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三门小海鲜,生猛无限,鲜甜四海,第二届中国小海鲜博览会完美举办! 文 / 海鲜指南(seafood-guide)李帅 “海山仙子国,鲜甜三门湾”,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三门湾畔的三门县,拥有59万亩的浅海,21万亩的滩涂,19万亩的海水养殖基地,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中国青蟹之乡”、“中国小海鲜之乡”。 生长于斯的人们,依靠手艺与智慧,通过采集,培育,捕捞等作业方式,从海中获得美味食材。一条船,一双手,劳作一天,换来全家人的生计。这种简单的作业方式被称作“讨小海”,得来的海货就是“小海鲜”。 这就是出现在《舌尖上中国2》的三门小海鲜。三门县岛屿星罗棋布,孔礁奇崛,衍生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盛产鱼、虾、贝、藻、蟹等五大类200余种“小海鲜”,跟生猛海鲜相比,小海鲜个头小,数量多,外表平常无奇,呈现的美味和惊喜却屡试不爽。再加上身价低廉,小海鲜成为沿海地区最受喜爱的平民食物。 如今,这块美食海鲜之都,将要它的鲜甜分享给所有海产人! CCTV纪录片《三门小海鲜》: 第二届中国小海鲜博览会在三门县开幕 2019年9月23-24日,由中国渔业协会、三门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以“小海鲜让生活更鲜甜”为主题的展会、特色海洋文化艺术展览、渔歌会、首届中国青蟹产业绿色发展论坛、美食品鉴、第六届中国三门网络青蟹节、鲜甜三门之旅观光考察等活动在三门县欢乐地进行着。 9月22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小海鲜博览会在浙江省三门县大剧院正式开幕。远道而来的各地游客齐聚蟹乡,感受渔家文化、品尝鲜甜海味、体验鲜甜之旅,开启了一场丰收节里的“舌尖嘉年华”。 本次展会以“绿色、品牌、科技”为主题,通过综合展示、科技博览、论坛研讨、文化展演、品鉴体验等形式,把中国小海鲜博览会办成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平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交流平台、助力对外开放合作的宣传平台和渔民喜获丰收的嘉年华。 中共三门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昌明致辞 中国渔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毅致辞 各项签约仪式 “鲜甜三门”品牌运营授权仪式 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海滨宣布开幕 三门小海鲜年产值超50亿元,从业人员超10万 据数据显示,全县渔业产值保持逐年大幅度提升,其中去年小海鲜产值超50亿元;全县44万人口中有10万多人从事小海鲜相关产业。三门青蟹、跳跳鱼、缢蛏、望潮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门青蟹品牌价值达到40亿元,成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百强品牌农产品,获得201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区域品牌第69位,海产品类别排名第一。 笔者采访了当地青蟹协会养殖社员,他向我们介绍到: “关于青蟹能否复制大闸蟹的商业模式,现在两种蟹养殖地区不一样,很难统一规划,质量不一样导致价格也不一样,营销模式有特色,不能简单复制。而近期三门市场也出台新规定(相关链接:一斤螃蟹半斤绳?今后,浙江菜场城中出台新规:绳重不得超过螃蟹重量5%!鲜活水产不得连袋称重!),这对我们流通环节也是好事情,我们之前去池塘收购都,有些青蟹绳子捆绑较多。规范之后对我们流通商来说,绳子越少越好卖,消费者觉得比较划算实惠。 目前三门青蟹供不应求,品牌已经有较高知名度。官方数据显示全县160个渔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300余万元,小海鲜年销售1000万以上的大户就有200多户,渔户年均收入近40万元。” 笔者采访了参展商,负责人向我们介绍到: “新零售的模式是对传统流通渠道的一次革新,我们有永辉,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合作伙伴,目前快手、抖音、短视频和营销号带货能力很强,推广力度很强,所以未来会更重视新模式。我们的海鲈鱼已经可以做到刺身级别,主要出口日本。肉质口感会比常吃的三文鱼刺身还要好。一年出口量就有5万吨,有申请地理标志桐江鲈鱼。” 参观观众:“我是三门人,有些小海品种还真的没有看到过。我为三门小海鲜感到自豪!也很开心,渔民丰收了,说明我们三门的海水好,海鲜丰富。” 百鲜美食节,味蕾与视觉不期而遇的美好邂逅 饮食习俗是一切文明的基础,它最为顽强,经久不衰,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特有的精气神。《中庸》记载:“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当我们在回想酸甜苦辣咸的时候,回味的恐怕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一饭一羹,更为留恋的是吃东西的意境和一起吃的人。 生长于斯的人们深谙“讨小海”之道,从大海中获取美味,“餐餐鲜,日日鲜”、“无鲜勿落饭”也成为三门人的生活习惯。“满席珍馐甲天下,一湾海产鲜千年”,三门人把山海的美味和故乡的风情融进了一道道美食。 海鲜指南小编带您看尽百样美食节: 三门小海鲜,敢为天下“鲜”!鲜甜文化大IP 活动同期举办小海鲜艺术展,反映三门小海鲜、三门湾风光、海洋渔俗文化等有关内容的精美摄影作品、油画作品、艺术品等,三门本地近百种小海鲜图谱展示等。 更多精彩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