种淡水养殖品种产量超过百万吨,超过养殖总量的67%。饲料动物谷物利用比低于畜禽养殖行业,是我国最高效的养殖模式。以池塘养殖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地区。 而今淡水水产养殖品种普遍出现价格低迷,生产效益低下,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模式,组织化程度低,技术装备低效,环保等问题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的最大瓶颈;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是必然趋势,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逼迫了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 从全球的渔业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情,得出工厂化是水产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传统的养殖模式可以结合当地种植业规划、打造生态养殖与种植相结合模式。而大水面养殖需要避免“伪环保”现象,一刀切不可取,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细分为以下技术途径与模式 1、运用生态工程化技术,构建与调控养殖生境,实现健康养殖与高效生产 2、对应生产区区域性特点与生产方式,发展典型养殖模式,引领产业转型发展。 3、基于生产模式,系统性构建养殖尾水减量化,生态化治理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4、基于水产养殖学、生态工程学基本原理与技术创新,营造生境,维护生态系统功能。 5、发挥水产养殖系统生态功能,发展渔农综合种养模式,实现循环农业与绿色发展。 主题报道:《中国水产养殖发展之趋势及饲料需求》 报告嘉宾: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解绶启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海洋与内陆水体将会为2050年预计的全球97亿人的粮食安全和营养保障作出大贡献,我国和全球水产品产量将远超过其他肉类。相比其他肉类水产品具有更丰富的营养价值、优质脂肪酸。据最新研究报道,长期膳食水产品的人更加健康;在预防中风、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良好的效用。此外水产品与人类共患的病源隔离较远,与畜禽的人畜共患病现象相比水产品更加安全。结合国内的发展趋势与国民消费水平的改变,未来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将会逐步增加,大城市的水产品消费增量较为明显,乡镇地区还有巨大的消费潜力。预计到2050年,我国水产品消费需求量近六千万吨。 我国渔业资源丰富,应对特殊条件下对食物保障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相比较其他养殖行业,渔业养殖生产的污染低,资源占用少。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是水产行业的最大特点。此外水产饲料未来将往廉价饲料、配合养殖体系等方向研究、发展,研发蛋白含量低的水产饲料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主题报道:《缅甸渔业的前景》 报告嘉宾:缅甸鳗鱼协会会长TOENANDARTIN 解说: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总裁易敢峰 缅甸水资源丰富,海岸线长、岛屿数量多、面积大。但传统的养殖方式耗时长,近700万英亩的养殖土地待开发,与泰国和越南等邻国相比养殖模式较为落后。此外因为过度的捕捞海水产品,淡水养殖不景气,导致了缅甸现水产行业矛盾多。如何高效发展和保障水产品安全是缅甸政府现亟需考虑、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够借助本次论坛在养殖品种、动保、饲料、养殖技术、流通等整个产业链上加强与中国的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渔业合作意向签约仪式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王剑锋副所长、缅甸TOENANDARTIN会长签约仪式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郭秀妹副所长和AKRAM博士签约仪式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