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把小事做成大事业—记中华鳖大夫李学忠

2013-2-9 09:43| 发布者: 水宝宝| 查看: 11315|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在大水产养殖数百个品种中,每一个品种都是一门科学,能够形成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群众,其中中华鳖更是其中的特种小水产之一,李学忠先生只是一名专业从事防治中华鳖养殖病害的大夫。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诠释了 ...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在构成大鱼医诸多医种中,有人主攻鱼类,是鱼医;有人主攻虾类,是虾医,而我的志同道合的安徽籍老乡李学忠先生却独辟蹊径,主攻中华鳖,是一名中华鳖大夫。
  
  中华鳖是古老的爬行类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营养和药用保健价值,一直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的推崇。近年来,在市场需求驱动下,作为特种水产养殖品种重要组成部分,龟鳖养殖发展迅速,已经和传统和名优水产养殖品种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在广东、浙江、湖南、江西、湖北和广西等省区市全国中华鳖主产区和消费集中区,活跃着一批或工于繁育或长于养殖或能防治鳖病的行家、里手和高人,其中就包括李学忠先生。他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在中华鳖养殖界就流传这样一句话,“养殖生产要问赵春光,防疫治病要请李学忠”,就说明了他的实力。李学忠先生是中华鳖养殖病害防治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实战型专家。大家都知道,发展中华鳖养殖生产将遇到诸如亲本选种、苗种繁育、商品养成等难关和阻力,其实最难是养殖病害防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而李学忠先生身怀远大理想,投身于中华鳖养殖防治工作中,抱着这一顽强意志和必胜信心,在该领域左冲右突,纵横驰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广大中华鳖养殖从业者的认可。他的成功经验可以给许多从事中华鳖以及其它水产养殖品种病害防治工作者以学习和借鉴。
  
  立足:防治常见病
  
  上世纪80年代末,原籍安徽省的李学忠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他在该学校全面系统学习过动物生理、生态学及其饲养专业课程,其中包括水产养殖病害基本防治理论和方法,这一切为他以后从事中华鳖养殖病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他服从国家统一分配,到湖南省常德市洞庭水产养殖公司任水产养殖工程师,该公司就地处该市的汉寿县,就此,他和中华鳖结下不解之缘。
  
  湖南省常德市地处洞庭湖中心区,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水域广阔,烟波浩渺,气象万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之一。自古以来,该地就盛产中华鳖且具有人工养殖中华鳖的传统。其中《墨子》就记述楚国江湖盛产“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国经本草》、明《一统志》和武陵方志称,沅芷澧兰均产鳖。尤以常德市辖下的汉寿县为最。汉寿县出产的中华鳖属正宗的洞庭湖品系中华鳖,是在该县特定地理环境、气候和水土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优良品种,以“种纯、味美、营养高、风味特、无公害”而享誉国内外。因此,该县被人们称为“中国甲鱼之乡”,在最辉煌时期,“汉寿甲鱼”甚至成为中华鳖的代名词。
  
  时势造英雄。
  
  我国中华鳖大规模人工养殖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快速发展于90年代初期至中期,从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叶,该产业处于下滑调整期。李学忠先生恰好赶上一个好时代,作为参与者,他亲历了该产业兴起、发展、高潮和危机的全过程,在起承转合中,该产业影响了他,而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该产业。
  
  当时,最影响中华鳖健康生长的常见病是腐皮病,该病是因中华鳖体表损伤感染病原生物例如细菌、真菌、放射菌侵入引发的,表现在身体出现白点、白斑、白眼、疖疮,烂颈、破甲、断爪和穿孔。该病虽然和流行暴发性疾病不一样,不能一招致命,但是却最常见、最普遍而且最让人头痛,即便不死亡,也影响中华鳖的生长尤其是其品相、等级,让许多中华鳖养殖户手足无措,经济损失惨重。
  
  他在事业起步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攻克该病上。为攻克中华鳖腐皮病,他下血本投资兴建中华鳖养殖场和鳖药加工厂,人家的养殖场和工厂主要生产产品,而他把养殖场生产出来的中华鳖送到工厂作试验动物做病理、药敏实验。在立足单打独斗的同时,他善于借力打力,为提高自己功力,主动走出去,到其它中华鳖养殖主产区参观学习。他就是这样把别人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实验当中,转化为自己的成果,通过不断实验和试验,探索着该病其发病机理,研究开发防治该病的方法及特效药。
  
  实践出真知。
  
  大量实验表明,该病主要是由细菌或真菌引发的,知道其致病根源,他就从源头上尝试和归纳总结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在预防该病方面,他总结归纳以下方法:一是严把要素关,主要是环境,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水源环境和安全的社会环境,种苗要优良品种、优质苗种,饲料要营养全面、构成合理;二是严把操作关,就是生产环境要严格消毒杀菌,设施建造要配套完善,按照规程投放种苗和投喂饲料。实践证明,在关键生产环节和主要技术上下足功夫,就降低了该病发病率,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在治疗该病方面,他根据病情,选择了中西医辩证施治,主要运用中草药,物理、化学、生物手段滚动一起上,而且其中不乏独家秘笈,把该该病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以此为发端,他先后攻克了中华鳖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常见病,诸如寄生虫、肠胃炎、肺炎、肝炎、坏血症、水肿等。
  
  每一种常见病都是一座高山,他就像一名职业登山家,按照预定目标和计划,不知艰险、不知疲倦地一座一座地去攀登,每一种常见病的攻克都让他付出了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和数量不菲的成本,他却乐在其中,不能自拔,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那里有人世间最美的山水、最动人的风景,那里有最让人心驰神往的成功感、幸福感和快乐感。
  
  大医精诚。
  
  在湖南常德美丽的洞庭湖畔,在中华鳖养殖病害防治领域,无数次挫折、失败和成功,把李学忠先生摔打锤炼成一名中华鳖大夫,防治常见病让李学忠先生成功立足于中华鳖养殖业。
  
  成名:攻克流行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李学忠先生眼中,洞庭湖就是试验田,汉寿就是实验室,攻克常见病只是他的中华鳖养殖病害防治事业迈出的第一步,因为诸多病害中,流行病对中华鳖养殖业危害最大、造成的损失最惨重。
  
  在攻克常见病基础上,他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集中在防治中华鳖流行性疾病上,他苦心钻研,练内功、悟心法、长本事,十年教训、十年生聚,他决定破茧而出,羽化成仙,以天南地北和五湖四海为舞台,在更大更广阔的天地里大显身手。
  
  流行病是指能在较短的时间和大规模、大范围广泛蔓延的传染病,其发病原理是病毒爆发引起的。和细菌、真菌一样,病毒无处不在,而且繁殖速度惊人,只要客观条件具备,它就有可能爆发,它的危害性极大,常给正常生长中的生物致命一击。
  
  中华鳖最典型的流行病是白底板病或红底板病。造成中华鳖流行病的频频爆发,其根源是粗放式、集约化、高密度和高强度养殖生产,这已经不是李学忠先生一人之力能够攻克的,需要多兵种协同作战,开展综合防治,才能将该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率降低。
  
  到了21世纪初年,他已经是一个中华鳖养殖病害防治方面领军人物,是中华鳖们的保护神,一批一批从事饲料、药物、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企业主动跟随他。他信心十足地走出他的第二家乡—湖南常德,带领全国中华鳖养殖配套企业,转战全国各中华鳖养殖主产区,边战斗边总结边提高,帮助从事中华鳖亲本选育、种苗繁育和商品鳖养殖的企业、专业户和开展中华鳖流行病防治工作。
  
  首先是东进,他到了浙江省。该省杭嘉湖地区是中华鳖养殖主产区和消费集中地,他以防治中华鳖白底板病为切入点积极进取,获得成功。要知道,浙江人在全国就以聪明、精明过人著称,而且要在浙江人的土地上扎根谈何容易?而他硬是强龙压过了地头蛇。他把浙江当作他的第三家乡,把中华鳖养殖病害防治事业当作他的终身奋斗的事业,在浙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举成名。
  
  其次是南下,他到了广东省。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其中之一就是其水产业,水产业中最突出的是中华鳖养殖业。中华鳖系原产于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一种爬行类经济动物,寓意吉祥、健康、长寿,具有较高的食用营养和药用保健价值。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华鳖被广东尤其是广东人成功引进,且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成为当地水产养殖主导品种和全国主产区之一。他深入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揭阳等广东中华鳖养殖主产区,将湖南、浙江的经验和广东生产实际相结合,发明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华鳖养殖流行病防治方法。核心是严格水质、底质管理,选择合适的苗种、饲料,采用中西医辩证施治,能把中华鳖养殖流行病危害性降低至最低限度。
  
  他走南闯北,四海为家,最割舍不得的是广东,最终把家安在了广东珠海,从此,广东是他的第四个故乡。至此以后,他和广东中华鳖养殖从业者同心同德、共同奋战在中华鳖养殖流行病防治第一线,为发展广东乃至全国中华鳖养殖业做出了杰出的成绩。
  
  辉煌:迎战摇头病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随着中华鳖养殖理论和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其养殖常见病更常见、流行病更流行了,而且暴发的频率和强度也加快、加大了,2010年以后,中华鳖摇头病逐步成为中华鳖养殖的第一杀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华鳖摇头病的致病机理已不单是病菌和病毒的侵入而是中华鳖机体内外因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中华鳖在品种提纯复壮和杂交选优方面滞后,中华鳖先天带来的老本已经所剩无几,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中华鳖具有极强的抗病力、仍耐力只不过人们一厢情愿的主观想象,而经过多年养殖,其中老本已经基本吃光了,如影随形的常见病和流行病共同作用生成的暴发病将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二是生态应激,温度、酸碱度、氨氮、硫化氢等物理、化学甚至生物因素都是导致该病发作的诱因,这就让人一筹莫展了。
  
  而李学忠先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深知一旦问题走到尽头其实就离开头一步之遥了。世事轮回。如果无计可施就将计就计,按照中华鳖的生理特性和生态习性,仿造或营造野生中华鳖生活环境和生长条件,开展中华鳖全生态养殖,将其病害化解到无形无影之中。他的理论和方法在广东顺德区得到成功验证,在该区中华鳖养殖从业者大力配合下,大家一起积极实践,开展仿生态养殖,创造出驰名遐迩的顺德中华鳖养殖模式,给中华鳖养殖业找到一条生路、一条更加辉煌的发展道路。
  
  一是泥底大水泥池。过去,顺德区养殖中华鳖的池塘就是专业养鱼的普通养殖池塘,池塘平均水深1米,每口池塘面积3—5亩,四周加建防逃设施而成,而现在,当地中华鳖养殖户多采用的养殖鱼塘依然是泥底,池壁、斜坡为水泥,池塘平均水深1.5—2米,每口池塘塘面积8—10亩,四周用瓷砖防逃、防上岸。该举措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影响深远,它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中华鳖生理生态习性,大幅提高放养密度,有效降低疾病发生,是中华鳖养殖技术一次重大革命,奠定顺德区中华鳖高产养殖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是保温+外塘养殖。这是顺德区中华鳖养殖技术的最大特点。每年夏秋分批次放苗,进行大面积高密度外塘养殖,两头搭建覆盖塑料薄膜的保温大棚,延长和提前中华鳖进食和生长时间,18个月中华鳖平均体重就达到1—1.5斤/只,即可作为商品上市直接到消费者的餐桌上。其中雄性中华鳖还可作为二次养殖大规格优质高档中华鳖种苗。目前,顺德区既是普通商品中华鳖生产还是养殖大规格优质高档中华鳖种苗供应基地,每年春节是中华鳖养殖收获期,来自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的中华鳖养殖大户就会集中到此,选购进行二次养殖的大规格(1斤以上/只)雄性中华鳖种苗,回去继续养殖或育种,以实现新的增产增值。该举措表面上是高密度养殖、集约化生产,追求总产和单产,实际上该模式将珠江三角洲这块风水宝地的优势条件发挥得淋漓尽致,且将其劣势规避到最低限度,是经济上最可行的做法,能给当地养殖户以最大回报。
  
  三是科学投喂饲料。饲料投喂是中华鳖养殖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根据中华鳖不同生长阶段、健康状况研究制定中华鳖饲料配方和投喂该饲料,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华鳖健康生长需要,而顺德区中华鳖养殖户创造发明的以投喂自配或代加工饲料为主,辅以品牌饲料,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且运用得越来越娴熟、自如和高效,有力地推动了中华鳖养殖业发展。
  
  四是控料调水该底技术。顺德区中华鳖养殖户总结和运用控制饲料投喂和调节水质、改良底质技术,成功实现降低饲料成本养殖和病害防治少用药或不用药,保证中华鳖产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安全环保,绿色有机,品质优良。
  
  该努力获得社会认可,2012年11月9日,顺德中华鳖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农村报、南方农产品贸易网承办的“2012广东十大最具人气土特产”评选活动活动中荣获“最具魅力土特产”称号。该活动共有185个候选土特产参加角逐,获得殊荣的土特产涵盖种植、养殖类,其中还有著名的南药。能在此次评选活动中获得特产奖实属不易,同时也是名至实归,是顺德中华鳖业广大从业者长期坚持努力的结果,其中也凝聚着李学忠先生的心血和汗水。
  
  结束语
  
  在大水产养殖数百个品种中,每一个品种都是一门科学,能够形成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群众,其中中华鳖更是其中的特种小水产之一,李学忠先生只是一名专业从事防治中华鳖养殖病害的大夫。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诠释了一个真理,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拥有满腔的热忱、坚强的毅力和冲天的干劲,就能把人生小题大做,把小事情做成大事业,让自己的人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文/ 通讯员 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钟小庆)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