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全球捕鱼活动恐已减少约6.5%!中国远洋捕捞渔业如何“破冰”?

2020-9-28 11:05|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20422| 评论: 0|原作者: 海鲜指南(seafood-guide)李帅|来自: 海鲜指南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9月24日下午,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广东省远洋渔业协会主办,中国(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组委会、广州环球搏毅展览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2020年中国国际渔业合作论坛在广州广交会会馆举行。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9月24日下午,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广东省远洋渔业协会主办,中国(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组委会、广州环球搏毅展览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2020年中国国际渔业合作论坛在广州广交会会馆举行。

  文/ 海鲜指南(seafood-guide)李帅

  广东省省农业农村厅、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地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代表、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以及相关省份远洋渔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媒体界记者等约100余人出席论坛。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高庆营副厅长发表致辞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高庆营副厅长作为论坛特邀嘉宾出席活动并致辞。我国远洋渔业自1985年起步以来,持续较快发展,尤其是“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装备水平和整体实力显着提升、科技支撑明显增强、国际合作不断深化、管理体系日臻完善等,逐步建立与国际渔业管理规则相适应的远洋渔业管理体系。

  但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全球捕鱼活动可能已减少约6.5%。国际运输受阻对水产品出口的打击尤为严重,而急剧萎缩的旅游业和餐馆停业也极大影响了许多水产品的分销渠道。尽管保质期较长的冷冻、罐装、腌制和熏制鱼的零售保持稳定或有所增长,但在许多地区,超过九成的小规模渔民因无法出售其渔获而被迫停止捕捞。在这种大变局背景下,渔业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整个行业和每个从业人员都要思考的问题。


  本次论坛时间节点选择非常关键,正处于转型升级、疫情防控的关键时间,立足新形势、新职能、新要求,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总目标,谋划“十四五”和后疫情时代渔业发展思路,推动远洋渔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远洋渔业协会黄富雄会长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上广深杭五大城市,拥有日本料理餐厅数量突破20000多家门店,并且已经逐步向业态细分化,店铺细分化、连锁多元化及供应链服务专业化全方位发展。


  新冠病毒疫情造成全球捕鱼活动减少6.5%,国际运输受阻对水产品出口的打击尤为严重,而急剧萎缩的旅游业和餐饮停业也极大影响了许多产品的分销渠道,广东远洋渔业协会将致力于重启和加强水产品的供应链。

  为推动广东省粤字号金枪鱼产品进入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的日料寿司产业,广东远洋渔业协会借鉴学习优秀日料企业的连锁经营、品牌培育、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健康营养的先进理念,自主培养更多的高技能日料人才,逐步推动日料餐饮中式化,丰富粤港澳湾区城市群餐饮消费的多样化和全球化消费需求,扩大国内金枪鱼产品的消费市场,建设线上线下专业交易平台和市场,逐步获得国际金枪鱼市场的定价权。


  2019年,经农业部批准从事金枪鱼作业的渔船达591艘,总产量约为39.15万吨,其中超低温渔船157艘,低温渔船371艘,冰鲜渔船29艘,围网渔船35搜。广东省共有24家企业获得《农业农村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证书》,远洋渔船总署达250艘,截止2020年底,全省远洋渔船将达到271艘。

  广东省以金枪鱼延绳钓鱼船为主,金枪鱼总产量超过2万吨,总产值超过6.8亿,占全省远洋渔船的48%,金枪鱼回运量超过1万吨。作业海域主要分布在斐济、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和中西太平洋、印度洋、东南太平洋等国家和地区。2019年开始,广东省采取多项措施鼓励企业自捕鱼回运,开创品牌创建推广,开拓国内市场。

  蓝鳍金枪鱼,栖息在100-400米深水层,用于制作生鱼片

  黄鳍金枪鱼,栖息于160米左右水层,主要用于制作生鱼片

  大目金枪鱼,栖息于200-300米深水层,用于制作生鱼片

  长鳍金枪鱼,栖息于100-200米水层,主要用于制作金枪鱼罐头




  在广东举办金枪鱼品牌推广活动,是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海洋强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内优质水产品供应、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具体实践。满足人民群众对天然、优质、安全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丰富广大市民的“菜篮子”奠定基础。





  中国远洋渔业协会黄宝善会长作为特邀嘉宾介绍了中国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的情况报告。

  中国远洋渔业协会黄宝善会长

  在本次论坛会上,中国远洋渔业协会黄宝善会长介绍了中国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情况。他表示“中国远洋渔业35年的发展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承载光荣与梦想,取得了辉煌业绩,也面临着艰巨挑战”,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远洋渔业的发展态势,展望了远洋渔业行业“十四五”的发展前景。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学院田思泉副院长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学院田思泉副院长发表了《国际渔业管理趋势对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启示》主题演讲,梳理了国际渔业管理的相关法规依据,强调了养护渔业资源及其所属的海洋生态系统,维持渔业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公约。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远洋渔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已有的国际渔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或文书,联合国分别在1982年制定了海洋法公约,1995年制定鱼类种群协定,2015年通过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大可持续决议,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生物多样性公约(BBNJ)。

  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95年通过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1999年通过一系列公海渔业管理计划,2001年通过关于预防、制止、捕捞的国际计划行动,2003年通过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协定,2011年通过兼捕管理和减少海上抛弃国际指南,中国目前在积极推动参与2016年港口国措施协定。

  国际渔业管理的主要措施有:数据记录、渔船注册制度(黑白名单、互认原则),打击IUU捕捞,渔获转载和溯源,渔船监控系统,观察与计划,公海登临检查程序,捕捞配额制度/与传输量控制,生态系统管理(兼捕、丢弃)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助力远洋渔业管理日趋严格。

  我国远洋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式异常严峻,从资源、成本、监管、市场、技术、国际舆论种种层面来看,我们和国际一流水平还有差距。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已经认识到海洋命运是一个共同体,做可持续发展、负责任捕捞、绿色环保的远洋渔业,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优质水产品,合法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远洋渔业捕捞业者一定要遵纪守法,违法成本太高,会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国家形象,未来公海渔业规模不会有扩大机会,生产、管理和履约都依赖科学。不断开拓市场,做好国内国际双循环。总而言之,只有强大的国家,才有远洋渔业的发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院黄洪亮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院黄洪亮研究员发表了《南极磷虾渔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介绍了中国南极磷虾渔业发展历程、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历史与现状、CCAML南极磷虾渔业管理趋势、以及未来我国南极磷虾渔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19年,全球南极磷虾捕捞量近40万吨,截止2020年8月,捕捞量已经突破42万吨,绝大部分用于加工成水产养殖或动物养殖用饲料,先后有20余国参与其中。目前挪威走在国际前列,占国际总产量的2/3,挪威采取的水下连续泵吸捕捞系统,具有生态和低损耗的特点,日捕捞原虾超过500吨。

  近年来,我国对南极磷虾的资源开发利用十分重视,众多渔业企业积极参与,突破了多项技术,创建了南极磷虾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研发新型南极磷虾拖网,捕捞效率在同类作业方式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型生态友好捕捞技术,降低了非目标生物兼捕,促进了南极生物资源的生态保护,确保我国南极磷虾入渔申请通过率100%。

  据了解,南极磷虾分布于环南极圈,已探测可捕捞量达1亿吨,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打造海洋生物新兴产业的广阔前景,南极磷虾渔业是我国参与极地治理,维护极地权益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我国将积极开拓南极海洋生物资源,鼓励新建南极磷虾专业捕捞船,实现南极磷虾规模化开发利用。

  远洋渔业行业的政府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共聚一堂,相互碰撞思想,各抒己见,交流经验,共同探究疫情下远洋渔业发展的破冰之旅。相信通过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对远洋渔业的合作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实现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远洋  捕捞  渔业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