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拟态弧菌方形溃烂病成黄颡鱼养殖大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成为防控该病最为有效手段。 文/ 水产前沿 林贞武 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是困扰众多水产养殖者效益提升的重要瓶颈,也是制约水产养殖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鱼类疾病的发生呈现较大的变化趋势,主要是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发现与药物滥用后产生的抗药性,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很少有养殖户能利用自身的技术妥善、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一种由拟态弧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溃烂病在黄颡鱼中快速蔓延。此病在发病鱼塘中的感染率可达90%,感染后死亡率高达80%,给鲇形目鱼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针对该病尚无有效的防控措施。近期据养殖户反馈,该病在广东佛山以及江门等黄颡鱼养殖集中点开始出现苗头。笔者了解到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下称“淡水所”)对该病有所研究,并正在研发拟态弧菌相关疫苗,针对于此,笔者专门采访了该项目的主持人——淡水所沈锦玉研究员,请其为我们答疑解惑!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沈锦玉研究员 拟态弧菌成黄颡鱼致命病害 水产前沿:据您了解,拟态弧菌主要感染哪些鱼类,感染鱼体的渠道是什么? 沈锦玉:拟态弧菌主要感染虾蟹、贝类,鱼的话主要是黄颡鱼。拟态弧菌和大部分细菌感染鱼体的渠道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主要通过鱼的鳃部、表皮等,一般鱼体出现拉网擦伤、寄生虫咬伤等损伤就很容易被入侵。黄颡鱼感染拟态弧菌一旦发病,发现时间晚,有的鱼是不进食的,这给治疗增加了很大难度,所以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水产前沿:请您对介绍拟态弧菌的危害及其流行病学做下介绍,会造成什么典型症状? 沈锦玉:拟态弧菌是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病原菌,作为严重危害淡水鲇形目鱼类的新发病原菌,其感染具有病程短和死亡率高的流行特征,近几年断断续续的爆发给黄颡鱼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受拟态弧菌感染的鱼,其体表会出现界限清晰的方形或长方形溃疡灶,这是该病比较特殊和典型的症状,可作为临床上诊断黄颖鱼拟态弧菌感染的一个主要依据。免疫预防或成为防控该病最为有效手段。 黄颡鱼拟态弧菌疫苗研发是可行的 水产前沿:请您对研发黄颡鱼拟态弧菌灭活疫苗的初衷做作下介绍?可否谈谈该疫苗的研发历程? 沈锦玉:前两年我们对这个细菌做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拟态弧菌对有些药物还是比较敏感比如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及时治疗还是能起到一定的防控作用。但是鱼刚感染这个细菌时候,从体表看不出什么明显的症状,鱼也还算是“正常”,只有当病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候才会出现一些显著的症状如体表溃烂,养殖户才发现鱼出现问题,这时候受感染的鱼很多已经不进食,或者是摄食量非常少,这样子就很难用通过内服药物等办法进行治疗。我们就想寻找一种可以起到预防作用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疫苗的研发也就这么开始了。我们在实验室分离到感染黄颡鱼的拟态弧菌,并进行了相关免疫研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这条路是行得通的,我们也就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着。 水产前沿:关于该疫苗,目前研发到达什么样的阶段了?接下来您和团队的研发计划大概是怎么样的,预计什么时候能面世? 沈锦玉:该疫苗研发处于实验室阶段,其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等也有做相关实验来验证,这方面是可以保证的,而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对鱼体的保护期等方面的内容则还没有完全进行,当前仅用于小规模试验,接下来我们还会往这方面继续进行。 黄颡鱼感染拟态弧菌这个问题,之前在珠三角,后来在2017-2018年时候,特别是浙江地区,当时爆发时比较厉害的,近几年也有陆续发生。拟态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这个病的爆发不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存在一些偶然性,这就很容易导致养殖户对该病重视程度不足,这对疫苗的研发推广工作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养殖户接受这个转变是需要时间的。另外水产疫苗的研发是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国家管控也比较严格,需要报新兽药审批通过后才能面向市场。接下来可能需要企业一起来参与,这项工作才能更快推进。 水产前沿:请问沈老师,该疫苗一般适用于什么规格的鱼,采用什么样的接种方法 沈锦玉:打个比方,在浙江湖州地区,该病一般在5月份开始,直至整个高温期都有可能爆发,所以在当地的话,黄颡鱼拟态弧菌灭活疫苗在3-4月份时候就得使用,这时候鱼规格在几十到上百条每斤之间。鱼体只有产生免疫抗体才能起到预防作用,而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要提前进行免疫。该疫苗采用高渗浸泡免疫接种方法,首先是因为黄颡鱼的胸鳍及背鳍上有硬棘,如果使用注射的方式很容易刺伤操作人员。其次,鱼体在进行疫苗免疫的时候,鱼体比较小,采用注射的方式不太方便。同时,浸泡方式可以降低鱼体应激反应,减少对鱼体的损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鱼体免疫时应尽量在就近塘口进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同时疫苗一定要添加相对应量的疫苗佐剂一起使用,一般浸泡5分钟左右即可放回养殖池塘。 黄颡鱼拟态弧菌灭活疫苗实地试验有效性超60% 水产前沿:该疫苗曾在国内哪些地方做过养殖性的试验,效果如何? 沈锦玉:因为疫苗是要拿到产品生产批号才能大规模生产,实验室研发出来时候,我们在养殖场中做过试验,试验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通过高渗浸泡免疫接种方法,有效性在60%以上,当时成功免疫30-50g/尾的黄颡鱼鱼种6000kg,这为接下来的免疫效果的生产性验证、免疫接种规程的制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水产前沿:您所研制的黄颡鱼拟态弧菌灭活疫苗,除了针对黄颡鱼之外,对其他品种如甲壳类效果如何? 沈锦玉:目前我们这个拟态弧菌灭活疫苗主要是针对黄颡鱼这个品种,我们是把从靶动物分离到的细菌进行研发后做出的疫苗用回到原先这个品种来,因为不同的品种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其他品种的暂时还没有进行相关试验。 疫苗未来应该是水产预防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更需多方共同参与 水产前沿:您是怎么看待水产疫苗的未来发展,在进行疫苗研发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沈锦玉:我认为疫苗未来应该是水产预防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发展趋势。目前我们水产病害防治主要以药物为主,在面对一些特殊的病害,特别是病毒方面的疾病,暂时还没有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药物可以进行控制,所以说疫苗还是非常有前景的,比如鳜鱼、草鱼等相关疫苗这些先例,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进行疫苗研发时候,一定要对针对的病害以及品种做一个流行病学调查,这对我们进行研发非常关键,关乎到我们是候选疫苗株的选择,以及做单种病毒的疫苗还是联苗,也就能够减少疫苗免疫次数,减低养殖户用药成本,起到真正增效作用。 水产前沿:关于疫苗研发,请您谈谈你的心得感悟?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