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种子到种业,有多远?

2012-10-27 08:32| 发布者: Say-say| 查看: 18005| 评论: 0|来自: 《水产前沿》杂志

摘要: 种子,是任何一个农业品种之所以能成为产业的源头。其中,水产业在近几十年快速发展期间,鱼类养殖苗种尽管有不同程度地提升,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坦言,过去说的“种质工程”就是选种育种,挖掘 ...
  种子,是任何一个农业品种之所以能成为产业的源头。其中,水产业在近几十年快速发展期间,鱼类养殖苗种尽管有不同程度地提升,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坦言,过去说的“种质工程”就是选种育种,挖掘和创制新品种,范围比较窄;而种子工程可以涵盖繁育和选育,放大了就是建树种业,但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到。那么,我们离真正的水产种业,还有多远?
  
  事实上,1972年全国水产育种会议召开之后,鱼类育种便进入了新阶段。截止2011年底,全国通过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共109个,但不管是在科研还是应用推广上仍较为分散。
  
  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的背景下,9月27日青岛举行的“鱼类种子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论坛也恰恰成为汇集行业精英和智慧的平台,迈出了现代化水产种业的第一步。
  
  目前鱼类养殖苗种存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苗种供应方式。其中包括完全依赖天然资源型(如鳗鲡、苏眉等鱼种),半人工型(不养亲鱼,买卵育苗)和全人工型(亲鱼和苗种良种化培苗)。二是亲鱼、苗种质量控管缺失。真正鱼类原、良种场太少,起不到主导作用;缺乏原、良种质量检测技术和种苗场的评价机制;亲鱼、苗种生产、销售许可证制度流于形式。
  
  在我们看来,或许这些存在的不足正是行业人再出发的新起点。因为真正之种业形成需要的不仅仅在于育种理念和技术,还在于行业人彼此开放的心态和信息的交流与整合,且需要在每个为之努力的人心中,有一股正能量在。
  
  种业建立需要务实的育种理念和技术。可以看到,近几年一些水产新品种在选育上可谓百家争鸣。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刘汉勤研究员等,利用性转、雄核发育与分子标记结合的技术路线,2010年培育出黄颡鱼“全雄1号”新品种;中国工程院刘筠院士等,利用湘云野鲤为父本,红鲫为母本,通过无缘杂交获得了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再与二倍体日本白鲫和二倍体鲤鱼杂交分别获得了不育的三倍体鱼——三倍体湘云鲫和三倍体湘云鲤;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研究员从筛选出的少数银鲫优良个体经异精雌核发育增殖、多代生长对比养殖试验评价培育出异育银鲫“中科3号”……
  
  雷霁霖认为,选育方法各有千秋,对不同品种不刻意力推某种方法,因为品种不同选育的方法也可以不同,应该因种制宜,通过实际应用选择相宜的方案和工艺作为自己的标准,有的放矢。但是,传统的选育方法仍然是基础的基础,决不可动摇,更不能放弃。
  
  种业形成需要整合行业信息之平台。通过行业论坛和行业媒体整合行业资源,梳理行业中最为前沿的成果,同时以企业为主,集产学研——育繁推——科工贸为一体的种业新思路,使科研之成果快速被行业认知与应用。
  
  今年是大菱鲆引种20周年,相比于其他品种,多宝鱼引进的时间虽短,却建树了一个稳定的新产业,成为海水良种引进的典范,这和引进之时与国外的沟通、鲆鲽体系建立之后的产业间交流密不可分。
  
  种业发展需要正能量。水产繁育场虽多,但规模小,分散,没有大型苗种企业和公司,苗种质量参差不齐,不稳定。好在近几年,一些其他环节的水产大型企业正在涉及水产种业,他们意识到了种业是行业的源头,种业若难做大做强,其他环节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很难再向前。这种从种业看到整个水产业未来的眼光和行动,正是行业所需,正是推动行业一路前行的正能量。(林晓彬)
 
《水产前沿》杂志11月刊卷首语,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