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绿弧菌或是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主要“凶手”

2012-11-18 08:04| 发布者: Say-say| 查看: 42584| 评论: 1|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www.fishfirst.cn

摘要: 11月17日,在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分会、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宁波大学、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承办的第八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分享 ...

  ——第八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学术研讨会宁波召开
  
  中国水产频道讯 厦门附近的斑节对虾好养,汕头以南的斑节对虾很难养,原因有可能是它们属于不同种;可作为观赏的“清洁工”鞭藻虾具有一种在动物中少见的雄性先熟雌雄同体繁殖系统;未来我们餐桌上吃的鱼类都将是养殖的品种,野生品种将很少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11月17日,在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分会、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宁波大学、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承办的第八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分享了他们在虾蟹养殖上的研究成果,共有来自全国各地近200人参加此次盛会。

 

 


  
  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研究员、台湾大学系统生物学中心罗竹芳教授、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王春琳教授等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与会者围绕健康养殖、营养与饲料、遗传育种等专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要养出更多的水产品,解决鱼粉短缺问题是关键。麦康森院士举出一组数据:“实验中对虾饲料中鱼粉含量降低到11-12%,成本降低23%,与鱼粉含量26%左右的对虾饲料相比,养殖效益相差无几。”麦院士说,未来杂食性的对虾完全可能不吃鱼粉,因为对虾也在适应鱼粉含量越来越低的饲料。
  
  对虾产业可持续的发展,不仅需要在饲料上下功夫,如何控制病害提高养殖成功率也是当前迫切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台湾大学罗竹芳教授在题为《以系统生物学之研究策略探讨白斑病毒与虾宿主之交互作用》的报告中为业界阐述了白斑病毒造成对虾死亡的机理:白斑症病毒具有抗氧化防御系统之能力借以平衡活性氧化物质造成伤害;活性氧化物质浓度随着感染事件而减少极可能是因为细胞内强还原剂浓度增加进而平衡细胞中氧化压力的结果;白斑病病毒在感染初期诱发宿主暂时性改变糖类代谢的途径,以无氧代谢为主,使得乳酸大量累积,造成宿主细胞大量营养物质的消耗,借以维持高效率的合成反应,进而提供病毒核酸物质的合成;白斑症病毒正是诱发虾类细胞内活性物质产生并促进上类似代谢途径改变的形成。

 


  
  对于对虾白斑综合症的防控,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在大会再次提出,通过推行鱼虾混养模式能有效切断白斑综合症的病源,降低对虾的发病率。采取生物防控技术,就是在虾池里投放一定规格、数量的草鱼(低盐份虾塘)或石斑鱼、军曹鱼(高盐分虾塘)等,通过鱼吃病虾,可有效控制对虾发病传染而导致大面积死亡。 “病毒在游离状态下只能是潜伏感染,而真正的感染途径是经口到消化道,因此,鱼吃掉死虾后,防止活虾吃死虾从而切断的病源。”何建国教授解释道。
  
  业界普遍关注的对虾养殖早期死亡综合症(EMS),海南大学赖秋明教授的研究表明,患病对虾肝胰脏弧菌数量在100-300万菌株/克,其虾池中弧菌总数通常在300-2000CFU/ml的范围,绿色弧菌占优势,数量比黄色弧菌多。黄绿弧菌都可经口感染对虾,并有很强大感染力,其中绿色弧菌生命力更强,毒力更强,其在水中安全密度远少于5000菌株/ml,即便在没有藻类存在的养殖系统中,白对虾感染绿色弧菌后,同样会导致“养殖早期死亡综合症”。
  
  赖教授认为,“养殖早期死亡综合症”的发生可能与养殖生态环境、藻毒素以及对虾的体质有密切的关系,但绿弧菌的大量感染可导致对虾消化器官组织的损伤和坏死,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养殖早期死亡综合症”是一种细菌性消化系统疾病,在生产实践中证明,此病不但发生在养殖早期,在养殖中后期也时有发生,具体的表现症状为暴发性“耗底”。
  
  这次大会邀请了十余位国际及台湾、大陆地区从事虾蟹研究及养殖的华人专家,并将产业内容与科学研究结合,为产业与科研搭起一座沟通了解的平台。大会共收到论文及摘要110多篇,在17-18日两天会议期间,将进行了20个主题报告和60多个分组报告。

【关键词】:甲壳动物 虾蟹养殖 白斑综合症 中国水产门户网 中国水产养殖网 鱼虾混养 水产饲料 对虾饲料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1

酷毙

漂亮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虾痴 2012-11-18 19:07
2013新名词--绿弧菌

查看全部评论(1)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