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虾产业技术体系年终总结会珠海召开

2013-2-3 09:23| 发布者: 逆游的鱼| 查看: 26620| 评论: 0|来自: 《水产前沿》杂志

摘要: 1月15日,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2012 年年终总结会在珠海召开。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在会上对体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针对目前养殖业存在的许多问题,他谈到,2012 年虾体系针对养殖方面建立了5套适合中、低 ...

 

  合照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1 月15日,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2012 年年终总结会在珠海召开。
  
  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在会上对体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针对目前养殖业存在的许多问题,他谈到,2012 年虾体系针对养殖方面建立了5套适合中、低盐度,以草鱼、革胡子鲶、军曹鱼、美国红鱼、石斑鱼等为防控因子的对虾主要病害生物防控技术,在北方建立以半滑舌鳎等为防控因子的对虾主要病害试验技术。
  
  而各育种岗位科学家也就 2012 年所负责的对虾选育情况进行介绍,随后,南方和北方养殖岗位,病害岗位等科学家等分别就各自岗位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报告,并就 2013 年的具体工作进行介绍。
  
  据悉,当天共计约 100 人参加了会议,会后虾产业体系还将与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针对部分养殖问题进行交流。

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
  
  革胡子鲶对对虾WSSV的防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3尾500克和1000克的革胡子鲶对9尾和20尾的病虾有很好的防控作用。3尾500克的鱼对30尾病虾防控效果较差。3尾1000克的鱼对30尾病虾的防控效果比500克的鱼要稍微好一些。

  
  中国明对虾育种岗位科学家王清印
  
  2012年中国对虾“黄海3号”越冬亲虾8600多尾,平均体长16.23cm,越冬成活率85%。采用越冬亲虾繁育优质仔虾苗种5.5亿尾,培育无节幼体10亿尾。现亲虾6600尾。示范养殖480亩,平均亩产量61.33千克,较商品苗提高近11.55%,在山东、河北和辽宁等沿海城市推广养殖面积近2000亩。
  

斑节对虾育种岗位科学家江世贵


  
  培育的斑节对虾“南海1号”优质苗种3500多万尾,在广东、海南、江苏等地进行了推广示范养殖,建立示范基地多个以及高位池养殖模式、鱼虾混养模式和土塘粗养模式等3种新品种配套健康养殖技术;年示范及推广养殖面积达到6000多亩。
  
  

凡纳滨对虾育种岗位科学家陈晓汉


  
  连续5代选育获得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新品种,2012年通过了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
  
  

北方区病害防控岗位科学黄倢
  
  研制优化了12种对虾主要病原的现场检测试剂盒;另外WSSV、IHHNV、HPV和YHV有阳性检出,凡纳滨对虾仔虾及成虾阶段IHHNV带毒率较高,且成虾存在与WSSV混合感染的情况。
  
  

华东区病害防控岗位科学杨丰
  
  “偷死病”使对虾养殖业受到了严重冲击,但不是由单一病原引起的疾病。有弧菌说,新病毒说,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说等等,但至今病原尚不能确定。
  
  

南方养殖岗位科学家李卓佳
  
  养殖水环境菌-碳调控技术应用: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在水体添加一定的糖蜜+芽孢杆菌,可促进对虾生长,提高产量和成活率,降低料比和成本 。
  
  

北方养殖岗位科学家李健
  
  利用三疣梭子蟹和半滑舌鳎作为对虾养殖主要生物防控物种,二者适宜放养密度分别为1000-1500只/亩和20-30尾/亩。
  
  

营养与饲料岗位科学家刘永坚
  
  2012年虾料产量达168.32万吨,较2011年的产量(151.17万吨),增幅达到11.34%,三大厂家约90万吨,占53%。(文/ 图 本刊撰稿人 林晓彬)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水产前沿》杂志 www.fishfirst.cn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