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据财新网消息,国务院1月6日发布《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提出,2013至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通知》从生物医药、生物医学、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七领域着手,分别提出了具体任务。 医学方面,《通知》指出,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大力开展生物技术药物创制和产业化,推动化学药物品质全面提升。促进疫苗升级换代,重点推动新型疫苗研发和产业化。围绕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和精神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加速化学创新药物的产业化。重点推进缓释、靶向、长效等新型制剂研发和关键工艺技术产业化。并提高中药标准化发展水平,推动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无公害规范种植,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推动高性能医学装备规模化发展,促进仿生医学、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与生物技术的融合。优先发展高性能医学影像、放射治疗、活体检验、体外诊断等医学装备及核心部件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通知》提出,2013至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投放市场,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到2015年,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年产值达到4000亿元。 《通知》还明确提出,将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规范药品采购行为,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创新药物优先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包括“加大力度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促进新兴绿色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等。 农业方面,《通知》指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增强生物农业竞争力。重点推动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马铃薯和猪、禽、牛、羊、水产等动植物重大新品种的培育、扩繁与产业化。加快农用生物制品产业化,加快突破保水抗旱、荒漠化修复、磷钾活化、抗病促生、生物固氮、秸秆快速腐熟、残留除草剂降解及土壤调理等生物肥料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瓶颈。 《通知》提出,到2015年,生物农业年工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推广一批新技术与重大新产品,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生物农业企业。 除此之外,生物能源到2015年利用总量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减排二氧化碳9500万吨;生物制造产业年产值达到7500亿元;生物环保产业以及生物服务业年均产值也将在2015年时分别实现1500亿元。 在执行层面,《通知》要求,各地区要根据当地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科学确定生物产业发展定位,出台政策措施,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链分工和区域协作配套。 “十一五”以来,中国生物产业产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长,2011年实现总产值约2万亿元,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产业初具规模,出现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和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