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ESC)的预防与处理 文/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蔡焰值 前言:2019年斑点叉尾鮰火了!大受市场欢迎,价格稳步上涨。今年或因苗种供应不足,养殖量可能下降但市场前景利好,目前鱼价最高卖到11元/斤,业内人士表示继续看好鱼价,可以说,2020年又一条高价网红鱼诞生了。而近期,有主产区养殖业者反映称斑点叉尾鮰频发病害,鱼体不但出现腐皮出血,还有肠道发炎、肠套叠等症状并发,严重的单个养殖户每天死鱼数百斤甚至几千斤,刚放的冬片苗也死亡好几千斤,让养殖户叫苦不迭。根据反映情况,水产前沿请教研究斑点叉尾鮰36年之久的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蔡焰值研究员,他表示从症状上看,极大可能是爱德华氏菌引发的肠炎,如不及时处理,非常容易恶化成更为严重的肠道败血症。以下内容为蔡焰值教授对斑点叉尾鮰进行病害分析和防控措施分享。 肠道充血流脓,出现炎症 体表皮下出血点,鳍基充血 下颌针状充血,鱼鳍基部充血 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ESC)七十年代中期发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和佐治亚州,是美国鮰鱼养殖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ESC在我国斑点叉尾鮰的养殖中也是发病危害最大、死亡率较高的病害之一,往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病原体:斑点叉尾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 发病因素:饵料营养标准不适宜鮰鱼的消化系统,养殖水域环境恶化,水温剧烈变化,放养密度超过水体负载量,生产操作技术不规范等因素常导致该病发生。 发病症状:病原体经鱼体消化道感染后侵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转移到内脏器官,引起各组织器官充血、出血、炎症、变性坏死和溃疡。 该病有慢性和急性两个表现型: 急性型:发病快、死亡率高,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停食。典型的症状为病鱼头朝上尾朝下,悬垂在水中,有时呈痉挛式的旋转游动,继而发生死亡。急性型患病鮰鱼腹部肿大,眼球突出,鳃盖、鳃丝、腹部、下颌和鳍条基部充血,肛门红肿;解剖可见,腹腔内有大量腹水,肠道发红,内含大量黄色黏液。 慢性型:慢性型患病鮰鱼头部两眼之间发红,严重的会腐烂成一个洞;病程常由病鱼体经粪便散播的爱德华氏菌,经鮰鱼神经系统感染而形成肠道败血症的暴发。这种病很可能在鱼类之间直接传播,由于病菌可在池底淤泥中生存,因此也可能是感染源之一。 ESC发病的季节性较强,一般在春秋季,当水温在21℃-26℃之间适宜该病原体菌生长繁殖,各种规格的斑点叉尾鮰均可感染该病,导致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春末水温上升期增加池塘水体交换量,改善鮰鱼饲养水体水质,维系高溶氧量,透明度达到50cm以上; 2.春季鮰鱼开始摄食,必须确保饵料营养中,蛋白质占34%,动植蛋白比例为1:1; 3.采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每亩(留水15-20厘米)用生石灰100-120公斤,鱼种下塘时使用2-3%的食盐水溶液体外浸泡消毒; 4.春季至初秋,池塘水体要定期(12-15天)使用一次0.3ppm二氧化氯,交叉用生石灰每亩10-12千克全池泼洒消毒;如遇发病,连续使用0.3ppm二氧化氯2-3天;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