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鱼病频发,病害加重,黄颡难养,鱼瘟元凶是?

2022-3-11 20:55| 发布者: 渔歌子| 查看: 103017| 评论: 0|原作者: 李绍祥|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2021年下半年,正值养殖阶段的中后期,陆陆续续有养殖户反映黄颡鱼鱼病频发,病害加重,养殖难度逐渐增加,当然也不仅限于黄颡鱼,其它鱼类也有类似的问题出现,
      水产前沿网独家报道,水产病害防治的前提:黄颡鱼拥有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生长环境

  文/ 水产前沿李绍祥

  2021年下半年,正值养殖阶段的中后期,陆陆续续有养殖户反映黄颡鱼鱼病频发,病害加重,养殖难度逐渐增加,当然也不仅限于黄颡鱼,其它鱼类也有类似的问题出现,因此业内人士各抒己见(按关注度排序):或因苗种问题、或因饲料问题、或因水产养殖用水问题、或因......水产前沿就此问题采访到了樊启学教授、曾令兵研究员、沈志刚副教授、以及部分一线从业者。

  根据专家老师们的分析,共同表明了这种现象并非单一因素促使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但目前没有全面的、系统的调查来证明各因素的具体权重,因此只能从多方考虑并逐一进行分析。

  黄颡鱼养殖“七宗罪”回顾:

  苗种饲料质量差、养殖条件心态差…黄颡连续爆发全国性疾病,养殖“七宗罪”占了几样?

  苗种质量问题

  主要原因在于母本的限制。(以黄颡鱼为例)黄颡鱼品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范围阶段,即从“普通黄颡鱼”转变为“全雄黄颡鱼”,再到现在的“杂交黄颡鱼”(图1)。从市场开始主流“全雄”品种起,商品鱼中就很少存在自然的母本,使市场上的母本愈发稀缺,然而能够培育母本的专业化繁殖场很少,能够选育亲本的厂家更十分罕见。因此,苗种生产者对母本质量的要求一降再降,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低品质母本被用于繁殖,整体苗种的品质必然逐渐下降;此外,近年来春季连续爆发全国性疾病致使黄颡鱼大规模死亡,不仅限于商品鱼,亲本也被波及到,进一步加剧了母本缺乏的问题。

  此外,在实际监测当中发现很多苗种携带有病毒病原,也就是说亲本体内本身就含有病毒病原,通过繁殖传给下一代。另外,很多苗场也缺乏对亲本进行培育的技术,无意识地就把带毒的、成熟后的苗用作种来繁殖,所以在未来,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普遍。

  如何提高苗种品质?

  提高苗种品质最基本的条件是保障亲本质量。因此黄颡鱼繁殖厂家必须具备专业培育母本的能力,并建立选用、淘汰的相关标准及制度。育种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苗种品质提升的根本途径,但对科研、生产条件要求苛刻,投入大,周期长。包括水产领域在内,我国农业种业企业普遍缺乏从事育种工作的能力和意愿,新种知识产权77.5%属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参与度很低。据了解,华中农业大学樊启学教授团队在推出“黄优1号”后,仍从未停止“黄优”系列苗种的育种研究,“黄优1号+”、“黄优2号”正在研发过程中,很快将相继问世,再次带动黄颡鱼种质升级。

  如何提高苗种存活率?

  首先是选择品质可靠的苗种,其次是掌握具体的技术细节。包括:①池塘准备,即设备设施要求和清塘、施肥工作;②适时下塘,主要考虑饵料生物评估、仔鱼发育评估、投放密度、当日水质关键项等问题;③环境控制,指育苗期间的敌害生物、浮游生物、水理化指标控制;④驯食方案,涉及驯食时机、驯食所用饲料、不同时期投料技巧等;⑤疾病防控;⑥分级培育等内容。

  饲料质量问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水产养殖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发展,而最为成功的就是饲料的诞生,饲料解决了两个主要的问题,其一是让鱼长得更快;其二是让生产变得更方便。养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动物进行健康管理的过程,水生动物病害最大的特点就是要预防,预防的措施就体现在养殖的过程当中,但过去的这些年来,饲料关注更多的只是“生长”而忽视了“健康”。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产量的快速增长,饲料厂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各饲料企业开始打“价格战”,甚至部分饲料企业被迫降低质量以价格优势来发展;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饲料原材料价格疯狂上涨,很多饲料企业早已开始选用低价的植物蛋白代替部分动物蛋白直接添加到饲料里,当然,这并非不可取,但想要把植物蛋白转化为能够让鱼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相当复杂的工艺流程,所消耗的资金和精力不如直接选用动物蛋白更为妥当,因此这种植物蛋白不过是为了降低成本,滥竽充数罢了。在这种格局下,黄颡鱼饲料的品质出现了全国性普遍下降的局面。

  此外,为了迎合养殖户对于生长速度的需求,各饲料企业相继推出了蛋白质含量在42%以上的产品,普遍超过了黄颡鱼蛋白质需求(<40%),蛋白质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到黄颡鱼的生长过程。

  养殖水环境问题

  相比之前,现在的养殖水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09年“十二五”规划提出开展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以来,养殖用水的质量就被极大的削弱了。经过年复一年的积累,很多地方的养殖用水富含有机物,已经成为“死”水;加之池塘养殖占主导地位,而池塘又普遍存在深度较浅、底泥较厚、缺少供氧来源等问题,在现有的技术下,需要付出较多的金钱来修复这方面的缺陷,如果没有妥当处理这些问题,对养殖动物生长过程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养殖理念问题

  农业,是一个可以脱贫致富的产业。毫无疑问,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水产养殖业的队伍,目前的市场环境越来越趋于稳定,每斤鱼的利润被流通商控制得越来越固定,很多人不甘于现状,开始投大量的苗、喂大量的饲料以实现更多的产量来赚更多的钱,大家的养殖理念开始出现问题。

  首先养鱼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在一定的水环境中,其环境容纳量是固定的,当超出了这个标准短期内也许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但长期以来就会导致各种不好的现象发生,轻则商品鱼的质量下降,重则鱼病频发死鱼泛滥,在高额的投入成本下,不仅给养殖户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还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弥补的破坏。

  目前的产量已经满足全国人民的消费需求,靠产量取胜的时代逐渐被淘汰,未来需要靠质量取胜,但目前的质量仍是个未知数,很多时候养出来的鱼质量堪忧,这不仅需要养殖户规范自身,更需要各行各业互相地监督,让社会了解到目前的现状,开始关注到质量,给质量一个“说话”的权利。

  水产病害是养殖末端的问题,如果鱼没有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生长环境,将所有遇到的问题都交给渔药来处理,那么病害一旦发生,前面所做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因此水产病害也成为了制约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瓶颈。

  黄颡鱼产业的发展是否已经达到瓶颈期?

  仅就投苗量而言,不会有大幅度增长。黄颡鱼苗种的全国供应量在几年前就已达到300亿尾,但当时的全国年产成鱼尾数大致不足50亿尾,成活率非常不理想。

  目前,黄颡鱼产业的发展确实遇到挫折,尤其是早春大规模死亡,高温季节病害多发,对产业冲击严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黄颡鱼传统产区表现得非常突出,如浙江湖州、湖北荆州、枝江等地,产业不仅没有向前发展,在面积、产量、效益、投入品市场容量方面反而倒退,许多养殖户已弃养黄颡鱼。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正面的因素。近年来,在许多分散、落后的传统渔业从业者退出的同时,新进入的黄颡鱼养殖单元多以规模化的形式出现,这对养殖终端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另一个可喜的现象是,近几年,黄颡鱼养殖终端有越来越多的有专业教育背景的年轻人加入,使产业更具有活力。所以,与“瓶颈期”的描述相比,用“转型期”来定位黄颡鱼产业现状可能更为恰当。

  了解更多:黄颡鱼的发展史
  (“黄优1号”团队提供)

  普通黄颡鱼

  黄颡鱼自然种或称普通黄颡鱼,有明显雌、雄二态性,雄鱼生长速度可达雌鱼的3倍。雌性周年内部分性成熟,310 d后及每年4月,卵巢达到Ⅳ期,成熟后生长缓慢。以自然种为市场主流的时期是2010年及以前,单产低、周期长、差异大。

  这一时期,研究的焦点主要是解决雌性的生长问题。

  全雄黄颡鱼

  为解决规格差异和生长速度问题,研究者们通过性诱导手段获得XY♀鱼,再经多代与XY♂交配或运用雌核发育技术获得“YY超雄”父本,与自然母本繁殖便得到“全雄”黄颡鱼。2011~2016年,“全雄”引领市场主流,黄颡鱼养殖单产提升、周期缩短、规格差异减小,全国年产突破了30万t。

  但是,与自然种一样,“全雄”在育苗存活率、长途运输两个问题上存在明显缺陷,产业发展仍受制于头、尾两极的束缚。因此,黄颡鱼种质需要再次改革。

  杂交黄颡鱼

  能获得子代的黄颡鱼杂交组合很多,如乌苏里拟鲿与黄颡鱼、粗唇鮠与黄颡鱼、长吻鮠与黄颡鱼、粗唇鮠与瓦氏黄颡鱼等,但各有不适合生产的原因,无特别说明情况下的“杂交黄颡鱼”一词均系(黄颡鱼♀×瓦氏黄颡鱼♂)。

  最常见的对黄颡鱼育苗形成毁灭性打击的问题是爱德华氏菌病,主要表现为红头、腹水。该菌经浮游动物感染苗种,因此多年前的黄颡鱼育苗对饵料生物控制技术的要求很高,“发花”存活率普遍低。

  以瓦氏黄颡鱼为父本,黄颡鱼为母本繁殖所得子代,对爱德华氏菌不敏感,能很大程度解决存活率问题。另一方面,杂交子代耐运输能力强于“全雄”,全国范围的输送甚至出口日韩,是对黄颡鱼需求市场的一次重大解放。“杂交”引领市场的阶段从2017年起延续至今,产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2018年突破了50万t。

  但是,杂交苗种市场多年来处于混乱状态,主要表现为:生产零散无规范;多层收购再发出;苗种不足数、体质弱;有其他品种混入等,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苗种品质的要求。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樊启学教授团队的“黄优1号”诞生,2019年获农业农村部新种认证,2021年入选“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也是唯一入选的水产新品种。该品种由经三代以上选育的黄颡鱼母本、经两代以上选育的瓦式黄颡鱼父本远缘杂交而来,具体型修长、颜色鲜亮、生长迅速、抗病力强、适应长途运输的特点,表现出诸多超双亲优势性状[图2]。经广泛实践检验,受到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充分认可。

  “黄优1号”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杂交黄颡鱼,有先天、后天两方面因素。

  先天即遗传因素:作为迄今为止唯一的黄颡鱼选育杂交种,其双亲的生产潜力,在充分保持遗传多样性的前提下,经每代2次、高选择度(0.5%~1%)的多代筛选而得到深入挖掘,优良的遗传性状被锁定,因此,“黄优1号”生产性能的优势与生俱来。

  后天即管理因素:苗种培育过程中一些操作会对未来的生产表现产生影响,如,育苗环境存在强耐药性病原并被动物携带,营养过剩或缺乏导致发育问题,经历过量、多次或错误途径施用抗菌药物等。“黄优1号”的生产厂家,湖北黄优源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最具规范化生产能力的黄颡鱼育苗企业,以完善的制度和可追溯措施作为保障,苗种品质稳定可靠,基本杜绝后天损害。

  调查中,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以及天门市、潜江市的一些以“黄优1号”为唯一苗种来源的规模化养殖场一致表示:从健康角度看,2020~2021年,全省黄颡鱼发病严重,尤其“方块烂身”令人胆寒,但至今尚未见过“黄优1号”出现该问题;从生长角度看,华中地区一般气候条件下,5月中至6月上旬的“水花”,当年10月下旬便可用6寸钢筛售出70%~80%[图3];6月中至7月中旬的“水花”,于次年高价的上半年,主体可用7寸筛售出,少量批次可用8寸筛。


【关键字】: 黄颡鱼  水产养殖  鱼瘟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