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黄腊鲹在台湾俗称红衫或金鲳,是高级食用海水鱼。 养殖有“长鳍”与“短鳍”两种,皆以陆上鱼塭养殖为主。除了不同种类的差异之外,短鳍红衫较长鳍红衫成长较快,但是不耐酷暑和严寒。中国大陆主要养殖短鳍黄腊鲹,当地俗称短鳍金鲳。

文/图 台湾《养鱼世界》郑石勤












一午二鲳三红衫,这是台湾渔民长挂在嘴边的俚语,红衫指的就是黄腊鲹,现在的红衫鱼是高贵不贵养殖海鱼,这是拜人工养殖普遍之赐,二十多前的野生红衫在香港一斤可以卖到台币1,000多元,和苏眉、老鼠斑一样昂贵。 养殖有长鳍与短鳍两种 黄腊鲹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之暖水域,自日本南部经台湾至东印度群岛,台湾南部、东部海域有产。幼鱼主要栖息于近沿岸砂泥底质水域或砂泥底质的内湾,成鱼则成群栖息于沿岸礁石底质水域,该鱼属暖水性中上层洄游鱼类。2月份可见幼鱼在河口海湾栖息,群聚性较强,成鱼时向外海深水移动。为肉食性鱼类,以生活于沙地之软件动物或其它具硬壳之无脊椎动物、小型动物、浮游生物、甲壳类为主要饵料。 目前一般市面上所见多为养殖鱼,养殖品种有长鳍黄腊鲹及短鳍黄腊鲹两种。由于此鱼的肉质鲜美、成长迅速、容易捕抓,个体间的成长较为一致,加上对池塘环境的适应力强,经数年的养殖,已经成为台湾地区主要的繁殖鱼种。 黄腊鲹属于鲈形目,鲹科,鲳鲹属,长鳍黄腊鲹中文学名布氏鲳鲹,拉丁学名Trachinotus blochii,英名:Snubnose pompano,俗名:红衫、红鲹、金鲳。短鳍黄腊鲹学名Trachinotus ovatus,大陆称卵形鲳鲹,地方名称为短鳍金鲳、金鲳鱼、鲳鲹、红三黄腊鲳。 野生的黄腊鲹被捕获时,体表会呈现红色的反光,故被台湾中南部的渔民称为“红衫”,北部地区渔民称为“金鲳”。 1989年首度人工繁殖成功 林烈堂在1989年由首度人工繁殖长鳍黄腊鲹鱼苗成功,这也是全世界第一次人工繁殖成功,短鳍黄腊鲹在1991年成功。林烈堂说,当时只有野生苗,不够养殖需求,不用宣传,也没有人和他竞争,鱼苗一尾最高可以卖到80多元。 林烈堂回忆当年说,当初做繁殖的种鱼其实是鱼塭里养成的鱼。1987年高雄永安的好朋友邱南做告诉他当地有一种很像白鲳的鱼,一尾一斤多重,问他有没有兴趣?林烈堂赶过去一看就说那是黄腊鲹,这些黄腊鲹是邱银安做外销的,当时因为这批鱼苗数量不多,卖出去嫌麻烦,就送给旺仔养。林烈堂开口问旺仔价钱怎么卖,旺仔随口说一斤400元,林烈堂心想是要买回去当种鱼的,也没计较那么多,没讲价就买了60多尾,之后又透过邱银安再买60几尾,总共买了120多尾,这些鱼培养到1989年就人工繁殖成功了。 1988年野生黄腊鲹鱼苗就卖5、60元,1989年更卖到100多元,交给鱼贩是80多元。那一年林烈堂培育出40多万尾鱼苗,一年就赚了3、4百万,而且连续好几年都价格不错,后来才降到2、30元。 “黄腊鲹在大陆也很轰动,当地称为‘金鲳’,估计当时每年经由香港进口2,000多万尾台湾生产的苗,后来开发短鳍的,最多曾高达4、5千万尾之多,新加坡、马来西亚也向台湾买苗过去养殖,目前因为产量多,市场也有限,鱼苗一尾只卖3-4元。“林烈堂说。 长鳍黄腊鲹2-3龄就性成熟,生殖季节为由每年的3月底至l0月初,以4-6月为生殖的高峰,属于长日照生殖的鱼类,在水温24-30℃的范围内,有发现产卵的记录,经以脑下腺催熟后,会在30小时后自行产卵受精,产卵的时间大部分在晚间进行,卵再以收集网收集。卵径0.85mm,刚孵化的稚苗只有1.25mm,油球在末端。孵化52小时,全长2.88mm,刚开口,眼睛未黑,油球直径0.21mm,并会逐渐往前移,与金目鲈完全相反,金目鲈的油球是在前端,渐往后移。林烈堂表示,黄腊鲹鱼苗的第一背鳍用肉眼看是6支硬鳍,在显微镜底下则可以看到7支,臀鳍则是有3支硬鳍。 目前黄腊鲹鱼苗全台年需求量约400-500万尾之间,林烈堂每年生产300-400万尾,市占率约70%左右,鱼苗价格1.8-3元,含苗商佣金。向林烈堂卖买苗的数量每批从数千尾到10多万尾不等,一般多是1-3万尾较普遍。 养殖期8-12个月 黄腊鲹的养殖和一般海水鱼差异不大,幼鱼期间不会互相残食,存活率较高,通常正常饲养可达8成的存活,以自动喷料桶每日早晚定时投喂合用的浮性或是沉性膨化饲料。林烈堂指出,黄腊鲹与石斑、午仔鱼相同,需投喂动物性蛋白较高的海水鱼饲料,在饲料调整价格前,1 公斤饲料成本约40 元,今年9-10月饲料涨价,目前饲料成本约为45-46元/公斤,通常陆上鱼塭养殖每1.5公斤饲料可换取1台斤鱼重,换算饲料系数约2.5。 适应水温16-36℃,低温忍受界限在14℃左右,10℃以下有死亡情形,适合在台湾南部养殖,一年可生长1-1.5台斤,夏天养殖8-12个月可收成,也就是春天放养年底可以出售。 由于红衫耐低温的能力不强,在没有较高温地下水可补充的地区,应注意寒害可能造成的损失。红衫不能长期生存于完全淡水中,但稍有盐度即能活存,红衫虽然能适应的盐度很广,但以20ppt内的盐度成长较快,一般的养殖池均以5-20ppt的盐度范围来饲养,饲育水之盐度在20ppt以上所养殖的红衫成长虽然慢些,但肉质较佳。 短鳍红衫养殖除了鱼塭养殖外,也有箱网养殖,箱网养殖的地方有屏东枋山乡、琉球乡及澎湖地区。短鳍红衫生长速度较长鳍快,年初放养到10月已可达10-12两体型。大陆主要也是饲养短鳍黄腊鲹(大陆俗称短鳍金鲳,Trachinotus ovatus),因此台湾养殖短鳍红衫也销往大陆。 短鳍黄腊鲹在大陆地方俗称金鲳(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广东、广西与海南主要海水养殖经济鱼类。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有关单位合作,于2005年开展卵形鲳鲹海水网箱养殖试验,试验地点位于阳江市闸坡港海水网箱养殖区,试验在10口规格为6m × 6m × 6m的网箱中进行,使用膨化饲料,鱼种规格130g-140g。试验从2005年7月14日开始,至2005年10月16日结束,共收获商品鱼26.42吨,平均体重达491g,平均成活率97.44%,平均相对增重率259.25%,饲料系数平均为2.29。 主要疾病为寄生虫 丝绒病是由卵圆形鞭毛虫寄生引起,一旦鱼被感染,身上光泽全无,全身同时出现微小的、灰色斑点,接下来出现绒丝状物质,因此又叫“丝绒病”。发病到严重时期,会进入鱼的鳃部、皮肤、眼和口腔等,可导致细菌性二次感染。丝绒病可用淡水浴的方式治疗。 白点病是很常见的病例,一般来说对于急剧的水质变化,以及水温起伏过大,都会使鱼儿出现白点病,但只要维持水质好,一段时间鱼儿会自动痊愈。 白点病是一种囊纤毛虫引起的病例,它们会钻入鱼的皮肤,使得鱼身上出现2mm左右的白点,这些寄生虫的会迅速繁衍到整个族群,使池内的所有鱼类感染。鱼感染后因发痒会摩擦染病部位,严重使鳃腐烂、双目失明。 吸虫类寄生在鳃部而引起的病症。病鱼呼吸急促、鳃和口持续张开,但身上不见白点大多为此类寄生虫病。吸虫类可用淡水浴的方式治疗。 内销价格90-115元之间 由于黄腊鲹的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产苗量大增,在1993年时,原本寸苗售价要60元,下半年只要10元左右就可买得到了,且其成长速度很快,由寸苗至1尾斤,约只要6-8个月(屏东),当时饲养黄腊鲹是投资报酬相当高的养殖品种,因此从宜兰到屏东的车城都有人放养,估计该年台湾全省放养红衫鱼苗的数量约有2,000万尾。 多年来,因为海水鱼养殖品种日渐增加,彼此竞争,加上内销市场有限,目前黄腊鲹鱼苗需求量仅为极盛时期的四分之一,每年约5-6百万尾。台湾以陆上鱼塭养殖长鳍黄腊鲹为主流,短鳍养殖数量较少。 业者陈建志表示,黄腊鲹在台湾内销以长鳍为主流,上市规格10-12台两(约375-450克),池边价在7月份时大约是一台斤90-95元,10月初时上涨到115元。海钓场也有红衫的销售需求,中北部海钓场通常购买8-10两的红衫鱼。 短鳍黄腊鲹分两阶段养殖,幼鱼阶段在鱼塭养殖,随后移到箱网养成。箱网养殖红衫生整速度较慢,但肉质较好吃,在台湾,黄腊鲹养殖箱网养殖的地方有屏东、恒春、小琉球及澎湖地区。业者出货规格在400-500克,正好适合一般家庭四个人一餐食用。箱网养殖鱼捞起后会先放血,再以大量冰块降温保鲜,并尽速送往GMP加工厂做真空包装处理。 箱网养殖黄腊鲹除外销外,也开发网络宅配销售通路,通常售价较高,以反应较高的生产成本。一个网络卖场贩卖的红衫,强调来自屏东外海无污染海域箱网养殖,全程不使用药物的“黄金鲳”,售价430元/225克,相当于1斤1千1百多元。 外销前景短期不看好 黄腊鲹在大陆也广受欢迎,大陆多称为卵形鲳鲹,俗称短鳍金鲳。金鲳鱼生长速度快,养殖半年多,可达500克。卵形鲳鲹鱼苗在广东、广西、福建均有一定数量可捕。台湾人工培育鱼苗有相当数量返销广东、福建做为网箱养殖之用。 由于金鲳鱼肉白色细嫩、含脂肪多、鲜美甜口,是高级食用海水鱼,在2003年时,短鳍金鲳售价达人民币13-14元,除了供应大陆内销市场外,也外销香港、韩国及欧美。 然而,也因为饲养过量,加上经济景气低迷,外销减量,近期湛江雷州市一市斤(500克)左右规格的金鲳鱼塘头价(池边价),已下跌到人民币9元/市斤(约台币47元/台斤),业者养得越多亏得越惨。 当地养殖业者说,今年以来价格都十分低迷,这也是近7年来遇到的最低价。广东西南部的阳江地区价格略高,一市斤左右的规格也仅有人民币10元/市斤。广西地区的价格最低,同样规格的鱼只卖出人民币8元/市斤。有的养殖户甚至以人民币7元/市斤抛售,这比近几年人民币14元/市斤(约台币73元/台斤)的平均价格低了一倍,创下自金鲳鱼引进养殖以来的最低价。 大陆养殖业者说,今年物价、人工费用均上涨,金鲳鱼的养殖成本随着上升,高达近人民币10元/市斤(约台币53元/台斤),比去年高人民币0.5-1元/市斤。今年如果有人因为台风及病害,死鱼稍微多一些,养殖成本甚至会超过人民币12元/斤(约台币63元/台斤)。 据大陆人士指出,大陆养殖金鲳鱼主要出口日韩、欧洲、香港等地。“以前这个时候,前来收鱼的客商都很多,今年基本没几个。”近两年金鲳鱼养殖量大量增加,日韩、欧美等市场消费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出口与内销都不顺畅,是金鲳今年鱼价下跌主要原因。 参考数据: 1、林烈堂成功繁殖黄腊鲹,养鱼世界,1995年4月号,P140-146。 2、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水生动物实验中心。 3、台湾鱼类数据库。 4、中国水产频道。 5、出类拔瘁人物访谈录,国史馆,2006年。 谢词: 本期特别报导由林烈堂、林铁豹、陈建志、刘佳德、刘二郎等提供数据,以及陈悬弧、张邻锦及旭格公司郭先生的协助,特此致谢。
【关键字】:养鱼世界 台湾养殖 黄腊鲹 长鳍 水产养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