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近期多种鱼价都迎来了好行情,面对即将进入的春季“鱼瘟”高发期,该如何避免风险? 文/湖北沙洋正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罗玉柱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我们水产养殖来说,也是相当的关键。 一转眼,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撰写春季鱼病管理的文章了,随着每一年跑过的塘口越来越多,见过的死鱼越来越严重,对鱼病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入,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感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针对这些年引起春季鱼类死亡病因,按照危害程度进行了排序: 一、营养性死亡 这是近些年引起春季鱼类死亡比较常见的原因,我们先来看一看经过长期停料之后的越冬鱼: 鱼体严重营养不良,体型削瘦 经历了太长时间的饥饿,鱼的肠道薄如蝉翼,严重充血 这种鱼塘会进入一个怪圈,一投喂就大量死鱼,不投喂缓慢死鱼,生长停滞。 解决方案: 1、重视冬季投喂管理: 冬季投喂的目标并不是要鱼去长多少,而是增强鱼的体质,提高免疫能力,为来年的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冬季投喂管理是减少春季鱼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1212投喂模式: 一进入春季,鱼开始吃食时,许多人会因为鱼价较好,过量投喂高档饲料,给鱼类消化系统造成负担,要么鱼价不好,大量投喂低档饲料,营养不良,这样也对鱼类生长不利。 正确的春季投喂方法:1212投喂模式 一天高档料,二天档次稍低饲料,缓慢加料,给长期饥饿的消化系统一个适应的过程,并做到“荦素搭配”,这样做的好处有: 提高饲料利用率:交叉投喂的饲料能够促进肠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显著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以色列一个研究团队所做的一个试验证明,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最重要因素是食物。 减少营养代谢病的发生:交叉投喂能够减少偶然的营养元素不均衡,预防营养代谢紊乱,减少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二、气泡病 气泡病是春季最容易发生,引起鱼类严重死亡,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发生的原因为: 进入春季之后,由于水的对流和风的混合,产生水层的垂直环流,营养物质从底层上升,加上光照和温度的增高,还有许多养殖户会使用培水的肥料,其中主要成分是藻类的营养素(如氮、磷肥为主),为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底泥中蕴涵的藻类休眠孢子和浮游动物的休眠卵开始萌发,水体中首先出现个体小,繁殖快的硅藻和绿球藻等。 但是由于藻类长得快而微生物长得慢,在最初的时候原生动物和浮游动物无法同时跟上,二氧化碳的消耗远大于二氧化碳的补充,所以pH不断升高,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溶氧较高。 由于早期调水鱼类(如花白鲢)的体重较小,捕食强度也不够,会导致藻类的生物量处于较高水平。 当气泡病刚刚开始发生时,天气晴朗的日子里会经常会有鱼苗跳出水面,许多人会误以为是寄生虫病而反复杀虫,贻误时机。 解决方案: 1、在气温上升之前加高水位:水位越浅,水温升得越快,水体的PH值变化幅度越大,气泡病越容易发生,因此提前加深水位可以增强水体稳定性,有效减少气泡病的发生; 2、使用发酵饲料:在养殖前期,少量使用发酵饲料可以减小水体PH值变化幅度,尽早建立水体微生态系统; 3、增氧:在养殖前期,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的作用并不是给鱼塘增氧,而是使水体温差减小,降低池塘过多的气体,减少气泡病的发生; 4、少量使用碳酸钙等:提高水体总硬度、总碱度,增强水体缓冲能力,减小水生动物的应激反应。 三、微生态环境失衡 许多朋友喜欢做“两虫一菌”的预防工作,也有的朋友在发现鱼类死亡之后反复用药,如果我们多次大剂量的用药,会杀死水体中本来就为数不多的浮游动物,一些藻类会因为无法被浮游动物摄食而老化,新的藻类又会很快长出,而致使水色过浓。溶解氧、PH值昼夜变化加剧,给水生动物带来应激。 然而在杀虫之后,我们又会进一步使用杀菌类药物,使水体中本来还没有恢复的微生态系统进一步的被破坏。而池塘中细菌的繁殖和微生态系统的建立是远远慢于藻类的繁殖速度的。由于细菌大量被杀死,池塘的微生态环境被彻底破坏,导致鱼病非常难以治疗。 解决方案: 1、尽早使用微生物制剂:每一次肥水工作时,我们不仅要使用肥料,还需要搭配使用微生物制剂和补充钙、镁等矿物质,如果从一开始就通过有益细菌,促进池塘中的微生物群落繁殖,形成一个健康,微生物平衡的池塘。 2、肥水要做到“少量多次、种类丰富、营养均衡”,切忌一次性大量使用营养单一的肥料。 3、减少不必要的杀虫、杀菌,使池塘微生态系统快速建立起来。 四、水霉病 早春水霉病也是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些年以来,水霉病的治疗效果并不尽入如人意。 解决方案: 1、尽量避免鱼体受伤:笔者这些年的观察,鱼苗受伤主要发生在从鱼塘到鱼车,从鱼车到鱼塘阶段。特别是很多养殖户朋友在从鱼车上把鱼苗卸到鱼塘的过程中,直接把鱼罐放水口打开,让鱼苗从车上冲到鱼塘里,有的鱼塘落差太大,鱼苗受伤严重,从而感染水霉,难以治疗。 鱼苗下塘时的野蛮操作 2、做好冬季投喂:体质瘦弱的鱼苗更容易发生水霉病。 3、做好水质管理:当水体水质清瘦时,可适当施肥,促使水质变肥、水色变浓,降低水体中的透明度,抑制水霉的生长。 4、合理密度,特别是具有硬棘、硬刺的水产动物,无鳞鱼类冬季和春季尽量不能动网。 五、水质恶化 在春季,由于水质恶化引起鱼类死亡的案例并不是太多,但是一旦发生将会是非常严重的严重的后果。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压塘量极大,远远超过池塘鱼载量,但是由于冬季水温较低,鱼类活动能力弱,需氧量小,暂时不会有什么问题,许多养殖户朋友会大量投喂草料、饲料等。这些残饵、粪便在水温极低时,沉入池底,一进入春季升温之后,微生物开始繁殖,它们便开始快速腐烂,造成水质严重恶化。 解决方案: 1、对于存塘量极大、投喂量大的塘口,要做好改底工作,特别是春季升温前三天,这是水质恶化的关键时刻。 2、在水温上升之前出售部分水产品,降低风险。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