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水产前沿 林贞武 陈晓庆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随着近年来黄颡鱼消费市场不断打开,新品种迭代更替,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加上其养殖效益较好,目前全国的养殖量可达51万吨之多。华中地区的养殖历史由来已久,养殖产量接近14万吨,湖北黄颡鱼养殖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其饲料容量达7-8万吨,产量居全国各大产区前三,但是目前当地养殖技术相对而言比较薄弱,饲料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粤海作为水产特种饲料大佬,在黄颡鱼饲料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面对此种现状责无旁贷,由此一场精彩的黄颡鱼产业联盟高峰论坛在此拉开帷幕,旨在引领产业上下游大咖整合资源,分享产业技术,规范产业标准,促进产业发展。 天门粤海黄颡鱼产业高峰论坛现场 部分前排嘉宾 12月28日上午,由天门粤海饲料有限公司主办的“天门粤海黄颡鱼产业联盟论坛暨招商大会”在湖北天门隆重举行,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樊启学老师、正好鱼苗公司总经理周立国先生、粤海华中大区总经理兼天门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先生、天门粤海饲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华清先生、天门粤海营销总经理郭礼江先生、天门粤海技术部部长张华军博士、天门粤海技术部专员赵忠波先生、天门粤海黄颡鱼料专员周胜经理以及来自于各地40多位优秀客户及新闻媒体朋友们出席本次论坛,凝聚智慧,分享成功经验,共话黄颡鱼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粤海华中大区区域经理夏中威主持会议 粤海饲料华中大区总经理刘春致欢迎词 粤海饲料华中大区总经理刘春表示,粤海专心、专注、专业特种水产料(含黄颡鱼养殖及营养)25年,已成为中国特水料领先品牌。公司凭借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原料优势,结合华中大区黄颡鱼料战略发展规划,决心3年内成为黄颡鱼料华中领导者,成为华中黄颡鱼产业平台,打造区域、品牌、苗种、成鱼销售等产业链,让粤海质量、专业在行业深入骨髓。 特水鱼养殖有望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其增长空间巨大,趋势不可阻挡!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报告主题 报告主题:黄颡鱼发展趋势及苗种技术 报告嘉宾: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樊启学老师 我国饲料总产量2.28亿吨,水产饲料产量2211万吨,预计未来水产饲料的需求量为7000万吨。十几年前,黄颡鱼的亩产从仅几百斤到现在几千斤,“黄优1号”对黄颡鱼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在华中地区,据研究该品种亦可接受更低层次的蛋白含量的饲料,降低成本,优势尚有巨大开发和利用空间。 “黄优1号”是科技创新的结晶!养殖模式因地制宜,目前周年养成模式(亩产2000-3000斤)是“黄优1号”主要养殖模式,另外周年两季模式也是值得推荐。 “黄优1号”养殖的技术关键: 选好饲料、用对种苗 适宜密度、及时捕捞 控制投喂、勿多宁少 功率足够、充足溶氧 时时改底、生石灰好 报告主题:粤海黄颡鱼料配方思路 报告嘉宾:天门粤海技术部长张华军博士 黄颡鱼是我国一种分布极广的中小型经济鱼,已成为国内一个新兴的名特优养殖品种。目前黄颡鱼养殖以湖北、浙江、广东为主,而发展最快是的湖北、浙江、江西、四川。 黄颡鱼营养需求 黄颡鱼料技术思路为:3-4月份饲料能量以中蛋中能为指导思路,5-6月份高蛋低能,7-8月份低蛋高能,9-10月份9-10月份,11-2月份低蛋高能。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提供不同的营养指标,满足其生长发育,提高饲料价值。 鱼体体色影响养殖效益,而色素细胞分化、发育的因素(饲料、环境、疾病等)将影响到色素细胞的成熟过程、从而影响到体色。劣质饲料(动物性蛋白新鲜度、油脂氧化酸败、黄曲霉毒素、重金属等)对肠道损伤、肝胰脏损伤引起鱼体健康损伤,影响鱼体体色。 交流分享 黄颡鱼养殖心得分享 示范户刘大文 2014年,他开始了解粤海,跟粤海结缘。在生产实践中也证明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同时通过到广东学习增氧增产理念,单口塘单亩利润实现3万元。 天门粤海黄颡鱼招商大会数据展示 天门粤海黄颡鱼料专员周胜 周胜表示目前自己负责黄颡鱼板块相关业务,谈及在跟进客户过程中总结的部分养殖数据,数据显示公司的黄颡鱼料在湖北地区表现优异,料比低,在1.16-1.22之间。 如何选择优质加州鲈鱼苗 正好鱼苗公司总经理周立国 好的苗种、好的饲料、科学的管理是养殖的三要素,在如何选择好的鲈鱼苗问题上,周立国总结出“四看法宏观选苗”的方法,即看资质(苗场)、看背景、看现场(生产条件)、看口碑,放心、省心的苗才是好苗。 微观技术上选苗有三大原则,第一:不仅选择良种,更要选择良法培育;第二:鱼苗选择的就近原则;第三:观察鱼苗体色、活力、整齐度。 天门粤海营销总经理郭礼江宣读《黄颡鱼料招商政策》 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樊启学老师签订战略合作 部分经销商代表签订合同 更多精彩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