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鳜鱼转季期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分享(上)

2019-12-3 14:29|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81909| 评论: 0|原作者: 鳜鲈前沿 李晓欣|来自: 鳜鲈前沿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开篇先介绍近期三个鳜鱼塘实例,让大家感受下转季的威力和科学处理的必要性。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文/ 珠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广州先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经理廖国礼
  编辑/ 鳜鲈前沿 李晓欣

  开篇先介绍近期三个鳜鱼塘实例,让大家感受下转季的威力和科学处理的必要性。

  鳜鱼

  案例一

  佛山高明的一个8亩池塘,投苗35000尾,发病前一直按生态方法调水、改底,国庆时规格约1斤/尾,各项水质指标正常。但10月中旬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开始增大,由于工作忙,管理不到位,鱼塘氨氮、亚盐慢慢升高,未及时处理,在下了1批约5千斤的饵料鱼后开始有鳜鱼靠边漫游、死鱼现象。



  发现死鱼后塘主及时处理,通过改善底质,改良水体,加强增氧,连续使用中药配合维生素泼洒,5天后稳定下来。之后按照转季维护方式加强管理,适度控制投放饵料鱼的量,一次以3天食量来投喂为宜,加大微生物及微量元素的投入,水体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案例二

  湖南汉寿的一个10亩池塘,投苗40000尾,情况基本同案例一,但来势更猛,病鱼肠道积水非常严重,有些鱼的肝脏因失血过多而变白,死了很多鱼。




  经检测发现有斜管虫,水质指标恶化严重,先换进少量优质水源,投放食盐、小苏打中和水体毒性后杀虫;处理好寄生虫问题后随即投放中药+维生素组合,连续使用,加强增氧,10天左右的时间才稳定下来;进入转季维护模式,加强护理,到目前鱼一直非常好。

  案例三

  清远三坑镇的一个4亩池塘,投苗12000尾,一直严格按照科学生态养护模式操作,日常管理到位,长期保持良好的微生物活性,无寄生虫感染,水质指标处在可控状态,七八月份高温时段亚盐一度超过0.3-0.4 mg/l,对生长没有什么影响。但转季天气急变的时候仍然出现了轻微的肠炎症状、肠道充血、柱状的粪便,积食比较严重,消化不良。



  前期严格按规程操作,转季时亦及时转入转季护理模式,细心观察,出现轻微问题时马上使用中药加维生素泼洒,2天就恢复正常。该塘10月底卖鱼,因为中大鱼占7成,价格偏低,21元/斤出售,共20300斤,结余扣除开支,仍有4万元左右的盈利。该塘主没想到今年的鱼能长那么快,否则早卖十天,利润是可以翻番的。

  上述三个案例告诉我们,转季期养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非常多,养殖户不可以大意,需要细心管理,将工作做在前面,就算鱼价低一点、出了点小问题,处理得当的话一样有利润空间。

  一、防返底与防低氧

  (一)防返底

  转季期也是鳜鱼养成中后期,鱼粪便、池藻、池菌等大量有机质沉积于塘底,塘底已成了一个厌氧层,也是一个聚毒层,每一次返底都是一次放毒的过程,硫化氢、氨氮、亚盐及其他不完全氧化的中间产物都会根据返底强度的不同而释放出来,少量释放时可完全被中上层高溶氧水氧化和吸收,影响不大,但突然大量释放会超过水体负担,造成低氧有毒物质过多,导致藻相和菌相发生剧变。


  因此,转季期鳜鱼塘防返底是第一要务,急降温、大风或大雨都会引起池塘急对流返底,释放大量毒素,降低溶氧,促进有害菌大量生长,间接引发一系列病害的发生。建议养殖户在起北风后,定期3-5天使用一次刺激性小、能提高底部溶氧的底改,尽量保持塘底氧化层存在。

  (二)防低氧

  转季期鳜鱼塘除了容易返底外,也容易出现低氧,很多人觉得水温低了,溶氧质量会高一些,这本没有错,但转季期的鳜鱼塘还存在其他不利于溶氧升高的因素。


  秋冬转季之时也是鳜鱼养成的中后期,经过几个月池塘菌藻生态的演变,池塘微量元素碳氧不平衡,导致常常出现单一的藻相和菌相,容易盛极必衰。温差大、溶氧不足极易引起倒藻死菌,进一部加重底部有机质沉积、恶化底部,容易导致氨氮和亚硝酸盐突然一夜之间就爆表,因此防低氧的工作与防返底一样重要,每隔2-3天至少要检测1次 pH值、氨氮和亚盐。

  1、对于藻相塘的管理

  加强藻类养护,定期补充活性微量元素和碳源等藻类营养,稳定碱度和硬度,加深水位,保持藻类生物多样性。

  2、对于菌相塘的管理

  加强菌类养护,定期补充土着菌活性微量元素、多维和碳源等营养,稳定碱度和硬度,通过24小时开增氧机保持水体滚动不停。

  不管是藻相或是菌相塘,最怕的是菌相突然变清、变藻相,或者是藻相突然变混浊,这是严重的水变现象,会导致一系列的病害。

  二、抗应激与慎杀虫

  (一)抗应激

  转季是病毒高发季节,任何的应激源都会激发病毒的扩增,比如温差、换水、病害、低氧、消毒、杀虫等操作都会激发病毒的扩增,而鳜鱼是严重的病毒携带者,比如引起白腮白肝的脾肾坏死病毒、引起烂身的蛙虹彩病毒、弹状病毒以及其他未知的病毒,所以在强应激下,本来就携带病毒的鳜鱼会比平时更容易爆发病毒病。


  1、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ISKNV)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于上世纪90年代由珠江所团队率先发现,至今研究也比较多,它是一种DNA病毒,发病季节主要是4-11月份,高峰期是7-10月份,发病水温是22-30℃,一周内死亡率可以达到90%以上,广东秋冬之交的水温是非常容易暴发这个病毒的。



  2、蛙虹彩病毒

  蛙虹彩病毒常常引起小规格鳜鱼种的烂身、肠炎、腹水,死亡率也是非常的高,蛙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它最早是在1995年在加州鲈上被发现的,2008年珠江所的邓国成老师在我国养殖的加州鲈身上也找到它的身影。这个病毒目前普遍存在于鳜鲈等肉食性名优鱼身上,随时会在某个时刻、某个品种上暴发,鳜鱼很难幸免。


  随着季节交替,昼夜温差大,加上冷空气的侵袭,水体环境往往在一天中发生剧烈变化,水产动物受到温度影响反复应激,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代谢障碍、体质变弱、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病,应定期使用抗应激工作,特别是在极端天气前后。现在我们常常用的浓缩多维、维C、黄芪多糖、人参多糖等效果都非常不错。

  (二)慎杀虫

  对于鳜鱼的寄生虫,个人一直秉持的是食物链控制的原则,鳜鱼的虫害跟其他鱼有很多相似,苗期都是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到中大鱼阶段是锚首虫、指环虫,还有现在比较常见的斜管虫等。对于杀虫,笔者觉得能不杀的尽量不杀,因为杀虫后可能会导致本来就脆弱的池塘生态系统崩溃,恶性循环不断,当然对于引起大量死亡的虫害,比如说斜管虫,不得不杀时还是要杀,杀完后要及时解毒,用发酵营养剂培藻培菌,重构池塘的食物链。


  稳定池塘生态是控制寄生虫的根本,也能有效控制氨氮、亚盐。池塘中残饵、粪便主要靠微生物转化分解,氮循环通畅能控制氨氮、亚盐,同时池塘生物丰富多样可有效控制寄生虫暴发,所以转季之际应加强池塘生态养护,及时补充水体营养,保持足氧,维护池塘生态,这样既不用杀虫,也不怕应激了。

  三、肠炎和鳃出血护理

  (一)鳜肠炎

  鳜鱼是底层肉食性鱼类,对塘底的溶氧本身要求就高,同时鳜鱼摄食的高峰是在傍晚和溶氧最低的清晨,而且还是群捕围猎的方式,这决定了鳜鱼捕食时的需氧量比平时要高出几倍,所以鳜鱼摄食时非常容易出现低氧的情况。低氧环境非常容易导致鳜鱼肠道损伤,肠道是消化器官外,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一旦受损,肝胆、鳃部都会由此引致病变。



  可从以下四方面来预防肠炎:

  1、避开急变温、大雨等极端天气时投饵料鱼;
  2、饵料鱼投放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次投入大约3-4天的量;
  3、投放饵料鱼后马上补充其他增氧措施,比如一些表面活性剂、增氧剂等,同时使用大黄流浸膏+维生素,减少因大量摄食引起的低氧综合症;
  4、建议选择鲢鱼仔这类肉质偏少的鱼作饵料鱼,以减轻消化系统负担。


  (二)鳃出血

  鳃出血是近几年秋冬季节对鳜鱼影响比较大的细菌病,在广东往往是春节后、倒春寒时容易发生,鳃出血体表症状不明显,但打开鳃盖会发现一些点状出血或淤血等症状,死亡量也不小。鳃出血是一种在低水温期(20度以下)感染鳜鱼鳃部引起出血症状,导致大量死鱼的细菌病,病原为杀鲑气单胞菌,鳃出血严重的鱼能够在鳃丝上发现大块的瘀血块并伴随烂鳃。



  造成鳃出血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低温期鳜鱼摄食较少,溶氧高,但微生物活性较差,池塘有机物转化慢,塘底容易沉积大量的有机物,成为冷水性病菌温床。当水温低于20℃时,一般都不再用微生物了,因为效果一般,而要坚持改底,定期添加水体微量元素和发酵营养,尽量去维护池塘原生动物和细菌的多样性,这样能够很好地预防杀鲑气单胞菌的暴发,但一旦出现鳃出血症状,确诊后要选择刺激性较小的底部颗粒消毒剂或者蛋氨酸碘来消毒。

  注:本期课程历时约1个半小时,除了约半小时的精彩讲解,嘉宾还现场解答了15个互动问题,来听课的小伙伴们表示收获满满。互动环节实录将于明天(12月3日)发布,敬请关注鳜鲈前沿。
  


  【关键字】:鳜鱼  转季期  病害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