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水产前沿 林贞武 水产前沿网原创报道,“震惊!鱼塘种水稻亩产可以达到1300多斤” “零废水排放,这才是真正实现养鱼不换水的方法” 自古以来,水稻一直是种植在田地里,池塘是用来养殖鱼虾蟹的。但是如今,有一种新技术,把这种传统模式打破了,让水稻真正成为了在水里面长出来的稻!它就是鱼稻共生新模式,是由眉山伟继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先进行尝试,于2019年开始水上稻试验,而且成功种出来的水稻经检测各项指标也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据了解,四川今年的粮食种植面积将拓展100万亩,眉山东坡区通过推广自主创新的鱼稻共生新技术,确保了粮食增长,目前当地已推广鱼稻共生浮板技术种植水稻4000多亩。 总的来说,水面浮板栽种水稻新技术是利用一种新型材料做成的浮板,按照稻田栽种的密度打好孔,然后在利用塑料盆进行栽种。浮板上种水稻,浮板下养鱼是当地今年刚刚推广的绿色种质新技术,秧苗根系通过浮板小孔探入养殖水体,而水中鱼的排泄物等正是水稻生长所需上好的有机肥料。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农业(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继业说道:“通过我们去年少量试种,按照池塘水面百分之十的比例来安放这个浮板,按照浮板面积算,亩产量可以达到1300多斤的优质稻谷。” 以前听说过鱼菜共生、稻田里养鱼都听说过,但是鱼塘里种水稻还是头一回,为了更加全面了解鱼稻共生模式,从更多的技术细节深入探讨水面浮板栽种水稻新技术的可行性,笔者请教了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农业(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继业,探究鱼稻共生的秘密! 水产前沿:首先想请您给我们详细介绍下鱼稻共生模式及内在机理? 张继业:“鱼稻共生”是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的共生模式,水中养鱼,水上种稻,水稻根系透过盆底的小孔,伸入水中,在水中生出水生根,吸收池塘内鱼的排泄物(或残饵)作为水稻的营养物质,由于吸收了水中的氮磷等元素,达到净化养殖水体的效果,实现养鱼不换水,种稻不施肥。 “鱼稻共生”比起单一的池塘养殖,充分发挥了池塘立体利用价值: 1、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在不增加耕地的前提下,还增加了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 2、净化尾水,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水产养殖和稻谷双丰收; 3、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产品使用,成长过程中能直接吸收池塘内养分,水稻品质高更生态。 水产前沿:鱼稻共生模式,对于鱼塘养殖品种有什么要求?种和养在时间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 张继业:1、鱼稻共生模式除了不太适应于草食性鱼类,其他鱼类均适合。2、水稻种植时间依据当地水稻种植时间。 水产前沿:在种养过程中,如果单纯依靠鱼塘水的营养,水稻会不会出现营养不足的情况,水稻需要额外补充营养么? 张继业:水产生长需要的是氮、磷、钾,按照10%-15%水面比例种植,养殖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完全可以满足水稻生长需求。相对来说,钾肥比较缺,可在水稻分孽期和抽穗期分别喷洒叶面钾肥即可。 水产前沿:鱼塘种植水稻,会不会引发水体藻类问题?这对于种养比例有没有相对严格的要求? 张继业:水稻吸收了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因此不会造成水体藻类问题,种养比例可根据养殖密度而定,一般种植比例10%-20%。 水产前沿:这种鱼稻共生模式的硬件投资费用一般是多少?如果养殖场想要引进这种新技术,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么?普通养殖户能种么? 张继业:1、鱼稻共生主要投资费用是浮板、花盆、轧带及绳索等,每平方米的费用约为38-40元左右。 2、鱼稻共生模式适用于传统池塘养殖及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池等,所有水产养殖户均能种植。 水产前沿:现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特别是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下,很容易造成水质污染,您认为未来这模式是否可以作为这方面问题的解决方式? 张继业:鱼稻共生模式完全可以解决高密度养殖模式下的水质污染问题,因为养殖水体中主要的富营养物质氮、磷等正是水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养殖水面种植水稻可现实养鱼不换水,种稻不施肥,鱼稻双收。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