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独家报道, 南美白对虾亩产量达到700-800斤,收益可以高达13,000元!这就是在“盐碱地”养虾的模式,已经有若干成功案例,很多人已经盯上了! 我国盐碱地资源丰富,但长期被视作难以利用的土地。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盐碱地正在展现出其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巨大潜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室主任来琦芳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功将盐碱地改良为水产养殖空间,将白色盐碱地变为鱼米绿洲,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不仅为盐碱地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水产养殖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那么,盐碱地如何成为新的养殖空间,如何进行水产养殖,又如何推广该资源?带着这些问题,水产前沿特地邀请了来琦芳研究员来一探盐碱地水产养殖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室主任来琦芳研究员(中) 水产前沿:据了解,我国盐碱地资源丰厚,但大众对该资源的理解还较弱。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下盐碱地如何改良成为新的水产养殖空间,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来琦芳:在自然界中,盐碱地和盐碱水是相伴相生的。盐随水来,盐碱地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盐碱水,因此有盐碱地的地方一定会有盐碱水的存在。我国拥有庞大的盐碱地资源,近15亿亩的盐碱地在世界上位列第三。然而,在农业上,由于盐碱地和盐碱水的不可利用性,它们长期基本处于荒废状态。而在渔业上,曾有人尝试在盐碱地上引入海水养殖水产品,但养成率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养殖积极性,使得他们普遍认为盐碱地不适宜进行水产品养殖。 基于此,研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分析发现,海水和盐碱水是两大类的咸水。除了盐度不同,各地海水中的离子比例都是恒定的。而盐碱水的来源则多种多样,其化学成分和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路两边的盐碱水或许是两种类型的水,可能出现路一边能用于养殖而另一边却养不成的情况,造成了养殖户的认知误差而放弃养殖。 在深入研究中,团队成功发现了影响盐碱水养殖的关键制约因子,可以通过水化学分析化验,精准判断特定地区的盐碱水是否适宜进行水产品养殖,并具体建议适合养殖的鱼类或虾类品种。由于不同水产品的生长习性各异,团队接下来将专注于研究水域与养殖品种之间的适配性,以期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养殖策略,提高养殖成功率,并实现对盐碱水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2023年12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盐碱地水产养殖用水水质》(GB/T 43563-2023)国家标准,该标准自2024年4月1日正式实施。该国家标准可以为养殖户在盐碱地上进行水产养殖提供权威、科学的指导性规范。 水产前沿:以对虾为例,改良后的盐碱地的亩产可以达到多少?请以实际案例展示盐碱地对虾养殖取得的成效。 来琦芳:从养殖产量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建议盲目追求高产,因为稳产更有利于长期和可持续的发展。内陆地区的盐碱水养殖与沿海地区的海水养殖存在显著差异,盐碱水无法直接排放,以避免周边土壤次生盐碱化。此外,内陆地区光照时间长等气候条件,使盐碱池塘养殖用水调控难度远大于沿海地区。因此建议采取稳产的养殖策略,而非片面追求高产量。这样不仅能有效利用原本荒废的盐碱地资源,还能为当地农民提供一种可行的经济收入来源。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内陆地区的盐碱地土地等成本低,且虾价具有一定的优势。相较之下,沿海地区的塘租、水质调控等养殖成本较高,相同产量下虾的利润空间较小。因此,在内陆盐碱地养殖,我建议养殖户将目标产量设定在300-500斤之间,在养成率良好的情况下,产量也可达到700-800斤。根据当前的成功案例,内陆盐碱地养殖一亩地的收益在3,000-5,000元之间是完全可行的,而在条件更佳的情况下,收益甚至可以达到13,000元,充分证明了这种养殖模式的潜力和成效。 水产前沿:以当前的技术,目前盐碱地还适于养殖哪些水产品种? 来琦芳:在农业中,盐碱水的盐度确实超出了常规农业灌溉的标准。然而,对于渔业而言,这样的盐度并不高,可以养殖多种耐盐碱的大宗淡水鱼,包括草鱼、鲤、鲫、鳙等。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扩展养殖品种,目前加州鲈、鳜鱼等淡水鱼在盐碱地中的养殖已初见成效,也有不少成功案例。 盐碱水养成的鱼在品质上有一定的优势。经研究对比发现,这些鱼的蛋白含量,尤其是胶原蛋白含量,相较于传统养殖方式下的同类鱼更高。盐碱水养成的鱼肉质更为紧致、富有弹性,口感更佳。更重要的是,其所带有的土腥味明显减少,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因此在市场上获得了更高的接受度和认可。 水产前沿:请您展望下未来盐碱地渔业水产养殖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来琦芳:将盐碱地开发成一个新的养殖空间,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们迈向了更为深远的第二步——与盐碱地治理、农业种植相结合,共同构建出渔农综合利用模式。 在盐碱地开展因地制宜的水产养殖工作,我们注意到通过水产动物对土壤的搅动作用,有助于土壤中更多的盐碱成分释放到水体中,进而降低土壤的盐碱含量,为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创造有利条件。此外,水产品产生的粪便自然成为了土壤的有机肥料,不仅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和肥力,还对盐碱地起到了改良作用,明显降低了原土壤的治理成本。由此,渔农综合利用模式可以防止农田次生盐碱化,从而保障粮食的安全和供给。 然而,盐碱地的养殖盐碱水通常不能随意排放,这就要求我们考虑将水中的有机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为此,团队正积极研究各地的实际情况,因为国内盐碱地分布广泛,涉及近20个省市自治区,各地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等各不相同。我们努力打造多样化的渔业综合利用方案,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以期实现盐碱地的有效治理,并推动渔农综合利用模式的深入发展。这种模式有利于水土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水土一体化的生态循环体系。 水产前沿:对于盐碱地渔业水产养殖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或警示? 来琦芳:在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上,很多人对盐碱水的认知不足。盐碱地,这片看似被遗弃的土地,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水产养殖潜力。不同于传统农业对水的需求,水产养殖在盐碱地上的发展并不需要与农业争夺淡水资源。 盐碱水,这一在农业上被视为“废水”的资源,对于水产养殖来说却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开发利用中,许多人在面对盐碱水时,会习惯性地将其与海水相提并论,甚至试图通过添加海水晶来模拟海水环境进行养殖。然而,这种做法不仅忽视了盐碱水自身的特性,还可能带来生态上的潜在危害和养殖成本的增加。 事实上,盐碱水为某些水产品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国内已经成功地在盐碱地上养殖了南美白对虾等多种水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开发盐碱地水产养殖时,应充分了解盐碱水的特性,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同时,我们也应加强盐碱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