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海鲜指南近日走访部分对虾加工厂了解到,国内进口带头白虾现货价还未彻底回暖之时,去头虾原料价格相比上半年上涨15%-18%,目前,餐饮、零售渠道均是年底备货期,工厂正紧锣密鼓生产,不少生产凤尾虾、虾仁、虾滑等产品订单已处于“排队”状态,整体工厂订单已全部排至春节后。 文/ 海鲜指南(seafood-guide)李帅、沈基文 临近年底,进口白虾产业着实不平静,这边刚刚更新了厄瓜多尔白虾工厂全部“解禁”一事,那边又更新了印度白虾工厂被暂停进口。 一方面是带头虾市场的不平静,另一方面,去头虾原料市场也涨势汹汹,海鲜指南近日走访部分对虾加工厂了解到,国内进口带头白虾现货价还未彻底回暖之时,去头虾原料价格相比上半年上涨15%-18%,目前,餐饮、零售渠道均是年底备货期,工厂正紧锣密鼓生产,不少生产凤尾虾、虾仁、虾滑等产品订单已处于“排队”状态,整体工厂订单已全部排至春节后。 茂名新洲海产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东生告诉海鲜指南:“今年下半年去头虾原料价格相比上半年增长了15%-18%,从全球各产区来看,总产量是上涨的,但需求的增长仍快过产量的增长,价格上涨是市场正常反应。2018年相比2017年,原料价格下降了25%,在此基础上上涨15%-18%是合理的,后市虾原料价可能会微跌,但不太可能回落到上半年的行情。” “对于新洲而言,这段时间不会大规模采购原料了,今年的春节比较早,到二月底节日结束,市场进入淡季时,一些产地的第一造虾就会陆续出塘,大家会考虑在波士顿展会上再做决定。”王东生表示。 广东虹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长桂介绍:“从今年6月开始,价格已经有了一些浮动,但幅度不大(主要受汇率影响),9月份之后,价格依然在上涨,供需是原因之一,全球对虾整体产量来看,增长率接近15%,但需求增速仍然快于产量增长,欧美、中国等消费大国都在抢夺原料,仅中国的内需市场就超过200万吨,本土产量远远不足。” 宋长桂说,“今年原料价格差距很大,主要原因是国外主产区出现了白斑病,而海关在生物检疫方面特别重视,进口商考虑到要承担风险就会更谨慎下单,加之中美贸易战和人民币汇率不稳定,美国进入原料市场就会把影响放大化,比如印度市场,我们联采一年采购近4000柜,几乎包揽了前几大厂的订单,但是我们没有收到最高品质的虾原料,因为美国进口商给出的价格更高,厂家把好资源倾斜美国市场。” 北海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健介绍,今年7月份以来,全球对虾价格进入特殊时期,各产区原料价格都不同幅度上涨。“以印度为例,大规格虾稀缺,很难对中国报价,基本上只供应40/50及以下规格的(产品),30/40规格都很少,第一个原因是印度的第二造虾减产,第二是美国市场给出的价格更高。厄瓜多尔白虾本来价格波动不大,在海关禁令(9月6日)之后,引发整个行业风云变幻。” “我们在禁令前下订单时,人民币汇率刚从6.8跌倒了近7.2,成本上涨之后国内代理商都抱怨价格贵。结果禁令前后10天,市场开始升温,已经可以平本销售。又过了一个月,40/50规格现货已经上涨了100元/件。”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