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4日,海南罗非鱼产业可持续发展高级研讨会暨罗非鱼国际采购商海南考察交流会在海口市新埠岛星海湾豪生酒店举行。会议由可持续渔业伙伴组织与海南省水产流通加工协会主办,可持续渔业伙伴组织(英文简称SFP)总裁Jim cannon、海南省水产流通加工协会会长林生、海南省水产研究所王德强主任及国外采购商和零售商、国内养殖户、饲料厂、加工厂代表共约60人参加会议。 3号国外代表团考察了海南种苗场、养殖场以及加工厂。4号的论坛上,林生会长和海南省水产研究所王德强主任介绍,海南罗非鱼年产量约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88%,罗非鱼出口4.8万吨,约占海南水产品出口量的80%,2011年底,海南共有45.6万亩罗非鱼养殖面积,且逐年增高。美国著名水产采购商Santa Monica公司的Mary Smith反映:“美国人很喜欢海产品,食品安全与来源可追溯性受到加工商、采购商的重视,食品生产环节的认证能指导顾客消费。”SFP总裁Jim Cannon以智利三文鱼爆炸性增长后病害爆发导致产量陡降的灾难性失败说明了水产养殖改良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应用养殖区位管理降低供应链风险的要点。 下午的圆桌会议上,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处长覃学友等与会人员同主办方共同探讨了SFP在中国的工作开展方式与可行性,并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SFP中国区项目经理韩寒表示,将和认可的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建立合作备忘录(MOU),计划于11月罗非鱼论坛进行发布,年底初步建立海南区域档案,并诚邀罗非鱼行业各方配合与支持。
论坛讨论: 至少半年到一年,欧美市场经济不会有多少起色 9月4日,由SFP(可持续渔业伙伴组织)主办的罗非鱼高级研讨会如期在海口举办。席间跟国外一大型采购商做了交流(感谢SFP工作人员韩寒女士充当翻译),有几个信息点可以跟同行分享: 1、目前国际市场上诸多以“可持续发展”为旋律的多项认证,但国内加工企业、养殖企业通过认证后,其产品并不能因此而获得高价,那中国企业开展认证的动力源自哪里? 对方的回答:国外的零售超市等渠道有分级别,比如沃尔玛这类平价超市,它的产品定价较低,其采购的罗非鱼以低档低价为主;按这样的一种销售渠道,即使中国企业通过认证,也是不可能由此而获得高价位的采购订单。但是,通过可持续类认证的企业产品,它有可能被以卖高档海产品的零售渠道看中,这时便能获得高价位。 2、怎么看待中国罗非鱼价格从去年底至今持续低迷这个问题。 对方的回答:去年野生鳕鱼捕获量增加25%(鳕鱼跟罗非鱼都是白肉鱼,存在竞争关系;但作为自然资源,接连两年高产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这是判断罗非鱼后期走势时存在的一个变数)。另外经济形势不好,消费者可能将水产品消费排在后面,从而减少了对水产品的消费(就好比中国人日常习惯吃猪肉、鸡肉这些,鱼相对靠后)。越南鲶鱼作为一个新品种,零售商觉得会比较容易吸引消费者,因此采购商也会采购一部分越南鲶鱼。 3、国外罗非鱼消费市场何时能提振? 对方的回答:我们的判断是至少半年到一年,欧美市场经济不会有多少起色。 在会议举办的前一天,9月3日十几名国外采购商、零售商前往勤富养殖基地及加工厂参观。吃饭时勤富公司用罗非宴招待了这些外宾,有清蒸罗非、酸菜鱼等等。有一个采购商品尝后觉得很新鲜,罗非鱼在欧美白人消费市场就是以鱼片形式销售,比较单一,消费市场也可能存在消费疲劳心理。因此该采购商认为中国罗非鱼加工企业可以尝试做些有意思的产品,比如酸菜鱼这类,让国外消费者对罗非鱼重新认识。韩寒问上述采购商,如果加工企业做酸菜鱼半成品出口时是否愿意采购,对方笑着说很愿意。这个采购商也提到,让消费者了解这条鱼、这个产品所包含的故事,比如这条鱼来自一个很美丽的岛屿,这个产品生产过程多有意思等等,这个便是这条鱼或是产品与其它鱼跟产品的区别所在,这就是品牌。 中国水产频道网友“较真的水货”: 半年到一年,看谁能挺过去了。持续的低迷,估计是逼着立体养殖的普及呢。 中国水产频道网友“any”: 其实今年还是存在一些变量,一是今年上半年投苗量的减少,包括养殖频率的减少,整体供应量会有较大幅度下滑;二是野生鳕鱼捕获量今年丰收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是自然资源,去年的丰收也是多年资源保护的结果。所以,即便是欧美经济短期内或较长时间内难以恢复,也并不一定就说明明年的行情会比今年差。还是拭目以待吧。
相关新闻链接: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水产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