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9月21日,第三届武汉国际渔业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汉口)开幕 文/图 水产前沿 唐东东 林贞武 9月21日,第三届武汉国际渔业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汉口)开幕,本次武汉渔博会展览面积11000平方米,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水产动保、饲料、种苗、渔业设施企业代表参展。 笔者在现场发现几个有意思的现象,写出来给大家讨论讨论。 现象一: 来自河南以微信营销、电话营销为主要业务模式的部分动保企业,通过人海战术、“美女”攻势加微信拉人头的方式,成为展会上最吸睛的一幕。据悉,由于线上营销平时基本上接触不到终端客户,所以这类企业每年也会安排几次参展,但不是以宣传企业品牌为主,而是主打推销产品、拉人头。“一拉手臂,二搭肩膀,三叫声‘大哥’,四加微信,五拍照留影,六发送合照加深印象……”笔者粗粗观察了一下,发现负责招商的小姑娘们搭讪套路非常清晰。想起一句玩笑话:为什么微信营销都见不着人,却还能顺利把产品卖出去?因为解决了中老年人在鱼塘边上的“寂寞冷”。 一面是热火朝天的拉人场景,一面是传统动保企业的相对冷清,“河南以前是全国兽药的集散地,那时候就盛行电话营销,现在兽药不好搞,很多挤到水产行业来搞微信营销。河南企业的营销做得不错,但我们学不来。”某水产专业背景的动保企业负责人感概道。 现象二: 本次展会上动保企业至少过半,且基本上是冲着湖北的小龙虾、河蟹市场来的。据笔者粗略了解,湖北地区虾蟹动保市场容量有8亿-10亿,而湖北的小龙虾养殖近两年有比较多的外行跨进来,这些新手对产品缺少识别,基本上只要业务员勤快点,多多少少能卖出些产品。市场大、养殖户又不懂产品,这就给了动保企业很大的营销空间,也是各种层次的企业前来掘金的动力。有位参展的动保界老前辈感概道:做了那么久的水产,突然发现今天认不得几个企业和人了。 现象三: 受非洲猪瘟影响,很多畜禽动保企业转向水产,他们在原料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一些企业尝试下来之后总结一句话就是“水产比较乱,没有畜禽好做“。畜禽上的产品比较规范有标准,而水产暂时没有具体标准,导致在价格上比较乱,质量上也参差不齐。如果坚持做质量,成本相对比较高,由于销售渠道还没打开,前期比较难生存。如果走经销商模式,经销商会吃掉部分利润空间,而且有一些经销商也会通过原料企业代加工做自己牌子;同时畜禽企业刚转过来做水产,对市场、对产品不了解,容易走一些弯路,只能从单一的、门槛较低的品种先入手,比如小龙虾这个非常火爆的养殖品种。 现象四: 本次展会参展企业第二多的是设备企业,以增氧机、投料机为主,还有部分企业推虾蟹塘洒药机、智能水质监测……等等。湖北的养殖水面很大,但精养水平并不高,也就是说增氧机、投料机等渔用设备的配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设备企业看中的市场机会。 现象五: 极少数饲料企业在推特水料,这也符合华中特水料的推广现状——想发展,但底子薄。如果去掉40多万吨的虾蟹料,湖北真正意义上的特种水产料也就13万吨左右。 在展馆走完一圈,还是觉得圈子很重要!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