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分子育种或成主流,“超级对虾”即将出世?

2020-9-16 23:46|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36350| 评论: 0|原作者: 水产前沿 何鸿浩|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分子育种助力传统选育,耐低温、耐低盐、耐密度胁迫品系将出世,未来或会有超级种虾?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分子育种助力传统选育,耐低温、耐低盐、耐密度胁迫品系将出世,未来或会有超级种虾?

  文/图 水产前沿 何鸿浩

  “我们‘科海’不会止步如此,我们的长期目标是,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模式设计出专门化品系。”南疆公司李义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要认识到分子育种这个工具的重要性,将水产以外的共性技术也应用其中,定向且精准地提高品质。”华智生物王朝晖如此表示。

  两人言语间,展示了南美白对虾种虾选育的未来方向,更揭示了未来水产种业的发展路径,让笔者深深震撼。

  此前,海南省昌江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正式开展了科技战略合作,也意味着国产种虾“科海1号”开启新篇章。借此契机,笔者采访了海南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义军和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事业部总监王朝晖,向其了解分子选育在对虾育种上的应用与“科海虾苗”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海南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义军(右)和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事业部总监 王朝晖(左)

  水产前沿: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南疆公司是怎么样的一个公司?

  李义军:海南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从创立至今一直从事着对虾选育工作。我们从2001年年底就开始收集遗传材料,从2002年启动家系选育工作,并在2011年“科海1号”通过水产新品种审定,在此之后一直进行着商品化推广和品种的优化选育。2015年扩繁及推广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改良后的“科海”在北方大获成功。经过数年的努力,我们南疆公司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并取得了如今的成绩。

  最初,业界认为选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认为是一件很难出成果的事情;认为是一件难以盈利的事情。基于以上几点,大家普遍都不看好育种企业的发展。但南疆公司发展到今天,已用事实证明选育是一件有意义,能取得成果和认可,也能成为企业立身之本的事情。

  水产前沿:您预估今年科海虾苗在对虾市场上销量有多少?主要市场在哪里?

  李义军:2020年预估科海虾苗销量在250-260亿尾左右,虽然还有部分市场没结束,但数据也相差不大了。事实上,我们全年虾苗销量已经连续3年超过200亿尾的体量了。

  我们的主要市场还是在环渤海地区,例如河北、山东、天津等地,占全年总销量6成以上。其次,就是华东市场的大水面鱼虾混养,最后才是华南地区的大围、滩涂养殖。近阶段,我们的市场重心还是在北面,市场供给以环渤海地区为主,目标群体非常明显,生产节奏也十分有序。

  水产前沿:据了解,之前科海虾苗曾在市场上有过一次危机,原因是什么?

  李义军:在2018年,科海虾苗确实遭遇了一次“滑铁卢”,市场表现不佳,口碑受到影响。当年,我因为一些原因没在总部把控大局,公司出现了决策错误,发展步伐迈得过大,种虾选择强度偏低,才导致当年的情况。但幸好,我们及时调整,再通过这两年的养殖效果表现,重新获得了市场和养殖户的信任和认可。而当年的情形,我们也铭记于心并引以为鉴,更是坚定了南疆公司现在稳步发展的思路。

  水产前沿:您认为现在国内的对虾种业面临着哪些瓶颈,又该如何去突破?

  李义军:从育种角度来讲,首先第一大难题还是种质资源不够丰富,仍然较为缺少基础的资源。其次,就是国内对选育重视程度不够,鲜有企业愿意投入资金进行选育工作。尤其是新品种之后的优化环节,企业更是难以坚持不懈地投入。最后,是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学界的研究成果转换成生产应用上的实践技术具有一定难度。

  从生产角度来讲,繁育流程无法标准化是最一个关键问题,这就制约了行业与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以我们南疆为例,公司现有8个生产团队,高峰期人员配备甚至多达300余人。即便公司人数庞大,同样面临着人力缺乏的问题。而且,由于技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每个团队的繁育流程都非常个性化。针对此,所以我们只在关键环节上进行把控,以确保育成的种虾、虾苗的品质。

  在我看来,我们国内业界对南美白对虾的认知、累积和理解都是足够的,唯独不敌国外种虾公司的地方就两点,一是认真程度,二是基础种源的限制。事实上,国内育种在选育上早已不是初级阶段,我们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有多种选育方式和方法。但众人更倾向于投资回报快的环节,所以不待见费时费力的选育工作。

  水产前沿:在业界中,流传着“好不过三年”的说法,对此您怎么看待?

  李义军:行业确实是有这个现象,像之前一些表现好的品牌,到后面确实不如以往。这个现象就很值得我们要研究,为什么很多国外品种到了国内,表现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还是需要研究其他种虾的选育背景和选育历史,并尝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所以,我们就想到从分子层面上去观察,运用分子选育的手段去分析、研究并选育出更优的品种。

  水产前沿:一直以来,业界更倾向于使用家系育种,为何你却瞄准了分子育种?

  李义军:归根结底,两者都是选育的方式,都是我们为取得优秀种虾的一种方法手段而已,并无本质上区别。2019年,相建海研究员团队成功破译南美白对虾基因组,这一消息给予了我很大启发,既然南美白对虾基因组已被破译,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分子层面上进行更高效、便捷、精准的选育工作。所以,我们就开始瞄准了分子育种,也在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

  此外,除了分子育种的思路,我们也在进行很多其他尝试。就好比如大家所熟知的SPF种虾,但现阶段在国内做SPF种虾代价太大,没有合适的净土。所以,我们去年(2019年)才在柬埔寨拿下了3000亩地,是一块非常原始的红树林半沼泽带的土地,具有天然的隔离效果,现已开始SPF种虾基地的建设工作。

  水产前沿:南疆公司想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完成哪些目标,或是要尝试哪些方向?

  李义军:我们国内的养殖环境大不相同,区域特点明显,所以更应该根据区域特点、养殖特点选育出具有合适性状的养殖品种。我们计划开展耐低盐、耐低温、耐高盐、耐密度胁迫等品系的选育工作。耐低盐品系主要针对华中、西南地区的淡水养殖区域;耐低温品种适宜环渤海地区,可延长养殖周期;耐高盐品系,目标应用于盐碱地区域或是环渤海高盐度的汪子;耐密度胁迫品系则是瞄准于高密度养殖模式。其中,耐低盐、耐密度胁迫品系早已开展了选育工作,其余品系也会尽快开展。

  而且只要将这条路走通,将技术应用成熟,我们还能将其应用到其他的虾类品种上,例如罗氏沼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等。对此,我抱有极大的信心,南疆公司也已经开始收集这些虾品种的遗传材料。

  水产前沿: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分子育种技术,以及它的技术优势。

  王朝晖:分子育种的本质是一个工具。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开发目标基因/性状、全基因组分子标记,高通量、低成本、快速的生产分子标记数据,应用分子标记于育种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为企业、院校、科研院所提供个性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优异种质资源,挖掘新的优异等位基因,利用先进的基因组学工具创造出新等位基因/性状。

  水产前沿:分子育种具体能为我们水产育种带来些什么改变?

  王朝晖:分子育种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育种当中,在分子水平上进行选育。它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育种方式,合理运用可以提升选育速度,让时间成本更低。而且,我们可以挖掘特殊性状,从基因层面上识别和定位这些性状,并尝试将这些优良性状聚合在同一个品种上。此外,我们还可以进行混群养殖的精准识别和各品系的亲缘关系测定等。

  水产前沿: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两者结合的意义有哪些呢?在水产动物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如何?

  王朝晖: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两者结合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就像华智生物和南疆公司之间的互相协作。南疆公司二十载的育种经验可以让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而我们华智生物也可以帮助南疆公司提供选育的效率。

  我认为分子育种在水产动物育种上的应用前景非常大。归根结底,选育就是要将优良性状/优良基因聚合在同一品系上,而分子育种是直接从基因层面进行选择,是现阶段最直接、最便捷的手段。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水产企业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本文转自【粮油信息网】。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对虾  分子育种  种苗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