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原创报道, 国内外市场对优质、高端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赋予了冷水鱼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种源突破、养殖模式创新、构建产业链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冷水鱼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来的发展机遇,但也有些新的产业困难和挑战亟待大家探讨解决。 2024年8月15-16日,“2024中国·冷水鱼产业链大会”在云南昆明拉开帷幕。大会由水产前沿、农牧前沿、云南农业大学主办,中国水产前沿展联合主办,山东微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金牌赞助,四川众联合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银牌赞助,并获得了全国水产学会冷水鱼专业委员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贵州省渔业协会的大力支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解绶启,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云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段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范源洪,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毕保良,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王云峰,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省高原湖泊修复评估工程中心岗位专家范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绍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徐革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胡红霞,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杨明举,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张效平,贵州省渔业协会秘书长王立强,浙江康牧动物保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金瓶,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冷水鱼养殖事业部总监熊卫,四川众联合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岚,通威农发公司天邦特区水产技术总监、通威研究院天邦特区分院院长陆裕肖,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姚兆祥,爱乐水产(青岛)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小洁博士,云南阿穆尔鲟鱼集团石振广博士,云南滨鲲中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甘智超,重庆市涌泉冷水鱼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盟,滇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建友,昆明倘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春林,门源县佳联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佳萍,贵州鲟英汇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大庆以及四川润生、金平悠然、四川冷水鱼农业、贵州现代渔业、六盘水水投、云南海航水产、盐边县永生水产、丽江秀丽山川、湖北兴宜、甘肃刘家峡;思凯汀、漳州统一、昆明恒大、嘉吉饲料、拜欧玛、海大集团、澳华集团、粤海集团、广东德宁、江苏天参、威海金牌生物、厦门嘉庚、斯特佳、贵州船牌、中国水产等近200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到场。 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王云峰致辞 云南农业大学校级领导、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范源洪致辞 水产前沿总编罗丹致辞 精彩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毕保良主持 报告主题:《着力打造冷水鱼产业集群,努力构建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 报告人:二级研究员、云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段钢 冷水鱼产业作为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开启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体现中国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 段钢指出,冷水鱼产业可通过推广绿色养殖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降低渔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云南省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发展高端冷水鱼”作为首要重点任务和开放合作八大工程之一,其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报告主题:《虹鳟全产业链发展概况及展望》 报告人: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徐革锋 徐革锋强调,未来,耐高温品种将成为泛太平洋地区养殖产量跃升的关键,“向海图强”将是我国虹鳟产能突破的方向,助力中国海水虹鳟产能跻身海产虹鳟世界前五!但同时,行业也面临种质资源受限、育种技术滞后、缺乏示范性高效养殖模式等难题。 基于此,徐革锋从品种培育、育种技术、疫病防控、饲料营养、保鲜加工、设施装备等方面介绍了当前虹鳟产业的创新研究进展。如“全雌1号”、“水科1号”等优良品种,打破国外种源垄断;自主研发三倍体制种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全球首制10万吨级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于2022年正式运营…… 未来,虹鳟产业也将在种业、养殖模式、营养病害、保鲜加工、设施装备等方面进行突破,实现产业链各环节均衡盈利,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并引导虹鳟育种市场化、商业化,保障虹鳟深远海养殖可持续发展,推动鲑鳟产业转型升级,这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辟产业新赛道,催生发展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 报告主题:《鲟鱼育种现状及展望》 报告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胡红霞 我国鲟鱼产业起步晚,发展快,其中,北京是是鲟鱼产业化的发源地,也是鲟鱼苗种的重要产地。胡红霞表示,国内当前已构建了杂交育种,家系选育,雌核发育,性别控制,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分子标记辅助种质鉴定等鲟鱼综合育种平台。以生长性状基因组选择为例,相比传统育种方法,选择准确性提高了6.9%~12.4%。未来,液相芯片、智能化育种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成为方向。 同时,鲟鱼本身的肉皮骨等均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保健功效。2021年中国所产鱼子酱近90%都出口到了国际市场。随着国内市场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国内消费量将飙升至100吨。因此,胡红霞认为鲟鱼产业开发具有较大潜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报告主题:《虾青素的发展现状及在鲑鳟鱼养殖中的应用》 报告人:浙江康牧动物保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微研)董事长杨金瓶 左旋虾青素具有提高免疫,增强抗应激,帮助着色等功效,其抗氧化力是维生素C的600倍。基于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学等现代生物技术,山东微研已建立集菌种设计优化、发酵与提取、产品应用于一体的技术平台,成功实现虾青素的产业化,具有成本低,生物活性高,绿色制造等优势。 据不同虾青素在虹鳟应用上的实验数据显示,微研虾青素产品在与化工合成虾青素和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对比中抗氧化效果最好,并且能够显著提高虹鳟鱼的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目前,山东微研虾青素成品有2%、5%两种含量,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规格,为水产养殖赋能。 报告主题:《中国鱼子酱的历史、今朝和未来》 报告人:云南阿穆尔鲟鱼集团石振广博士 鱼子酱历史悠久,在海内外素有“黑色黄金”的美誉。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鲟鱼养殖的兴起和鱼子酱制作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使得鲟鱼子酱的生产更加高效和标准化。当前,中国养殖鲟鱼储量位居全球第一。 石振广表示,在资源优势、技术进步、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国内鱼子酱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参加国际食品展览、线上线下营销活动、与时尚、艺术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等方式进行国内外市场的推广普及,进一步提高影响力。 报告主题:《虹鳟养殖项目投资风险和机遇》 报告人: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云南滨鲲中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甘智超 目前,鲑鳟鱼市场面临着苗种依赖外进,饲料和人工成本高且持续增长、价格波动较大、对科技水平要求高、易受疾病和自然灾害影响等的投资风险。 但同时,甘智超指出,国内外鲑鳟鱼市场存在较大供需缺口,据预测,2030年,中国市场的鲑鳟鱼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1万吨,较目前相比,有超10万吨的增长空间。其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因此,养殖户应当审慎选择,畅通信息,提高科技支撑。 报告主题:《冷水鱼饲料发展浅谈》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解绶启 冷水鱼产品对高品质饲料的需求包括提高生长速度、提高水质、提高产品品质,如何降低成本的同时满足目标。解绶启认为,应当关注影响冷水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各种因素,如不同品种/系、不同模式、不同环境条件以及不同养殖目标,从而形成更加精准的养殖方案。 解绶启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对各种因素下冷水鱼养殖的全面分析。以养殖模式为例,不同养殖模式下虹鳟对饲料营养成分吸收存在不同差异;以养殖目标为例,饲料中添加虾青素、海藻可改善虹鳟肉色;添加红法夫酵母可改善虹鳟生长和肉色;添加南极磷虾产品对施氏鲟鱼子酱品质会产生影响等。 报告主题:《中国冷水鱼饲料发展概况与提质增效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报告人:爱乐水产(青岛)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王小洁 2022年下半年,因鲑鳟鱼价格快速上涨,引发投资养殖的小高潮,饲料的销售也随之扩大,涌现出很多生产冷水鱼饲料的企业。国内饲料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但因市场容量不大,不足以支撑饲料厂专门生产冷水鱼饲料。 王小洁指出,冷水鱼饲料未来提质增效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尝试新的蛋白源,如昆虫蛋白、菌体蛋白等;2、根据养殖方式的不同需要做相应调整;3、开发和使用鲑鳟鱼循环水专用饲料;4、开发和使用功能性饲料;5、开发银化饲料…… 报告主题:《冷水鱼养殖精准控温》 报告人: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冷水鱼养殖事业部总监熊卫 浙江青风是一家具有18万套/年控温设备生产能力的设备制造商,也是工农业领域磁悬机组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厂家。其降膜式蒸发技术、高性能新设计抗冻换热管、最新的CAD/CAM设计加工等技术保障青风磁悬浮冷机对比普通冷水机组具有“安全”、“节能”的双重优势。数据显示,其产品可节能50-80%,精准控温±0.1℃,保障出水温度2℃。 熊卫以安徽某鲟业公司为案例进行分享,通过将磁悬浮冷水机组与螺杆式冷水机组相结合,既降低了项目初期投资又实现了节能,且利用尾水废热给水体降温,减少主机运行时间,同时,使用远程监控系统,用户只需坐在电脑面前便可查看运行参数,提高管控效率。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一:2024年中国冷水鱼养殖现状与流通行情探讨 主持人: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效平 圆桌讨论二:2024中国冷水鱼全产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主持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解绶启 更多精彩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