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进隆 刚从菲律宾回到马来西亚的霹雳州淡水鱼公会署理主席陈进隆表示,当地的鱼类售价一般都比马来西亚高50%,如此昂贵的价格下其销售数量竟是马来西亚的30倍,而且质量也不是顶好的,这不得不让人称奇了,葫芦里到底卖着什么样的药呢? 淡水鱼消费市场小 原来菲律宾有9千万的人口,且多数为基督徒,当地教徒每周五、六及礼拜天有着圣周(Holy week)的习俗,在这3天里,基督徒只吃鱼肉,加上该国生产的顶级鱼类都销售海外,只留下次等的水产品,这却造就了菲律宾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就算是一个小规模养殖,产量都以数百吨计算,这实在叫大马业者羡慕。 反观马来西亚的淡水鱼消费市场有高达95%是华人。别以为这是个可观的数据,纵然本地拥有2千8百万人口,当中有25%是华人,而华人中又有半数左右不吃淡水鱼,所以剩下350万人的消费市场。因此大部分的大马养殖户销售目标锁定在这350万人口的市场,打着红海战术,彼此间争个你死我活,以降低价格获取自己在市场的优势。 这种恶性循环的降价斗争,终于使大马在去年爆发了令养殖意想不到的局面。去年罗非鱼价格掉至6.50令吉,部分业者就在斗争中被淘汰出局。 促业者敬业乐业 如何提升自己在市场上的优势,是养殖户或是其他业者最为看重的。 陈进隆指出一般的大马养殖户受教育程度不高,往往在生产过程中盲目的追求目的,而不明白当中的原理及应用。他举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目前部分的业者在养鱼前仍不重视养水的重要性,一旦把鱼苗购回后,直接把鱼苗放入“干净”的水中,翌日,鱼苗全部死光。业者往往质疑供应商售卖劣质幼苗,殊不知自己才是元凶,“干净”的水并不适合鱼苗生长。 他表示马来西亚水产养殖业发展仅有数十年历史,加上一般养殖户受教育程度不高,以致国内发展受限。曾几何时,他听过无数人说,“找不到工作,就养鱼吧!”令他哭笑不得。他指出养殖是一门永无休止的学习,奈何本地许多人只把它当成是一种牟利的管道,又或是一种工作,无法成为西方国家所说的“事业”。 鼓励业者产销合一 他甚为感叹的表示霹雳州有高达90%的养殖户在非法土地上发展养殖作业,虽然在生产成本上可省却土地成本,并且可利用“低价”打倒对手,竞争淡水鱼供应市场,却得冒着被政府取缔非法土上作业的风险,况且在这“红海”领域上竞争,始终市场有限,要打入“蓝海”市场就得事先在正规合法土地上遵照各认证需求,如最基本的HACCP。 陈进隆一再表示目前大马水产供应模式已不合时宜。一般而言,养殖户生产鱼之后,中间经过二手盘商、批发商才落到消费者的手里,虽然部分二手盘商在产销链上省略批发商直接供应市场,但仍会影响养殖户与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他格外推崇台湾产业界中的“产销合一”,开拓下游,保障自己的利益。 所谓的“产销合一”是直接把商品从生产者手中流通至消费者手中,这是最简单又最短的流通渠道。举例说明,如一个提供火锅料的供货商,为了避免生鲜产品滞销,所以开了火锅店,提供上乘的火锅料及优惠价格,在市场上大大的提升竞争力。 盼农友提升技术 越南在90年代严重缺乏白米,政府拟在5年内解决粮供问题,致力发展稻耕,奈何却衍生另一个问题,就是国内屯积太多米糠,因此把米糠作为水产饲料,发展红罗非及鲶鱼养殖,如今养殖业已经成为了越南的重要产业,造就了当地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对此美事,陈进隆津津乐道。 马来西亚本地的业者起步难,数十年来遵循着自己的脚步进行,闭门造车;对于外界养殖技术的变化不闻不问,为此,陈进隆觉得本地业者应多学习养殖上的科技,以技术在国际水产市场上一决胜负。他指出如果没有罗非鱼,大马水产养殖业难以维持,主要乃因为本地养殖品种不多,且技术无法跟进时代潮流。 总是走在大马养殖领域前列的陈进隆表示,通常政府的津贴或援助无法真正帮助养殖户,反而应该利用管制,让农友在此过程中不断自我提升,满足潮流需求。 最后他一再勉励本地业者应不断向上,共同发展本地水产养殖业。(文/图 知行)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