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产前沿 李钒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在刚过去的2019年,海壹(全称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在华南市场的销量为95亿尾,北方项目为30亿尾,加起来一共125亿尾,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海壹内部,我们认为在技术研发投入及科技实力的前提下去讨论业务及业绩上的变化会更有意义,我们希望海壹是科技型的、受人尊重的种苗公司,而不仅仅是做苗的、卖苗的公司。”海壹研发部经理戴小连说到。 2019年,在经历了两年调整期后,海壹的虾苗销量和市场口碑大幅提升,而在这成绩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长期研发投入的结果。这种近乎偏执的“砸钱”,终于在关键时候有了回报。 海壹研发部经理 戴小连 最新研发成果:“洗卵”降低EHP的传播风险 水产前沿:目前海壹主要专注于哪些方面的研发? 戴小连:简单来说,我们的研发部门始终围绕培育“生态化的SPF虾苗”这个目标去开展攻关研发,主要内容有: 1.优化生产流程和标准,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2.测试微生物产品,如益生菌、营养添加剂等,以助力生态化的育苗; 3.加强病害防控的探索,提高生物安保水平; 4.优化虾苗营养结构和抗逆性; 5.保苗方案。通过与通威动保部门合作,研发保苗方案,提高养殖户的放苗成活率; 6.对虾选育。与国内外两支专业的育种团队开展育种合作,分别在高抗和快大品系上做了大量的探索和测试; 7.落实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水产前沿:能简单介绍一下海壹近期取得了哪些研发成果吗?这应该是大家最为关心的。 戴小连:我们的研发成果还是比较喜人的。我们通过采用一些新型育苗饵料与调整了饵料结构,并优化了投喂策略,虾苗的质量明显提高:变态发育同步性高,发育时间提前,12天体长就可以达到0.62cm,成活率最高达到8成。肝胰腺脂肪滴更多,肌肠比更好。在模拟打包运输颠簸环境的条件下,应激测试成活率提高了10%,平均达到97%,2020年已选择了我们海壹种苗的客户应该会深有体会。 另外一个重大研发成果是优化了育苗流程:使用具有创新性的“洗卵”技术,灯诱后增加了“洗卵”环节,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将卵表面的病原清除。从育苗结果来看,经流水洗卵后,变态同步性明显提高,检测合格率更高,特别是EHP的检出率,从去年12月至今基本没检出,这对于防控EHP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攻坚了丰年虫孵化、藻类质量和生产稳定性、菌群调控、发光弧菌控制等难题,自主研发了自动推卵机、换排水系统和虾苗幼体检测新方法,并申请了相关专利。 评估研发成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成活率和养成率。通过研发,我们的高抗虾苗单月平均成活率都在65%以上,最高达到了8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快大苗的养成率明显提升,口碑稳步提高,市场接受度已越来越高,凭借的正是我们强大的研发体系支撑。 我需要特别强调一点的是,大家所熟知的海壹“5A虾苗”技术规范和管理体系,以及去年我们提出的“生态化的SPF虾苗”育苗理念,也属于研发成果的一部分。理念是顶层设计,流程标准是基础,对于指导我们的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年研发预算已达到300万 水产前沿:现在海壹在研发上每年的投入是多少,研发团队有多少人? 戴小连:研发是复杂的、长期的高技术工作,海壹每年的研发预算已达到300万左右,未来还会持续增加。目前我们一共储备了近30名育苗、藻类、种虾高级技术人才,全部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学历两名。我们在海壹龙塘基地还专门投建了两栋独立的研发车间和配套实验室,其中一栋为实验桶小试车间,配置了100多个500至2000升的试验桶,可同时做多组平行对比实验,另一栋为水泥池中试车间。 目前,海壹在育苗领域已取得12个发明专利,并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还有一个专利正在申请中。此外,海壹还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海南省首届专利奖。这些成果对我们的技术提升,乃至品牌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海壹所获发明专利 “凡纳滨对虾室外水体生态育苗方法”获海南省第一届专利优秀奖 海壹形成了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并通过国家认证 水产前沿:研发部门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 戴小连:我们实行重大项目攻关制,设立激励机制,除了自主研发,我们也邀请各方力量参与其中,与黄海所、广东海洋大学、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校保持长期的合作,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战略性、深层次结合。运营模式方面,我们实行从设计论证(与科研院校合作)到执行,从执行再到生产的运营模式,分工清晰明确,各司其责。 荣获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水产前沿:刚才您提到此次新冠疫情以及之前的非洲猪瘟给了您很大的启示,能具体谈谈吗? 戴小连:此次新冠疫情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人类永远不知道有什么病害会突然出现,一旦出现,可能就是致命一击。所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卫生健康以及响应机制的建立。反观育苗行业,病害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从我们海区的监控情况来看,EHP(肝肠胞虫)和AHPND(急性肝胰腺坏死,也名EMS:早期死亡综合征)等病原可以说是无孔不入,而且我们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病害出现。因此,未来我们也要非常重视两个方面,一个是生物安保系统的强化,第二个是加强检测系统,因为检测是监测病害非常重要的手段。海壹目前已拥有行业最强的检测体系,各检测机构分布于所有种虾生产场及育苗场,独立直属于海壹种苗管理中心管辖,各实验室按照国家专业实验室建设标准,用专业的检测技术为生物安保系统和虾苗质量保驾护航。 研发车间内景 用于小型实验的U型池 技术决定未来,研发是海壹的秘密武器 水产前沿:为何海壹要投入如此大的财力和物力成立研发部门?这在传统的水产育苗行业中实属罕见。 戴小连: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纵观其它行业,特别商业化比较成熟的行业,研发投入一直是评价企业实力的硬性指标,而在传统的水产育苗行业,研发特别是自主研发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2.虽然对虾育苗行业近几年在技术和管理水平上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种苗行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依然处在较低阶段,门槛低投入低,长期以往会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 3.育苗从本质上讲是整个水产行业对技术和管理要求最高的领域,提升的空间非常大。而且育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病害、水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只有不断在研发上投入,才能快速响应各种变化,这种能力对苗企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4.我们公司内部对行业发展有一个判断:未来种苗行业留给种苗企业的也就剩下研发和管理的红利了,种苗企业一定是往高技术强管理的方向发展的,随着未来规模化、工业化的发展要求,苗企必须加强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才能适应行业的变化。 基于以上四点判断,海壹在很早以前就成立了研发部门,一直持续不断地投入。 水产前沿:在海壹内部,研发是如何定位的? 戴小连:海壹的生产板块一直倡导“技术决定未来”这一理念,而技术创新需要通过研发的不断投入来实现。因此在海壹内部,研发部门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有独立的研发场地,还有独立的管理预算。 具体而言,海壹将研发部门定位于新产品的测试、育苗技术难点攻关、生产流程与标准优化以及人才培养基地。所有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都会通过研发部门进行解决,并在生产中转化,目的是通过研发创新提高种苗的质量和种苗的成活率,从而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成功率及养殖效益。从战略维度层面来讲,研发是持续提高海壹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长远发展,并处于领先地位的必备条件。 研发车间 研发车间外景 水产前沿:未来研发部门有什么工作规划? 戴小连:质量是海壹的生命线,投入研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虾苗质量和稳定性,并为公司发展“现代化的虾苗企业”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这是长远不变的规划。短期而言,在延续19年的工作前提下,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加大投入品的应用开发,扩大人才队伍的培养,确保海壹的育苗技术在行业保持领先性。其次,从营养、保苗等方面,继续跟进提高虾苗抗病能力的专项研究。最后,持续加大选育的研发投入,有“良种”才更有主动权,这将是我们研发长期投入的方向。 |

| 重点推荐 |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