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据统计,2012年全球罗非鱼产量为378.59万吨,其中我国罗非鱼养殖产量约为145万吨。由于全球各地罗非鱼养殖的兴起,我国罗非鱼养殖量在全球总产量中的比例呈下滑趋势,从2010年的占比41.6%减至2012年的38.3%。2012年加工出口量预估为35万吨,折合原料鱼94.6万吨,占我国罗非鱼养殖产量的65.2%。国内罗非鱼消费以活鱼为主,集中在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少数几个省份,每年的消费量稳定在50万吨左右。
受国际经济大环境低迷及生产成本增长等因素影响,2012年我国整个罗非鱼产业链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以海南文昌地区的精养罗非鱼为例,2012年养殖一斤罗非鱼平均成本为4.13元,而塘头价全年在3.8-4.2元/斤,其中仅12月份鱼价高出平均成本线。
近年来罗非鱼价格起伏较大,且每年的走势不尽一致。从2007—2012年的价格走势来看,相对固定的价格峰值出现在每年的5月和11月,主要原因是3、4月份期间为美国波士顿渔业展及布鲁塞尔渔业展,11月份左右为中国的国际渔业博览会,这三个主要的国际渔业博览会将为加工厂结识客户提供便利,并可获得大量的出口订单,从而拉高罗非原料鱼的价格。
2012年全年价格走势比较平稳,5月跟11月也未出现价格峰值,主要是受欧元区经济危机以及金融危机对美国市场的持续影响,造成的消费力下滑,加上越南鲶鱼、全球其它罗非鱼养殖区域对中国罗非鱼的冲击等,全年的罗非鱼出口订单价格相对偏低。与此同时,2011年1-5月的价格不断攀升,一方面让养殖户误以为国外消费市场已恢复,另一方面也助推了养殖户在面临鱼价不好时越冬博取2012年初鱼价的心理。广西南宁地区、海南、广东粤西地区等罗非鱼主养区域,很大部分养殖户于2011年底面对鱼价下滑时将鱼存塘过冬,并持续存塘待价,最终库存鱼量过大影响原有的出鱼进度,致使鱼价持续低迷。
同时,由于库存鱼量大,2012年的投苗量减少,下半年的商品鱼量也随着2011年存塘的旧鱼售罄而略显紧张,6月份开始鱼价有抬头趋势。但受低迷鱼价影响,养殖户为缩减养殖成本而减少饲料的投喂频率和使用量,导致鱼生长速度放慢,出鱼周期拉长。往年9月份左右进入出鱼高峰期,但2012年延迟至10月份,并影响了11月份的价格。
2013年1月底,广东地区1-1.6斤规格鱼工厂收购价达到4.7-4.8元/斤,海南收购价为4.4-4.5元/斤,原料鱼存塘量少为此时价格上涨的推手。由于原料鱼供应紧缺,湛江等地的加工厂开始停产并停止接收订单,以免春节后原料鱼价格过高或难收到足够的原料鱼而导致难交付订单。有加工厂负责人称,2013年罗非鱼行情极可能跟2011年一样,春节后迎来价格走高期。(文/中国水产频道 唐东东)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