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鲫鱼行情创新高,我们如何正确面对鳃出血

2020-6-23 10:05|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73447| 评论: 0|原作者: 南通海大殷磊、海大集团华东大区夏华|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鳃出血爆发在鲫鱼养殖中已成常态现象,养殖朋友们需要将提高鱼塘自身硬件设施,提高鱼塘管理,注意多保健,多调水,少用刺激性药物,一切要以稳为主!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鲫鱼行情创新高,我们如何正确面对鳃出血

  文/图南通海大殷磊、海大集团华东大区夏华


  一、背景(鲫鱼成为“战斗鲫”的原因)

  1.2019年鱼价下跌(见图1)

  2019年年初鲫鱼价格下跌严重,19年底鲫鱼价格总体不错,很多客户担心年后价格下跌,年底大部分客户选择卖鱼。

  图1

  2.成鱼发病

  2019年江苏7成以上鱼塘发生鳃出血,部分地区的发病高达100%,鳃出血发病期间卖鱼,大部分客户损失较大,2020年部分客户转养其他品种。2020年鳃出血从4月份开始,还没有停止,部分塘口已经清塘。梅雨季节又有部分鱼塘爆发性损鱼。

  3.苗种较少

  19年苗种孢子虫,鳃出血发病率较高,导致苗种塘口严重减产,2020年2-4月份再次出现了养殖以来罕见的爆发性的死亡,再次导致了鲫鱼鱼种减少,部分客户补种一次甚至多次,最终还有部分客户补不到鲫鱼鱼种,今年鲫鱼种部分地区突破了10元以上甚至到达13元/斤以上,也属于历史罕见。

  综合几种原因,大家看到了鲫鱼价格创同期历史新高,8两鲫鱼达到了13元/斤(图1),鲫鱼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主要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补充:上周,江苏地区鲫鱼塘头价最高已冲破15元/斤。)

  二、鳃出血到底为何让养殖户谈虎色变?

  1.病原及症状

  鳃出血: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发病水温从15-30℃,水温超过30℃,5天左右即可自愈,发病鱼在鱼塘四周无力游动,体色发黑(俗称黑头),发病个体不集群,捞起来之后鳃部充血,在地上跳跃鳃部出血不止(这也是鳃出血名字的来源),近两年鳃部出血症状有时候并不明显,现阶段观察鱼鳔出血点进行鉴别,鳃出血发病一般影响100g以上的鲫鱼,往年鱼种发病少见,但从19年开始超过50g的鱼种发病比较严重。

  2.鳃出血发病的影响因素

  近几年对市场进行走访,我们梳理总结了鲫鱼鳃出血的死亡量与水温、溶氧、天气以及投喂的关系:

  2.1.鳃出血发病与温度的关系(4-7月)

  发病起始温度(水温15℃左右);发病高峰期(水温24℃~28℃之间);发病结束期(水温在30℃以上持续5天左右)。

  图2

  2.2.鳃出血与溶氧的关系(4-7月)

  连续3天溶氧低于2.5mg/L(图3),鳃出血的死鱼发病就会明显增加。

  图3

  2.3.鳃出血与天气的关系(4-7月)

  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死亡量增加都是在阴天/阴雨天之后,因此阴雨天需要提前注意预防鱼体应激。

  图4

  2.4.鳃出血与投喂量的关系(4-7月很多客户认为控料能够降低死亡率)

  图5中从发病初期到发病高峰期,中间进行了控料甚至停料,发病初期控料和停料之后与鲫鱼死亡量没有直接的联系,在发病高峰期,停料1-3天,鲫鱼损鱼有可能会减少,但长时间停料鲫鱼损鱼量会增加,与停料之后鱼体的体质弱有很大的关系。

  图5

  2.5.鳃出血与水温,溶氧,天气、投喂等综合因素的关系(4-7月)

  前面四个维度分别分析了温度,溶氧,天气以及投喂对鳃出血发病的影响,这四者结合在一起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通过图6我们发现,每次阴雨天之后,溶氧下降,水温也会跟着下降,接下来就会有一波死亡增加的过程(图6橙色圈),在水温23-26℃之间,溶氧连续3天以上低于2.5mg/L,损鱼量就将可能大规模的爆发,因此需要将鱼塘最低溶氧保持到3mg/L以上。在图6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水温30度以上,即使是连续几天下雨,溶氧降低,也未发生损鱼。

  图6

  2.6.鳃出血与水温,溶氧,天气、投喂等综合因素的验证(8-9月)

  我们分析了4-7月份的鳃出血的影响因素,下半年水温开始下降了,是不是也适用这种规则呢?从图7中可以发现,下半年在阴雨天,水温在连续下降到30℃以下,鳃出血就开始卷土重来,随着下半年水温越来越低,遇到阴雨天和溶氧连续低于2.5mg/L以下,鳃出血同样会大规模的爆发,而且鳃出血会持续发病,下半年发生鳃出血,如果短期内不能控制,建议考虑卖鱼,减免更大的损失。

  图7

  三、鳃出血预防和治疗

  1.鳃出血的预防

  A.清塘

  每年的鱼塘清塘很重要,考虑用生石灰(150-200斤/亩),漂白粉(20-30斤/亩)等进行泡塘处理。

  B.鱼种

  鱼种一定要严把关,有条件的最好自己进行苗种的培育,尽量选择好的品种进行培育。

  C.水源

  考虑到水源传播的问题,现在大部分客户在年初一次性将水加满,中途不加水,防止中途加水带来病原,和对鱼体产生应激。

  D.越冬管理

  苗种越冬之后,也需要进行越冬期的投喂,20年初我们发现,越冬一直投喂饲料的客户,开春之后的鱼塘发病率明显低于不投喂饲料的塘口。体质差的鱼,更容易感染病毒,细菌等疾病,越冬期投喂饲料能够保持鱼体不掉膘或者少掉膘,增强鱼体免疫力。

  E.塘口管理

  有多个塘口的客户,需要注意网具等常用工具不要交叉使用,实现一塘一具。塘口硬件设施(增氧机等)要齐全。

  F.预防用药

  平时多调水,有机质多的塘口也容易发生虫害,用杀虫药等容易对鱼体产生应激,降低化学性肥料的使用,多补菌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消毒剂的使用频率。

  经常使用增强免疫力的产品,如保肝护胆健肠的产品。

  2.鱼塘发生鳃出血的建议处理办法(切记不能乱用药)

  鳃出血发生10来年,养户采用了各种办法,用二氧化氯,碘制剂,苯扎溴铵,戊二醛等等消毒,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等抗生素内服,都未见好转,而且大部分客户在用药之后损鱼越来越严重,在此再次提醒各位养户朋友们目前没有药能够根治鳃出血,不能盲目用药。

  2020年我们发现很多鱼塘鳃出血之后,并发了其他的一些疾病,如喉孢子,车轮虫,指环虫,锚头蚤,斜管虫等虫病,也有鱼塘出现出血病,大红鳃等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导致发病死亡率增加,很多客户束手无策,用杀虫药,消毒药下去,可能导致鳃出血大规模爆发,不用有可能因为细菌性疾病导致出血病的爆发。该如何处理呢?

  图8

  水产的三环理论(图8),当病原无法有效去除,我们需要从另外两环入手,增强鱼体体质,稳定水环境。

  2.1.增强鱼体体质(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是抵抗鳃出血关键一步)

  A.定期内服益生菌和保肝产品提高免疫力

  定期每月2次,每次5-7天,每天投喂一餐,内服乳酸菌、多维等保肝护胆产品。

  B.坚持使用功能料

  每天最后一餐投喂功能料,让鱼体肝脏保持健康红润,增强鱼体免疫力(图9)。

  C.投喂管理做到日均衡与次均衡

  在保持日投饵率的情况下,降低次投饵率,即增加投喂餐数,降低每天最高一餐的投饵率,鳃出血发病高峰期可适度停料,不建议长期停料。

  图9

  2.2.稳定水环境

  A.水体中定期补充益生菌(少量多次),抑制有害菌

  定期使用复合益生菌补菌,建议每次在鱼塘的下风口使用,每次泼洒塘口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面积,每3-5天补一次,降低水体中的有机质,补充水中有益菌,能降低虫病,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

  B.定期补肥(少量多次)

  不建议使用化学性肥料,建议每次在鱼塘的下风口使用,每次泼洒塘口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面积,每3-5天补一次。

  C.多开增氧机

  建议梅雨期间,保持鱼塘三分之一以上的增氧机全天开启,夜晚增氧机全部开启,溶氧要保持在3mg/L以上,必要时可以使用粒粒氧,增氧粉进行增氧。

  D.勤改底

  定期使用改底产品进行改底,改善池塘底部呼吸状态。

  E.防应激

  在阴雨天之前进行泼洒有机酸+Vc等抗应激产品,降低鱼体应激。

  四、总结

  鳃出血爆发在鲫鱼养殖中已成常态现象,我们不应该将鲫鱼看成是常规养殖品种,养殖户朋友们需要将鲫鱼当成特种鱼进行养殖,提高鱼塘自身硬件设施,提高鱼塘管理,注意多保健,多调水,少用刺激性药物,此外,发病期间不能病急乱投医,一切要以稳为主!
  


  【关键字】:鲫鱼  鳃出血  市场行情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