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命悬一线,禁食禁卖致养殖蛙类损失上亿元

2020-4-13 14:12|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122616| 评论: 0|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自今年1月底来,国家出台文件禁售禁食禁运野生动物,黑斑蛙、棘胸蛙、虎纹蛙、林蛙就一直处于封闭禁固中,截至现在,仍然不能交易不能上市不能吃。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自今年1月底来,国家出台文件禁售禁食禁运野生动物,在长达约80天时间里黑斑蛙、棘胸蛙、虎纹蛙(主要是泰国虎纹蛙)、林蛙就一直处于封闭禁固中,截至现在,仍然不能交易不能上市不能吃。在近10万吨存栏蛙中,因饿死、病死、相互残杀、蛙卵、蝌蚪损失不计其数,养殖户资金链面临断裂,滑向破产的边缘,初步粗略计算,目前蛙农已惨失了10多亿元......

  4月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件称截止到5月8日,公众可提出反馈意见。在这份意见稿中,梅花鹿、马鹿、驯鹿、羊驼、珍珠鸡、雉鸡、鹧鸪、绿头鸭等13个特种养殖品种已在目录中,据业内人士称这些品种基本可以放心食用。


  因很多养殖户是响应政府号召才从事特种养殖行业,对于暂未进入征求意见稿的品种如黑斑蛙、棘胸蛙、泰蛙、林蛙养殖户来说,仍有希望。因为目前只是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征集时间截止至5月8日,还有将近一个月!所以,养殖户请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发声!

  5月8日公布正式名录前或还会增删修正,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电子邮件:zysxzc@agri.gov.cn。
  2.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号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畜禽种业处(邮编:100125)。
  3.电话:010-59191471。

  文/ 中国水产频道


  黑斑蛙:种蛙、商品蛙、蝌蚪死亡以及其他成本,损失9亿元

  种苗经过9-10代的人工繁育黑斑蛙,目前养殖3万余户人,从事黑斑蛙药品和饲料销售企业百余家。黑斑蛙年产销量15-20万吨,市场消费规模已经达到60亿元。

  据业内人士粗略统计,目前全国黑斑蛙养殖户因资金无法回笼,对蛙的投喂量大幅减少,蛙的体重缩水、营养不良发病严重,还有大食小的互相蚕食,繁育的蝌蚪不敢收、不敢喂,业内哀嚎一片。部分养殖户损失或超过30%,部分人损失稍低。预计整个养殖户平均损失达到15%,即损失了9亿元。还有其他业内人士表示,整个养殖业的损失还不只9亿这个数。




  大量的黑斑蛙死亡

  棘胸蛙:禁食禁卖致养殖损失近2亿元

  年产量达5万多吨,总产值超50亿棘胸蛙养殖业,春节以来全国至少还有棘胸蛙的成蛙3010.4万只;半成蛙4081.5万只;幼蛙8035.6万只;蝌蚪70705万尾;总投资价值20.25亿元。据业内人士今日告诉笔者,经过长达2个多月的禁卖,很多人陷入困境,4-5月份是棘胸蛙的繁育季节,两广地区种蛙已开始繁育,中部地区江西、江苏、湖南、湖北也准备进入繁殖阶段,但因为政策不明朗,养殖户投入又怕,不投入蛙又大量死,举步维艰!

  在正常年份,棘胸蛙在春节前后三个月内交易量一般可达全年的1/3,但由于禁食禁卖,已影响近15亿元的交易。在死蛙等方面,整个养殖业直接损失则达2亿元。




  大量死亡的棘胸蛙

  死亡的棘胸蛙苗(蝌蚪)

  虎纹蛙:命悬一线,半个月内6000万斤或死光,损失接近5亿

  上周末,本平台就报道了华南三省泰国虎纹蛙受损状况。截止4月3日,广东、海南、广西至少死亡泰蛙3000万斤,损失达到2亿多元,预计剩余一半将快速死亡,或在半个月至一个月全军覆没,总损失将达5亿元,正如养殖户表示,再拖半个月,虎纹蛙就将死光,到时也无所谓解不解禁,补不补偿......


  林蛙:7-8亿成品蛙无法销售,养殖户面临资金链断裂

  据黑龙江省林蛙产业协会孙会长告诉笔者,林蛙(雪蛤)人工养殖时间差不多30年,种群也经过近30代的繁育。目前东北地区林蛙养殖户至少有7000多户,以平均每年每户出成品蛙2000斤计算,林蛙年产量达到7000多吨,活蛙价格在85-100元/斤,没包括加工、保健、餐饮等在内,单单是养殖蛙的年产值就达到15亿元。林蛙养殖直接从业人员为2万多人,此外每年还需要临时雇用工20多万人次。这些从业者中,绝大部分为林区下岗工人、贫困人员,他们年纪多在50多-70岁之间。当初为了响应做好这项林业互补经济的号召进行林蛙养殖,付出艰辛劳动甚至一生时光。林蛙养殖也是多年来得到相关部门支持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不但解决很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还使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

  孙会长表示,截至目前虽然林蛙损失比较少,但如果不能急切解封的话,损失就会越来越严重,因为每养殖户手上至少有超过一半的成品蛙没有销售(往年,2-3个月内就可上市完毕),价值7-8亿元资金被积压,养殖户没有了收入,还得额外投入资金以维护蛙场各种运作,他们随时面临资金断裂。再者天气转暖,林蛙也到了一年一度种苗繁育时间,此时还不能养的话,产业遭受的打击是巨大的。孙会长表示,林蛙养殖转产转业很困难,一是东北没有其他转养品种选择,二是养殖户大多年老体衰,没资金没技术,转产转业不切实际。孙会长表示,借此机会代表所有从业人员呼吁保留林蛙产业,20多万人不至于失业失去生计,不然大部分人或面临破产、返贫。
  


  【关键字】:蛙类  野生动物保护  政策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