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独家报道,笛鲷科鱼类分布广泛,台湾较常见的养殖品种有:川纹笛鲷、赤鳍笛鲷、红川笛鲷、红纹笛鲷、银纹笛鲷、白星笛鲷、黑星笛鲷。受到石斑鱼增养的排挤以及国外的竞争,笛鲷养殖产业发展明显受到限制,养殖产量缩减。 鲷科鱼类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洋的沿岸及珊瑚礁区,全世界分4亚科,之前列入本科之乌尾鮗亚科(Caesioninae),已将其独立成一科,所以四亚科分别为滨鲷亚科(Etrlinae)、笛鲷亚科(Lutjaniane)、曳丝笛鲷亚科(Paradicichthyinae)及拟乌尾亚科(Apsilinae),共计17属约105种(Nelson, 2006),台湾纪录4亚科10属52种(台湾鱼类数据库,2011)。 川纹笛鲷
赤鳍笛鲷
红川笛鲷 红纹笛鲷 白星笛鲷
黑星笛鲷
常见的养殖笛鲷科鱼类 台湾较常见的养殖品种有:川纹笛鲷、赤鳍笛鲷、红川笛鲷、红纹笛鲷、银纹笛鲷、白星笛鲷、黑星笛鲷。 早期养殖的笛鲷以赤鳍笛鲷(红鸡仔)及银纹笛鲷(红槽)为主,其肉质细腻颇受消费者喜爱。 一、川纹笛鲷 川纹笛鲷(Lutjanus sebae),俗称赤海舅、嗑头,大陆称千年笛鲷、川纹、三刀。最大体长可达110公分,一般体型30-50公分,繁殖期为每年7-9月,本品种为笛鲷科中之大型鱼种,成长速度快,为重要的养殖鱼类。川纹笛鲷在幼鱼期就呈现明显的三条红褐色直条纹,故称之为“川纹笛鲷”,本鱼种曾当选通霄西滨海洋生态园区2002年度最受欢迎的海洋生物,也是当年最流行的发财鱼。 二、赤鳍笛鲷 赤鳍笛鲷(L. erythropterus),俗称红鱼仔、赤海、赤海鸡,大陆称马拉巴笛鲷、台湾红、红鱼。本品种由于体色鲜红艳丽,深受华人市场之青睐,加上成长速度快、肉质细致,也是养殖业的重要笛鲷科鱼种之一。 三、红纹笛鲷 红纹笛鲷俗称红纹仔,是公川纹笛鲷L. sebae♂×母赤鳍笛鲷L. malabaricus♀杂交出来的新品种。 四、红川笛鲷 红川笛雕是公赤鳍笛鲷L. malabaricus♂×母川纹笛鲷L. sebae♀杂交育种所得,俗称红川仔。 五、银纹笛鲷 银纹笛鲷俗称红槽,学名L. argentimaculatus,中文名红油、红友、红槽,生长适温为15-30℃。养殖方式以鱼塭和箱网养殖为主,银纹笛鲷在1984年建立鱼苗量产技术。 六、白星笛鲷 白星笛鲷俗称海鸡母、花面,学名L. stellatus,中文名星点笛鲷、白星笛鲷。体长可达55cm,经过几代的驯养,目前已能适应鱼塭水质,可在陆上鱼塭养殖,在25-30℃水温范围内生长速度最快。目前都是全人工催熟、采卵方式做人工繁殖。 七、黑星笛鲷 黑星笛鲷俗称点志、金鳞,学名L. russellii,中文名黑星笛鲷、黑点。黑星笛鲷从2寸苗饲养约一年可达一斤以上,最大成鱼可达十斤以上。习性与石斑鱼很相似,同属底栖性,且耐寒、耐热,可投予人工饲料。 赤鳍与川纹培育出2个杂交种 川纹笛鲷是笛鲷科里的大型品种,赤鳍笛鲷则是体色鲜红讨喜,业者将这两个笛鲷品种杂交培育出红纹笛鲷及红川笛鲷2个杂交种。红纹仔及红川仔较大的差异是红川笛鲷的额头上有明显暗红色色块,红纹笛鲷成鱼体长30-45公分,繁殖期3-9月。 屏东佳冬余玉柱先生回忆早期做笛鲷繁殖时表示,早期红纹笛鲷在大陆海南、广东及马来西亚相当受欢迎,外销数量不少,当地养殖用的红纹笛鲷鱼苗几乎都是由屏东佳冬供应,在当地开发出川纹笛鲷的繁殖技术后,才停止向台湾买苗。“台湾鱼苗空运过去,一尾就要带4元的运输成本,毫无竞争力。”余玉柱说,在东南亚不论水产还是海产,找不到体色这么鲜红的鱼,红色代表喜气,因此体色鲜红艳丽的红纹笛鲷,在东南亚相当受欢迎。 余玉柱先生表示,红纹笛鲷是很强健的鱼种,因市场容纳量有限,为了控制产量,决定不卖卵,都留下来自己养,以免造成行情紊乱。余玉柱说,2011年自己放养5万尾鱼苗,抓5万斤成鱼,一斤池边价170元,这批鱼卖了8百多万,净赚4百万元。如果这批鱼在鱼卵及鱼苗期就卖出去,再怎样也赚不到4百万元。 余玉柱繁殖4-5种笛鲷科鱼苗供应市场
红鱼只是一些笛鲷类统称 台湾水产者以为只要是红色的鱼就可以称为“红鱼”,其实不然!“红鱼仔”虽然只是一个俗称,但也是专指在屏东县林边乡到枋寮乡沿海一带养殖的赤鳍笛鲷(俗称红鱼仔)。赤鳍笛鲷常常与北高雄到台南沿海一带养殖的银纹笛鲷(俗称红槽)搞混(两种鱼的特征比较见表1)。 赤鳍笛鲷(以下称红鱼)在台湾已经可以完全人工养殖,人工繁养殖场主要集中在屏东沿海一带,其中又以林边乡到枋寮乡的陆上鱼塭为主。依照鱼贩的估计,养殖面积在最兴盛时期约60公顷以上。红鱼为单养的鱼种,鲜少混养其他鱼种,因为需调节养殖池水盐度,林边乡沿海地区优质淡水取得较为不便,逐渐退出养殖红鱼的行列。目前,红鱼养殖以佳冬乡和枋寮乡为主。 红鱼的产业起于种苗繁殖成功,时间点大约落在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早期的亲鱼和种苗繁殖场大多集中在枋寮和佳冬一带,因繁殖红鱼苗而致富的业者大有人在,目前一些现存的种苗场仍零星分布在当地。 由于红色的体色非常受到华人市场的欢迎,成鱼以及鱼苗大量销到中国广东和福建,成为营运初期的特色。配合着要将红鱼的体色呈现出鲜红色和红色系,除了养殖户会选用下杂鱼、虾头、小虾、南极磷虾等传统被认为含有虾红素或是扬色素的食物喂食之外,绝大多数还是转向人工配合饲料求助。在观赏鱼饲料之外,另外带动了“扬色饲料”的发展,相同的营养配方,20公斤重的扬色饲料较一般养殖海水鱼饲料售价约略高100-150元。 扬色是红鱼饲料的重点 在红鱼的养殖全盛时期,各大饲料公司纷纷深入研究开发红鱼饲料,其研发的重点放在: 一、短时间扬色 从幼鱼到成鱼阶段,红鱼大多喂食沉水性的饲料,少数喂食浮性饲料,饲料成分和石斑鱼饲料类似,喂食方法也类似石斑鱼养殖,分为吊篮式和自动喷料桶喷洒的方式两种,这个阶段的饲料以加速成长为重点,不刻意去追求扬色效果。 业者在养殖后期开始喂食红鱼吃扬色饲料后,越快看到扬色效果越好,最好在1个月内看到明显显色,尤其是腹部。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扬色饲料”的价格较高;再一方面是养殖户同侪和饲料厂间的竞争与评比。尤其是后者,更牵涉到扬色饲料的销售和占有率问题。 二、色调迎合市场需求 这是养殖这种鱼类过程中,最让养殖者诟病的一个环节。所谓的“色调”并没有一个公正的判断依据,而主要的变动因素如下: 1、往往是根据市场的需求: 市场喜爱体表鲜红的红鱼,尤其是看似野生捞捕上岸色调的红鱼,就是好鱼。但是,这方面没有一定的标准,往往是“肯发表意见的人”或是“自认为代表消费喜好的人”说了算!对于养殖户和调配饲料的配方师来说,无具公信力的依据可供遵循。 2、买家的喜好: 所指的买家是到养殖池收购红鱼的商贩。不同的商贩除了迁就下游市场的接受度之外,往往为了成就个人的主观认定,而在鱼体色调上区分出派别来。久而久之,养殖业者已经明了养出何种色调的鱼,要找哪位商贩来买!在红鱼的全盛时期,因为产量较大,鱼产供过于求,若认为是鱼贩不喜欢的色调,就别打电话过去了。因为,浪费电话费之外,还可能会被鱼贩消遣奚落一番! 3、买家当天的心情: 这是一个常常发生在买卖交易过程中的情形,买家的心情好时,池鱼的色调比较容易满足鱼贩判断。业界曾有个实际发生过的例子,有位鱼贩买鱼当天早上和老婆大吵了一顿后出门收鱼,到了养殖场后,前一天已经采样确认颜色无误的鱼,隔天早上在他眼里就变成“黑了点”!当下告知养殖户:“鱼的颜色不对,今天不抓了!”。但是,当天该鱼贩还是必须买鱼供应出货,于是他改向同行调鱼货。结果两天后结算货款,发现向同行调的鱼就是他原本要捞捕的鱼。 4、背景、光线影响判读: 曾有养殖业者希望将这些背景及光线等变量去除,以避免在买卖交易过程中产生不愉快,于是拿着比色卡询问不同的鱼贩:“到底想要买何种色调的鱼?”将鱼贩指定的色卡编号做为日后买鱼的标准。但无论如何,鱼贩总是处于主导地位,真正在出货时对于色调认知和标准,通常置之不理,以便达成在模糊中调整收购价格的弹性。这个现象最令养殖业者感到无奈,但碍于出货的压力,又不得不接受现实。 三、运输过程不褪色 红鱼的活鱼运输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过度惊吓而失去原有的鲜艳体色,采冰鲜上市较为常见。但是,许多红鱼在冰鲜之后,红色褪去并显出黑色斑纹,影响卖相。一旦发生这种情形,不论是捞捕过程的变化,还是运输和销售过程的疏失,鱼贩的做法常常是终止未来的买卖或是扣余款。终止未来的买卖就是对于该池尚待间补出售的红鱼,停止未来应有的买卖,除非养殖户愿意降价,或是有另外的配合举动;而扣余款就是对已谈好的鱼价,事后再议价,通常是每台斤再降5-20元,或是直接扣款,作为运销过程中的损失补偿。 笛鲷科鱼类的养殖优势 红鱼体色鲜红艳丽,外观讨喜,在华人市场里相当受欢迎
这是在业界出现的比色卡,编号从20-34,囊括商品红鱼的所有颜色。编号34被称为“黑红”色调:29-30被称为“清红”:20为色泽不够,需要延长喂食色素饲料的时间
红色鱼极重体色,业者通常在养殖后期采改用较昂贵的扬色饲料
笛鲷科鱼苗价格约6-10元,图为2个多月的红纹笛鲷幼鱼
台湾的水产繁养殖技术精进,在红鱼养殖产业中也显现极大的优势,目前的红鱼养殖优势有下列几项: 一、换肉率佳 以台湾市场惯用的方式计算,红鱼的台式饲料换肉率是1.2-1.4(1.2-1.4公斤的饲料可以养出1台斤的红鱼,标准饲料效率是2-2.4)。虽然近年饲料成分及配方因原料成本而多有变动,但饲料效率变化应该不大。 二、岸边售价较高 和一般的菜鱼来比较,红鱼的岸边价每台斤大致都在台币120元以上,2012年达到台币170元。以目前(2012年11月)石斑鱼岸边售价130-140元来比较,红鱼岸边售价极具吸引力。 三、市场高接受度 红鱼在消费市场接受度极高,从菜市场到宴席办桌都很常见,尤其岸边价在相对较低的120-130元时,更容易在各观光鱼市摊位上发现红鱼贩售。 四、可高密度养殖 配合间补上市的特性,红鱼一分地(约970平方米)放养密度可以达到10,000-15,000尾,尤其在供水便利和淡海水水质优良养殖区域,还有更高放养密度记录。 五、种苗便宜和供应充足 每年的红鱼种苗供应期大约有6-8个月,供应期间相对较长。红鱼苗售价在台币6-10元间,相较于其他岸边售价类似的海水鱼类而言,略为低廉。遇到放养意愿高的季节,种苗业者可以相当机动地调整生产数量,以满足业者的临时需求。 台湾红鱼产业的瓶颈 目前(2012年下半年)在台湾的红鱼养殖数量并不是特别多,即使增加了红纹仔及红川仔2个笛鲷杂交种,养殖面积和产量未见扩增,培育出来的种苗乏人问津,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种苗产业日渐萎缩 过去红鱼苗除了供应屏东沿海养殖鱼塭的放养需求之外,大多销到中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及马来西亚。随着台湾技师驻外,以致繁殖技术外流,在短短的2-3年的时间里,当地已经不需再依赖台湾鱼苗,甚至还有鱼苗返销台湾,到岸价格只有台湾鱼苗的一半。 近年来红鱼的种苗原本有机会拓展外销到马来西亚和越南,也因为政治或是检疫关卡等问题,不再以“机场检疫放行”的检疫操作流程通关,在出口和进口两个环节中,前后有长达约30天的检疫、留关和运输流程,对于与时间赛跑的鱼苗产业而言,是相当致命的打击,此举已阻断台湾种苗外销马来西亚及越南出路。 失去外销市场再加上境外鱼苗回销,种苗产业在短时间内大幅萎缩,迄今仅有少数的红鱼种苗业者在不放弃、不甘心或是有其他鱼种支撑情况下,继续繁殖红鱼。 二、受到石斑鱼扩增的排挤 台湾适合养殖红鱼的区域相当有限,同样的条件也适合养殖多种高价海水鱼类。当石斑的岸边价在一台斤250-300元的高价时,红鱼价格约只有135-150元,养殖户对养殖红鱼的兴趣当然不高,多半选择养殖石斑,如此一来,红鱼的养殖面积就明显地缩减。 三、红鱼成鱼反销台湾 近年红鱼养殖面临大陆成鱼回销台湾的挑战,这有可能是鱼贩为了压低鱼价所放出来的风声,也许是真实的情况。无论如何,这已造成养殖数量不多,鱼价上扬,2012年台湾的岸边价已经达到每台斤170元,但市场销售量却是相当疲软,形成有行无市的情况。 四、疾病问题持续困扰 鱼池中养殖的红鱼容易被白点虫感染,箱网养殖的红鱼则有白肌虫感染的情况,在红鱼的养殖过程中,疾病一直是养殖户最伤脑筋的问题。红鱼在养殖初期,大致平顺容易,一旦达300公克规格之后,就容易出现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 在一些发病的例子中,发现有卵圆鞭毛藻、车轮虫、白点虫等单细胞寄生虫疾病,以及弧菌、链球菌、奴卡氏菌等病原细菌病,以及类似石斑的神经坏死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常常复合或是轮替式地发病,造成养殖业者轻重不一的损失。 五、鱼贩收购的挑剔 红鱼的色调问题是商贩与养殖户在买卖上最常见的争执点,有时池鱼已经达到上市规格,却等不到鱼贩收购。此外,鱼货在冰镇处理时若发生褪色问题,纷争更是屡见不鲜。(文/图 台湾《养鱼世界》陈建志 郑石勤 )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水产前沿》杂志 www.fishfirst.cn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