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独家报道, “今年广西土塘的投苗量至少下降了30%,或许更多。紧接着动保投入品销量下降、饲料投喂量下降…”走进广西养虾市场,不少业者表达着担忧,32万亩的养殖大产业,在2024年该何去何从? 近期,中国小棚虾产业调研团队走进广西,广西南宁渔之家水产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官通告诉水产前沿,2024年广西传统养殖产业面临着很大的考验,“鱼虾价格走低,而成本在不断增加,整体来看养殖利润非常薄,尤其是去年淡水鱼基本是亏本状态,虾勉强有利润,前提是成功率和产量都要在水平线上。”官通表示,能在广西市场挣到盈利的养殖户,越来越少了。今年,很多到期的塘口都流转不出去,尤其是生产力较薄弱的土塘。 官通广西南宁渔之家水产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01 土塘需要彻底革新,尤其是意识层面 据统计,广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0万-32万亩,仅养虾就集合土塘半精养、精养,高位池,工厂化、陆基圆池和小棚等模式。然而,从成功率、养殖持续情况来看,有业者认为,真正在精细化管理、养殖的面积只有10万亩。 官通介绍,在广西传统的养虾区,很多养殖户的意识还没有转变过来,仍然以从前粗犷式的模式去养虾,比如放苗一段时间后,看到有虾苗存活才开始喂料,或者使用土苗,低端饲料,不用或者少用动保。“土塘模式在广西的占比很大,在小棚进驻前,是绝对地位,但是现在真的需要彻底革新,尤其是意识层面的。”官通表示,现在虾价已经在走低,养殖利润的削弱让土塘竞争力“雪上加霜”,仍有一部分养殖户在盈利,这部分养户一定是高端投入品的用户群体,看重产品品质和投入产出比,“但是今年很多人开始降低投苗密度。” 在高涨的养殖成本压力下,降低密度似乎成了行业的共识。据水产前沿走访市场了解,很多养殖主产区比如福建、粤东、广西,都开始主动去产能。“现在是过渡期,观望状态,如果投入高了,鱼价低了,我们就被套牢了。”同场交流的养殖户陈总说到目前很多塘口都在调整了放苗节奏和放苗密度,少投苗比空塘好。 02 行业进入快速洗牌的 下半场,品质还是通关秘籍 “今年是渔之家成立的第十周年,我们还在为行业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说起后续对市场和自身的规划,官通直言,在迷茫、谨慎之余,要更多的坚持。 据了解,渔之家去年推出专为小棚虾等高密度养虾模式的产品“棚虾壮”在市场得到了良好的反馈。但为何没有得到全面的铺开,他表示,市场的竞争实在太大。除了要有差异化的产品,养殖户还需要及时的服务,“现在很多养殖户对动保投入品的理解是存在空白区的,这跟很多外行人进入养殖行业有很大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对企业产品力和服务力的考验也多了很多。”此外,加剧的价格内卷、园区的门槛都对中小型动保企业设立了“生存考验”。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在坚持做好产品,以及为养殖户的效益做保障。”官通表示,现阶段行业从养殖户到动保公司、饲料公司,都在快速洗牌,只有获得品质认可的产品才是通关的王牌。 “等到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有养殖规划理念的养殖户被时代筛选下来,群体壮大起来,就是品质产品和企业发展、壮大的时代。”官通说道,相信很多业者也对这个时代翘首以盼。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尽管小棚虾从江苏到广西,只用了2年时间就成功复制,单棚产量还达到了与江苏差不多相当的水平,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肝肠孢虫、弧菌性疾病,包括高致病性弧菌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性弧菌、哈维氏弧菌等,依然狠狠扼住广西小棚虾发展的咽喉,还有地下水限用、尾水治理、种苗质量等等问题,为此,水产前沿举办2024中国小棚虾养殖大会(钦州站)暨第二届中国小棚虾养殖展,邀请行业专家、一线养殖者和优秀企业人员共聚,围绕小棚虾产业的生存与发展议题展开深入探讨。6月,我们在钦州等你!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