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4位院士、600位精英齐聚海南三亚只为养好鱼   

2019-12-8 08:29| 发布者: littleyy| 查看: 31914|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首届“全国水产南繁种业发展论坛”暨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第六届(2019)年会在海南三亚顺利举行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首届“全国水产南繁种业发展论坛”暨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第六届(2019)年会在海南三亚顺利举行
  
  文/ 水产前沿 陈晓庆
  
  海南是我国现代农业的“育种天堂”,水产南繁种苗产业久负盛名。
  
  12月7日,首届“全国水产南繁种业发展论坛”暨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第六届(2019)年会在海南三亚顺利举行。会议由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和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与会嘉宾合影
  
  此次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4位院士、政府部门主管领导,吸引了国内外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共600余人,聚集行业智慧,分享成功经验,共话我国鱼类南繁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部分前排嘉宾
  
  中国工程院林浩然院士、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中国工程院包振民院士、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陈家勇处长、三亚市人民政府周燕华副市长、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刘忠松副厅长、海南省自然资源与规划厅李向民副厅长(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海南委员会马力副会长、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茅云翔副校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主任、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蔡春有会长、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韩柏升常务副会长等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三亚市人民政府周燕华副市长致欢迎词
  

  中国工程院林浩然院士致欢迎词
  
  中国工程院林浩然院士表示, 今天是水产种业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海南因气候环境得天独厚,在水产苗种生产上,特别是海水鱼苗、虾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海南的种鱼产卵早、质量优,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是全国名副其实的海水鱼类“早繁”基地,是国内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关键环节。海南水产苗种产业不仅可以满足国内水产养殖产业的需要,还可以辐射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服务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水产品作为优质蛋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苗种是养殖产业的源头和基础,其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海南水产种业将大有作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茅云翔副校长致欢迎词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刘忠松副厅长致词

  
  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蔡春有会长作协会工作报告 ——《2019 年度总结与 2020 年工作计划》
  
  当前我国鱼类养殖产业正处于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水产南繁种业是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海南水产南繁种业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蔡春有会长表示,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将不遗余力、竭尽所能地为推进行业绿色健康发展而不懈奋斗。
  
  精彩报告分享
  
  本次会议邀请了13位来自国内产业界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带来了中国水产种业最高水平的报告,代表了全球水产种业的前沿。
  
  《中国水产种业管理相关问题》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陈家勇处长
  
  国外品种研发目前呈现着高产和优质并重的发展趋势,国际种业体系呈现“以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 的发展特征,国际种业市场格局呈现垄断化发展态势。而反观中国水产种业的发展情况:遗传育种、原良种体系建设逐渐完善,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目前我国水产种业仍然存在着进口国外苗种多;良种化水平不高,遗传改良率低等问题。
  
  针对国内水产种业发展,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陈家勇处长提出有关建议,推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明确各自规范定位;推动建立健全育种技术集成创新平台;优化和加强种业管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遗传育种技术创新驱动水产养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
  
  中国三千年前就有水产种业的萌芽,但现代水产种业的兴起仅仅源于近五十年来水产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水产遗传育种培育出的200多个水产新品种已为中国水产养殖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种业和技术支撑,使中国水产遗传育种的学科发展在某些领域处于国际领跑位置,但与国际化的大种业公司相比,多数水产种业公司还相对较小,其核心竞争力和行业优势尚未形成。建议有志于水产种业的民营企业家与育种家加强合作,像近20年来已发展壮大的水产饲料产业一样,打造科研实力强、产业规模大的水产种业集团公司,由此促进水产养殖模式变革,推动水产养殖生态化、设施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种业发展的新技术与新模式》
  

  中国工程院包振民院士
  
  水产业绿色发展需要水产种业良种化,种苗技术创新每次都带来养殖业的大发展。水产育种目前面临着基础薄弱、变温动物环境效应大等问题,剖分环境效应,准确估计遗传效应(育种值)是突破水产育种难题的关键。现代生物学技术、全基因组选择结合基因编辑、表型组(性状)高通量测定技术与装备、生物信息学和大数据技术(特别是AI技术的突破为遗传分析和信息挖掘带来了新模式)等新技术为水产育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
  
  海南自贸区建设为水产南繁种业提供新的机遇,中国海洋大学愿意一同为水产南繁种业的发展共享绵薄之力。
  
  《鱼类远缘杂交研究及应用》
  

  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
  
  我国鱼类新品种中38%是杂交鱼,其中60%是远缘杂交鱼。远缘杂交后代变化明显,用途广,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育种和生物进化研究意义重大。但目前远缘杂交遗传和繁殖规律不清楚,缺乏理论和技术,导致盲目杂交、成功率低、利用率低等问题。
  
  刘少军院士在报告中提出了一步法技术和多步法技术,指出杂交育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预测亲本与后代遗传、繁殖、表型等关系,避免盲目性,提高成功率和利用率,克服生殖隔离难关,建立可育的四倍体和二倍体品系,为新型种质资源和优良品种创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海水鱼类生物技术创新及种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陈松林常务副主任
  
  陈松林研究员指出,海水鱼类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近亲繁殖、种质退化、抗病力差、病害频发;雌雄生长差异大;生长较慢、上市周期长;抗应激能力差;缺乏有效的抗病高产良种培育技术等。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育种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陈松林研究员建议,鱼类种质资源收集和种质资源库建立是种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良种选育的基础。建议三亚建立南海海洋鱼类种质资源库,包括活体库、基因库、精子库,细胞库、样本库等;基因组选择和基因编辑是抗病高产良种培育的前沿技术,建议在南海鱼类育种上进行应用,同时整合家系选育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加快良种培育的步伐;建议构建南海重要养殖鱼类良种选育技术平台,包括家系选育、细胞工程育种、基因组选择以及基因组编辑育种等技术平台;打造海水鱼类种业龙头企业,形成南海海洋鱼类种业产业技术体系,逐渐以种业代替养殖业,将三亚打造成热带鱼类种业之都,尽快推出名优海水鱼品牌。
  
  《石斑鱼产业发展与种业创新》
  

  中山大学刘晓春教授
  
  杂交育种是加快海水鱼类种质创新的有效手段,且在石斑鱼新品种培育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水产杂交育种研究基础还是比较薄弱。
  
  刘晓春教授指出,加强传统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分子杂交育种,建立石斑鱼杂交亲本筛选技术;建立基于回交/自交的制种技术;采用人工石斑鱼雌核发育制种和育种;建立石斑鱼种质库是石斑鱼种业创新可供选择的方向。
  
  《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海南水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周永灿院长
  
  海南自贸区(港)是我国第12个自贸区,面积是其前11个自贸区面积总和的27倍。国家将在海南加大种业、教育、海洋经济等领域的开放力度。
  
  在海南自贸区(港)政策下,可用于水产养殖的陆域空间越来越小,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水产业需与国际接轨,“从原料到餐桌”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海南地处热带,区位优势明显;四面环海,渔业资源丰富;地处东盟最前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内陆地区可用于发展水产业的陆地空间越来越小,浩瀚的南海为海南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海洋渔业等海洋产业是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内容,省政府高度重视水产业的发展等,可以说海南水产业在海南自贸区(港)政策下,挑战与机遇并存。
  
  《养殖石斑鱼病害发展现状与防控对策》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秦启伟院长
  
  虹彩病毒病是石斑鱼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迄今还缺乏有效的治疗虹彩病毒的措施,因此疾病的预防非常关键:对亲鱼、受精卵和苗种实行严格产地检疫;对病鱼实施隔离养殖,停止投饵,注意预防并发感染;避免鱼体体表擦伤;减少环境应激因素;改善水质,过滤消毒水源;降低养殖密度以减少发病机会;增加营养,提高鱼类机体自身免疫能力;接种疫苗等。
  
  神经坏死症病毒可感染多种石斑鱼的仔鱼和幼鱼,防治措施包括,苗池检疫和消毒;苗种运输中尽量减少应激;做好水质和营养管理;控制种苗投放密度;及时隔离病鱼;控制好水温。
  
  《水产南繁种业的内涵与发展展望》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黄海副院长
  
  水产南繁指的是利用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水产种质资源优势开展种质保存、品种培育、生产性状评价,苗种“早繁”等活动。水产南繁具有缩短育种周期、扩宽育种种质资源、提早出苗,满足生产等提点。
  
  水产南繁面临的挑战:1、苗种产业发展急需解决与生态红线要求矛盾的问题;2、苗种产业自身发展水平有待提升;3、水产苗种产业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中地位缺失。
  
  建议:1、建立“水产种子库”;2、人工繁育:突破全枪鱼、苏眉、高体鰤等经济或名贵鱼类繁育;3、育种方面:南海丰富的生物种质资源为水产南繁事业提供种质创新的基础。生物技术和育种手段发展是水产南繁事业的核心和关键。利用群体选育、杂交育种、分子育种开发养殖新品种;4、苗种“早繁”:生产技术体系标准化研究;5、现代种业发展模式研究生态型、环保型、集约化、智的化、工厂化;6、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海南水产南繁苗种品牌。
  
  《水产养殖和光环境》
  
  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海童饲料)高桥隆行博士
  
  不能够发出声音的鱼类通过体色和图案来认知同伴和进行交流,以及自我保护,所以对鱼类来说,其体色形成和变化的机制是其生存的重要生物学规律。
  
  对东星斑的体表的色素进行检测发现,虾青素是其主体部分。各饲料公司都在销售着增红饲料,比起短时间高浓度的虾青素投喂,从稚鱼期开始长时间低浓度的虾青素投喂的方式能够达到效率更高、颜色更好、性价比更高的增红效果。
  
  日本的相关研究发现,LED灯的照射对鱼的成长和饲料效率的改善有效果。今后计划在包括石斑鱼在内的其他鱼种上进行应用,为中国的养殖业做出贡献。
  
  《海童饲料在中国石斑鱼育苗与养殖中的应用》
  
  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海童饲料)李建海副总经理
  
  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种水产饲料的研发和生产、水产养殖研究及鱼病病理检测等。
  
  海童饲料的五大系列产品(仔稚鱼料、旺食系列、优食系列、浩食系列、瀚食系列)是从石斑鱼开口驯化料到养成料的全过程系列化产品。“海童” 系列配合饲料,主要原料和部分辅料直接从国外进口,并采用日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产品从稚鱼料、成鱼料、虾料规格齐全,具有营养全面、诱食性强、消化吸收好、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微量元素配比合理,能全面提高鱼、虾类机体免疫力。
  
  《天然虾青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及数据分析》
  
  深圳市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蔡明翰联合创始人兼CEO
  
  虾青素是生物体内类胡萝卜素家族的成员之一,在自然界天然抗氧化剂中,相比其它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和能力,被称为抗氧化之王。
  
  天然虾青素具有安全、卓越的增色能力;可降低养殖鱼虾的死亡率;降低对虾的蓝精灵病变率;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减少药物的使用;有对水产动物的护色防腐作用;给予消费者更健康和安全的产品;增加养殖企业的经济收益等作用。
  
  《关于海洋牧场投料系统》
  
  成都通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景艳侠高级工程师
  
  传统网箱投喂方式耗时、耗力并且不安全,撒料面积小、不可控且无法追溯。
  
  目前海上网箱投喂方式可分为投喂船直接投喂和建立海上投喂平台。
  
  投喂船直接投喂: 网箱布局简单;节省动力;投喂速度快;节约投资
  
  海上投喂平台: 网箱布局要充分考虑平台的位置以及网箱与平台的距离以及外围工作船的操作空间;需要配置饲料运输船;投喂时动力消耗大;投资大;可以作为多功能管理平台。
  
  更多花絮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朱亚平副秘书长主持上午的学术报告会议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陈傅晓处长主持下午的学术报告会议

  
  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张海发主任主持下午的学术报告会议
  
  互动环节
  


  展商风采

  
  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
  
  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深圳市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通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佳饲料有限公司
  
  湛江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海大集团)
  
  厦门嘉康饲料有限公司/厦门嘉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远图/漳州海康威视/山东海容模块
  
  广东君有饲料有限公司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