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选育、疫苗助力鳜鲈产业发展,饲料鳜或是趋势

2020-11-2 14:42|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15980| 评论: 0|原作者: 水产前沿 林贞武 叶丰齐|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选育、疫苗助力鳜鲈产业发展,饲料鳜或是趋势,这是一条有市场、有挑战的一条鱼。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选育、疫苗助力鳜鲈产业发展,饲料鳜或是趋势,这是一条有市场、有挑战的一条鱼
  
  文/图 水产前沿  林贞武  叶丰齐
  
  鳜鱼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名贵淡水鱼之一,在中国养殖历史较长。2019年,国内鳜鱼全产业链产值近700亿元,产量33万吨。鳜鱼是一条有文化底蕴、有市场的鱼。近几年大力推崇的饲料养殖也逐步在鳜鱼身上显现,进一步激发了鳜鱼产业的发展。但是鳜鱼也是一条有门槛的鱼,鳜鱼易发病,养殖难度大,近年来的病害越发严重,每年由于虹彩病毒等病害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已然成为限制该产业发展的一副枷锁。对此,近期笔者专门拜访了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淡水鲈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鳜鲈基因组学与选择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叶星研究员,请其谈谈她的看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叶星研究员
  
  鳜鱼养殖可以采用“两条腿”走
  
  水产前沿:这两年饲料养殖鳜鱼的呼声很高,您是怎么看待饲料喂养鳜鱼这条路?
  
  叶星:鳜鱼的摄食习性比较特别,终生摄食活饵料鱼。因此鳜鱼的养殖是有门槛的,首先养好鳜鱼需要经验积累,尤其是水质管理,但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鳜鱼其实还是比较好养的。其次鳜鱼养殖的成本大、投入会比较高,要求养殖户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从长远来看,饲料养殖鳜鱼未来会是个趋势,用饲料喂养的成本有一定的优势,另外也能减少投喂饵料鱼可能带来的病害问题,降低养殖风险。
  
  虽然现阶段已经有一些养殖成功的案例,标粗驯食成功后是可以实现全程饲料投喂,但我们经过跟踪也发现个体生长速度分化较大,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加工工艺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我们目前也已从选育种的角度上去推动这个方向的发展。总的来说饲料养殖鳜鱼还需要时间,如果饲料鳜鱼的品质与口感不比投喂活饵料鱼的差,我们相信未来饲料鳜会像当年的加州鲈饲料一样,慢慢得到广大养殖户的认可。
  
  水产前沿:据您了解,目前饲料鳜的推广处于什么阶段?
  
  叶星:目前饲料鳜仍是小试阶段,去年商品鳜鱼价格比较高,塘头价曾一度超过60元/斤,在这个行情下,行业探索饲料养殖的呼声会相对比较高,今年行情低迷,这方面的声音相对少点。行业内有部分养殖户对饲料鳜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我认为,其实这是可以 “两条腿”走的。对于用活饵养殖模式非常有经验的,而且能有效控制成本又能保证饵料鱼质量,比如不携带病原的,那就可采用活饵方式来养殖,而对饲料鳜感兴趣且有一定的驯食经验的,又有品质与价格都比较满意的配合饲料品牌,那就可以采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两种途径互相借鉴学习,大家各展所长,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既能养好鱼,又能降低养殖成本与养殖风险,创造效益!总而言之,饲料行业得先把鱼的营养需求、饲料加工工艺及品质与适口性等做好,饲料适用,养殖户就会慢慢接受的。
  
  翘嘴鳜“广清1号”试养表现优异
  
  水产前沿:今年“广清1号”鳜鱼试养反馈如何,接受度怎么样?
  
  叶星:总体来说,今年受疫情影响,商品鱼价格低迷,养殖户投苗的积极性没有往年高,好多苗场的鱼苗销量都受到影响。但今年宇顺公司的苗种销售量不降低还有增长,从这个来看,养殖户对翘嘴鳜这个苗还是比较认可的。今年的鳜鱼9月底10月初就已开始收获,我们也收到来自江苏、河南、湖南和广东清远当地一些养殖户很不错的反馈,养殖户有好收益这也让我们感觉到选育上的努力是值得的。
  
  水产前沿:经过这几年市场检验,您认为“广清1号”鳜鱼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叶星:对于翘嘴鳜“广清1号”这个品种来说,其最主要的优势为生长速度快、个体间均匀度高,抗病力更强。从第三代开始,据养殖户反馈回来的数据表明,“广清1号”在一个养殖周期结束,上市时8两以下的规格的鱼占比很低,只有千分之几,鱼基本上都能达到上市规格要求。另外,“广清1号”选育的前几年,周边水质环境也比较差,而我们的鱼就是在这种不利环境下培育出来的,自然而然这个鱼的抗逆性就会比较强,体质比较好,这是它的另一个优势。“广清1号”苗的个体比普通的苗要粗壮些。
  
  选择适合自己的育苗模式才是最好的
  
  水产前沿:目前市场上鳜鱼鱼苗标粗有工厂化和土塘两种途径,您是怎么看待这两种方式?
  
  叶星:工厂化育苗可以规避很多大环境的问题,但是也存在它的短板。鳜鱼工厂化育苗主要有两大难题,第一个同样是需要适合的鱼苗开口饲料,另一个是工厂化的水质各大指标控制能力仍需提高。而对于土塘来说,它受外界环境影响则会比较大,气温、水温等大环境因素难以控制。但是土池也有它的优势,池塘底泥具有维持水体肥力、底泥中微生物菌群丰富。同时土塘水体的天然饵料生物会比较充足,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较好,,自我调节能力较强。至于如何选择,还是得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方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病害严重限制鳜鱼产业发展,选育、疫苗两手抓
  
  水产前沿:请您谈谈目前鳜鱼的病害主要是什么?虹彩病毒感染鱼的途径有哪些?
  
  叶星:对于鳜鱼来说,目前鳜鱼的病原主要有寄生虫、细菌和病毒性等,但是危害最大是病毒。每年由于虹彩病毒等病害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目前感染鳜鱼主要是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蛙病毒,原先蛙病毒是加州鲈的主要病原,现在对鳜鱼的危害也很大,而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不同规格的鳜鱼都可以被感染,危害是最大的。这种病毒在水体中可以短时间保持感染力,水、底泥、渔具、饵料鱼都是有可能成为媒介进行传播,垂直传播这种途径则不大可能。
  
  水产前沿:结合目前鳜鱼的发展现状,您认为鳜鱼未来的选育可以朝着哪些方向?
  
  叶星:对于鳜鱼产业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病害。虽然提高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这也是一种降低病害风险的途径。目前“广清1号”鳜鱼在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当然最好的是能培育抗病品种。如果抗病选育能有所突破的话,对这个产业会是一大促进。但是抗病选育有一定难度,而且病原和宿主会存在一个共进化的问题,可能我们现在选育出能抗这种病毒的品种,但是病源也在进化,可能又会以不同变异体感染鱼体,或者又会出现另一种敏感病原。
  
  同时我们这几年也在做全雄鳜鱼的培育,有一定的进展。因为鱼在养到一定时间后就会性成熟,从作为商品鱼的目的来讲,在这个过程中鱼产卵掉重,体质下降,并加大饵料系数,全雄鱼可以避开这个问题。目前全雄在其他品种已经有成功案例,技术原理上没问题。
  
  水产前沿:您认为疫苗在养殖鱼类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您对鳜鱼疫苗的研发有什么看法?
  
  叶星:对付病毒最理想的就是进行免疫,疫苗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草鱼出血病作为例子,一般草鱼注射了草鱼出血病疫苗后基本上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如果没有这个疫苗,呼肠孤病毒对草鱼产业的影响会是非常严重的。
  
  同样,有效的疫苗对于鳜鱼产业来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与之不同的是,草鱼的病毒比较明确,主要就是呼肠孤病毒,而对于鳜鱼来说,能对其造成危害的病毒则不止一种,可能就需要考虑做二联及以上的疫苗;在鳜鱼免疫上同时存在另一个问题,小鱼苗的免疫系统没有发育成熟,这时候如果使用疫苗的话,鱼体很难产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但等鳜鱼苗标粗到较大个体时,病毒的风险就已经存在了;另外,在免疫操作时鳜鱼鳍条硬棘很容易刺伤人,因此最理想的是疫苗免疫可采用浸泡方法,这样可减少鱼的应激,保护鱼的安全,也便捷些。据了解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病毒岗位科学家、中山大学翁少萍老师的团队在浸泡疫苗方面的研发也已有很好进展。
  
  水产前沿:请您谈谈目前国内种业现状
  
  叶星:目前国家对鱼类种业是越来越重视了,企业和养殖户都意识到种的重要性,未来在这方面的投入会逐步增多,相信苗种行业会越来越规范。现阶段的选育大多是朝着生长速度去考虑,以谋求节省饲料、快上市、低风险的目的,后续的选育不会局限于生长性状,抗病性能也会是个方向,单性鱼也在研发中。
  
  苗种销售前应做病毒检测,尽量避免带病毒苗种走向市场。但是苗种期间检测不到病毒并不是代表它没有携带病毒,有可能由于病毒量较少,没能检测出来。同时也要注意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应激导致病毒侵染。另外,在推行苗种病毒检测制度时,要考虑由谁来做、技术权威性如何保障等问题。 
  


  【关键字】:鳜鱼  饲料  种业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