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独家报道, 当下,最困扰养虾人的仍是行情问题,但伴随而来的生产问题也同样让人头疼:空塘还是继续养?什么时候投苗?养殖密度放多少? 显然,这些问题都与种苗板块有着密切关联。如东小棚,作为国内对虾产业的重要组成,其生产计划有着指引意义。此次,笔者从如东苗种板块切入,借以窥见如东小棚乃至全国小棚的变化。 养户降低预期,减少投苗 据了解,如东养殖群体早已经正视市场变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自主减少投苗合理生产,而今年上半年该趋势越发明显。相比往年动辄7万尾/棚的投苗密度,2024年春造虾大部分养殖户多在5.5万尾/棚,以求更大规格和更高成功率。同时,养殖户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从追求高利润、高回报转变为随行就市、适价出虾。 即便积极应对,但养殖业所面临的风险来自多个方面的。今年上半年气温不稳定,低温期持续时间长,导致小棚锅炉虾成本剧增,利润空间大幅缩减。也因此,养殖户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下半年的生产,希望届时以高成功率和顺利生产来盈利。 产业压力波及每个板块 当前的产业困难会影响每一个环节,苗种企业也不例外。据不完全统计,如东苗种市场容量有明显缩减,幅度约有20-30%。当地业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生产计划调整,投苗量大幅降低的缘故;二是因为上半年补苗养殖户减少,养殖失利就没有继续投苗;三是因为部分养殖户修整塘头,没有生产计划。 也因此,终端养殖缩量导致苗种产能过剩,市场竞争也就显得格外激烈。“降本增效”不单单在养殖层面,企业同样也面临着这个挑战。再加上上半年受天气影响而堵苗,出成率下降、苗种成本上涨,让当地苗企面临着生产运营双重压力。可以预见,上半年小体量的苗企基本难有盈利,即便是规模苗企,其经营压力也非常大。 苗种生产难有计划性 市场变化不仅给企业经营带来影响,对苗企来说,更麻烦的是生产没有了计划性。虾苗不像其他产品,生产后可以妥善地仓储保存。过去,市场有非常明显的投苗高峰,苗企可以用严密的生产计划和匹配的市场需求来减少和规避虾苗的仓储损耗和留存问题。但如今,市场高峰越发不明显,养殖户投苗失去计划性。 这种市场现状让苗企陷入了两难境地,虾苗生产量多了将承受成本压力,损耗风险大;虾苗生产量少了将错失市场机会,容易导致客户的流失。显然,在这个行业的变革时期,尤为考验企业的内功。 关于如东市场的多种看法 海南海生水产种苗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德玲表示,2024年如东的春造小棚虾仍然面临着严峻考验。其中,锅炉虾的盈利难度更大,因为今年遇到了较长时间的持续冷空气,导致加温时间长、成本高,整个养殖的成本线也随之拉高。下半年如东养虾人的投苗积极性大概率会受到6月份的虾价影响。当然,即便虾价持续低迷,养殖户也会继续养殖,只不过会降低养殖密度、降低生产投入、调整生产策略。但总的来说,对虾仍是非常成熟且优质的养殖品种,相信产业变革过后会迎来新的发展。 海壹种苗江苏如东致源苗场总经理邵建华表示,优质资源始终是稀缺的,如东小棚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也不会因为阶段性困难而快速衰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洗牌重组和资源再分配必然存在,要坚持到最后才会是赢家。我们作为苗企,最重要的还是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稳定的虾苗,为对虾的顺利养成提供一份助力。 海川水产博翱虾苗负责人姜伟强表示,虽然今年上半年如东市场投苗量下降明显,但我们对下半年的预期要比上半年稍好一些。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秋造虾投苗密度普遍都会高一些,另一方面是上半年翻新、修整的小棚会投苗。而且,小棚模式暂时还没有挖掘出比对虾更适合的养殖品种。基于各方面考虑,养殖户下半年还是会继续正常生产,但生产节奏可能会与往年相差甚远。 海南海联水产种苗有限公司如东负责人苏安武表示,今年如东市场上半年确实不顺利,不仅养殖户如此,苗企同样也是。所以,这就更加考验养殖户以及各个企业的生产思路和应对策略,一旦选择错误将面临血本无归的情况。当然,养殖市场自发减量后有利于行情回升,届时下半年虾价或能够呈现稳中带涨的趋势。 养虾业面临挑战和变革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当下养虾业正处于变革时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但也不必过分悲观,行业洗牌重组和资源再分配是必然过程,而消费市场的需求一直存在,养虾业也将一直存在。同时,养虾人也正在积极面对行业变化,探索破局之路,如东小棚模式与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罗氏沼虾等品种的结合尝试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下,更需要养虾人和企业共同努力,汇集行业智慧,才能在变革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基于此,中国水产前沿展(CAE)和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国小棚虾养殖大会暨第九届江浙虾友会、海南虾苗推介会、第二届中国小棚虾养殖博览会”,以“降本·提质·增效”为核心主题,广邀虾业业者,共同探索未来。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