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2019年全国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研讨会在青岛顺利召开 文/图 水产前沿 植银素 昨天,农业农村部发布《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19年1、2号》文件,明确列出禁用渔药、批准渔药清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规范化养殖和盲目使用投入品已经成为水生动物疫病暴发的原因之一,养殖户需要建立正确使用动保及投入品的观念,水产养殖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处长李清研究员说道。 2019年全国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研讨会现场 9月26日,2019年全国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研讨会在青岛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海水养殖专业委员会、青岛市水产学会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学科群、海水养殖装备与生物育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功能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一带一路”海水养殖技术培训基地承办,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启尔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渔业分中心、农业农村部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协办,吸引了国内政府主管部门、科技教育机构、行业协会、水产龙头企业代表等共400余人参加。 2019年全国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研讨会 会议主持人:广东海洋大学陈刚教授 会议主持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研究员 全国水产病害流行趋势与健康养殖策略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处长李清研究员 李清表示在走访调研期间发现养殖户在遭遇病害袭击之后,第一反应就是用药,但是鱼虾受应激之后往往引起更大的伤亡,所以养殖户的养殖观念也要及时改变。目前,药物滥用已经给水产养殖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水生生物安全带来隐患。所以水产养殖必须要走健康绿色发展之路。 水产健康养殖涉及生态学、动物营养学、环境科学等,本质是要对养殖动物和人类健康负责,这就是意味着水产健康养殖最终要为人类提供安全、健康的水产品。为加强水产养殖用兽药及其他投入品使用的监管,近日农业农村部出台了《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 健康养殖策略: 1、着力提升重大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理能力 2、抓住源头环节控制疫病暴发和传播 3、强化水生动物防疫体系能力建设 4、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5、实施综合防控技术 6、科学用药 北方海水养殖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前景 大连海洋大学处长常亚青教授 从2014年到2018年,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的水产养殖产量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北方水产养殖目前正面临“提质增效”的阶段和要求。 目前提出的提质增效新技术有良种培育;池塘综合养殖技术,包括多品种混养模式探索,池塘设施化升级;深水抗风浪网箱,该模式所处水质环境较好,虽然投入较高但是回报率也高。近年在北方各省市得到良好推广。 海水养殖动物疾病诊断预警与免疫防控新途径 中国海洋大学战文斌教授 水产动物病害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种诊断检测技术综合运用实现多病原同时检测 2.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不断提升,实现疾病的早期与极早期诊断 3.开发各种病原生物的快速诊断试剂盒,推进诊断试剂商品化,诊断程序标准化,诊断仪器简单化。在诊断中,不仅能够实现定性,而且能够定量。 虾蟹多营养层次绿色养殖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李健研究员 虾蟹分布广泛,品质优良、经济价值高,规模化养殖已有三十余年,但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养殖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氮磷等营养物质利用率不足,虾蟹生态适应机制研究薄弱,抗逆养殖品种缺乏,养殖模式粗放,疾病频发,养殖成功率不稳定等问题。 绿色生态养殖可以使养殖系统内部的营养物质循环重复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养殖废弃物的产生,获得最佳的生产和环境生态效益,近年来被广泛认可,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李健研究员介绍了自己及团队在虾蟹绿色生态养殖上主要的研究进展: (一)解析虾蟹养殖生态系统特征,阐明主要营养物质高效利用途径 (二)揭示虾蟹生态适应机理,培育抗逆新品种 (三)提升养殖环境优化技术,提高虾蟹健康管理水平 (四)创新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实现虾蟹绿色生态养殖 智慧水产养殖与装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副所长陈军研究员 水产养殖信息化是行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发展的推动力。由养殖企业为核心节点的行业信息化,不管是对于政府,还是对于养殖户、基层人员,都起到良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目前水产养殖智能化面临着基础研究不足、信息采集手段落后、信息分析手段无法有效运用等主要问题。 水产养殖装备发展过程分为机械化(初步阶段)、自动化(中级阶段)、精准化(中高级阶段)和智能化(最终目标)四个阶段,但是这4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主要研究进展: 1、初步形成创建了养殖信息多维度实时获取技术体系,实现互联网检测 2、构建了一批养殖生产智能决策和精准管控模型,如可以清点虾苗、鱼苗数量的设备,精准投饵机设备,品种识别、鱼脸识别、规格判别等也有较大进展 3、创建了面向养殖生产全过程的企业级信息化管控系统模式 4、构建了一批面向生产过程管理的智慧渔业服务组件 未来的发展趋势: 1、最终实现智能化目标 2、知识经验数字化和智能化 3、实现对养殖对象的充分感知—行为学背后的科学解释 4、实现便捷可靠的多维信息采集—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5、得到成熟易用的智能决策工具 多重人类活动对近海关键生态过程影响及适应性调控策略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副部长石洪华教授 目前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大多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在海湾和大型城市周边海域,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海湾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是多重人类活动长期干扰造成的结果。 总体技术路线:聚焦近海三大人类活动,挖掘历史数据,开展补充调查,建立两个模型,回答关键科学问题,提出适应性管理调控对策。 气候变化下的海水养殖——海洋科技创新的生态学思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毛玉泽研究员 海洋牧场通过科学的构建鱼类藻类-贝类-海参综合养殖系统,将阳光变成了高档海产品,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该养殖模式不但没有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压力,而且吸收移出了海水中大量的碳、氮、磷等,对控制近海富营养化,保护生态环境的贡献是巨大的。 现代渔业发展布局与养殖实践——以明波模式为例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升高级工程师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是专注于优质海水鱼良种开发、生态高效养殖、海洋牧场综合利用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0年6月,注册资本3000万元,总资产3亿元。占地300余亩,确权海域面积12.5万亩。 李文升着重介绍了从陆基工厂化育苗、中段养殖到海上深水网箱结合的新型陆海接力养殖模式,该模式符合山东省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环境特点,解决了陆地面积有限、近海环境压力大、深远海区利用有限等生产问题。 丝路国家水产养殖国际论坛 本次论坛以“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来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等主要涉渔国际组织,国内政府主管部门、科技教育机构、行业协会、水产龙头企业的代表,以及澳大利亚、荷兰、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国、埃及、突尼斯等共10余个国家的来宾400余人参加论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担任论坛主持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金显仕所长致欢迎辞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处长Matthias Halwart讲话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徐乐俊处长讲话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胡红浪副站长讲话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张建华讲话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王小虎院长讲话 世界水产养殖发展概况和技术创新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渔业和水产养殖部高级渔业官员袁新华 水产养殖国际合作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研究员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印度尼西亚水产养殖协会Rokhmin DahuriIsmail会长 加强合作以促进亚太地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总干事黄倢研究员 本次论坛旨在对接产业需求,交流和传播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技术和模式,推动丝路国家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水产养殖领域科研交流和成果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花 絮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