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总撰述/金耀【理财周报】 产业协调员/丁青云 但从多方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未来一到两年,水产行业仍会向好,继续“缓步向前”的态势。 行业稳步增长,高端需求显现 最近20多年,全世界的水产总产量一直保持低速而持续的增长。中国的整个水产行业也呈现出相近的增长趋势,“行业未来1-2年会向好的方向迈进,但是进步的速度不一定很快,是一种缓步向前的态势”,浙江舟山出口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周佳章表示。 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范守霖认为其“覆盖”的上海市水产市场也符合类似的趋势:“200多年来,上海就是水产品大城市、集散地,其中上海产出的约1/3水产品会流向长三角或更远的地区,但从长期来看,上海的水产行业并没有出现过跳跃式的前进。” 水产行业的供给主要有三方面构成:养殖量、捕捞量,以及进口量。除此之外,范守霖还表示“天气的变化、交通的畅通与否也是影响供给的因素”。对于供给,周佳章认为虽然其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应提倡科学地捕捞,“资源大体上是越捕越少的,为了行业的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应该呼吁不能滥捕。另外,将来国内的水产进口量也可能会增加。” 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戚燕也认为供给资源存在有限性:“海域资源是有限的,不同生物物种对海水的纬度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像海参产品,虽然南方如福建地区也有养殖,但相对而言,北方在这方面会更有优势。” 需求面上,范守霖的观点是行业的需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还具有很大相关性的:“就拿上海地区来说,其需求的品种等一直引领着潮流,且需求量也一直保持强劲。关于细分产品的需求,未来应该仍然是以大宗产品为主,高端产品如鱼翅、海参、鲍鱼等的需求可能会增加,但突然放量增加可能不大。” 以帝王蟹、鱼翅等为例,范守霖说:“进口产品如帝王蟹、龙虾,近来销售较好;而鱼翅由于一些负面宣传的效果,销量达不到预期;鲍鱼、海参等也有所加温。” 水产企业拓宽产业链,重品牌 目前,水产行业的产业链可以分为养殖产业、捕捞产业、加工产业、物流产业、营销产业等几大环节。其中,加工产业,尤其是其中的深加工产业是几位业内人士所看好的产业方向,因为水产品越是精深地加工,其增值程度就越大,国内的出口能够做大做强很大程度上需要仰赖加工产业。 “加工产业是整个水产行业产业链上的重要中间环节,其可以起到提高产品经济性的作用”, 周佳章认为,“在加工产业上端是捕捞产业,这是整个产业链的一大基础,未来的发展方向有远洋渔业等等;在产业链下端的有物流产业,国内在这一方面还有进步空间,因为水产品的物流运输不似其他粮食产品等,对温度等需要较高要求和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的保证。” 对于物流产业的下端,水产品的营销产业,范守霖以上海市场为例谈道:“国有企业在这个行业中并不多;以水产企业的业务类别来看,上海地区的经销单位比较多,经销单位讲究的是‘渠道为王’,也就是说渠道决定生存空间和发展方向;不同的流向,比如说流进菜市场、小餐厅、酒店、团购等发展模式会大相径庭。” 整个而言,水产行业目前有两股“暗流”正在涌动,一股是水产企业的产业链拓展,另一股则是品牌的打造。戚燕就表示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就在走完善产业链的道路:“公司正在加大力量投入育苗;在加工领域,公司对海参加工的研发也走在行业前端;此外,公司也在品牌建设上花了很大功夫。” 周佳章接触的舟山水产企业不在少数,他也认可未来阶段品牌建设对一个水产企业的重要性,“有些大型的水产企业做品牌建设,就建了很多专卖店;中小型的水产企业,则会采取做精做强一个品种的战略,比如舟山一家水产企业就只做章鱼,主要出口到日本,目前就生存得很好,这是一种做拳头产品间接避开竞争的策略。” 健康意识增强,食品安全成焦点 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迭出,加之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水产企业也把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当作了“头等大事”。范守霖就表示目前在上海水产圈里就在提倡做“诚信水产”的口号,周佳章对于此前水产业内的多宝鱼药物残留问题也做了一定研究并呼吁要“科学养殖”。 戚燕也向记者表示“食品安全”是好当家董事长每次开会必提的话题。据戚燕介绍,好当家目前还在研制由水产品加工而成的保健品,正在申请药号阶段:“公司会对国内销售的产品,与对外出口的产品一视同仁,因为一般来说像出口到日本的海参产品,日本方面的要求会比较严格。” 国金证券农牧渔行业分析师虞秀兰认为:“受海参苗种在2010、11 年产量大幅增长、适养新海域不断出现的影响,13 年为供给大年的概率很高,而在经济景气度持续保持低迷的情况下,高贝塔属性的海参需求也难以独善其身。相对看好2013 年上半年的表现,核心原因在于2013年上半年受南参的冲击将较2012 年明显下降。”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