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中国“鱼菜共生”异国打开“乐活市场”?

2013-2-23 15:06| 发布者: 水宝宝| 查看: 47482| 评论: 0|来自: 商业周刊

摘要: 一个澳大利亚人带来中国的鱼菜共生技术,能否打开潜力巨大的“乐活市场”?两只塑料桶、一个水泵、一个木框,固定起来就是一个鱼菜共生水箱。艾文把这个新玩具叫作“纯粹系列”(Original Series)。他在一个屋顶阁楼办 ...

  “中国古代南方的稻田养鱼是这项技术(鱼菜共生)的起源”
  
  1公斤鱼食,至少能生产50公斤蔬菜和0.8公斤鱼肉

  一个澳大利亚人带来中国的鱼菜共生技术,能否打开潜力巨大的“乐活市场”?
  
  两只塑料桶、一个水泵、一个木框,固定起来就是一个鱼菜共生水箱。艾文把这个新玩具叫作“纯粹系列”(Original Series)。他在一个屋顶阁楼办公,绿色叶子的蔬菜和游来游去的罗非鱼给这里增添几分生气。2012年元旦前后,他就在这里发起了一个工作坊。一群喜欢DIY的人,共同完成了一套纯手工的、鱼菜共生生态系统。艾文说,“有一个参与者把我们做好的样品带回了家。他后来写信告诉我,摆在家里的这个升级版‘水族箱’,让他感受到生命的宏大”。
  
  艾文是一个在上海生活了四年的美国人。他是一名绿色建筑认证专家,也是“纯粹生活”(Original Life)网站创始人。马丁·路德·金说,“只有突破了个人主义的狭隘,走向对宽广人性的关怀,一个人才真正开始生活。”——这句话是艾文的座右铭。两个月前,他创办了“亚洲鱼菜共生科技联盟”,打算发起一场听起来有点奇怪的“鱼菜革命”。现在,这一切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月10日,他推出99套手工打造的鱼菜共生系统,已经销售15套;他还得到了上海浦东区一块480平米屋顶的使用权,他将在那里建造一个都市农耕实验室。艾文说,“我要在中国推广‘鱼菜共生’的概念,把真正健康的菜搬到你的餐桌上。”
  
  在中国,“鱼菜共生”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技术。“中国古代南方的稻田养鱼是这项技术的起源,现代出现的‘鱼菜共生’是对大自然的模仿”,艾文说。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无土环境中,建立鱼、蔬菜、微生物的循环链。鱼的废料为植物提供营养,植物净化鱼类的生存环境;植物是微生物的食物,微生物为鱼类提供食物,从而形成一个微型生态圈。由于生态系统是自给自足的,所以循环一旦形成,种植唯一的成本就是鱼食。根据英国鱼菜共生协会(Aquaponics UK)的数据,1公斤鱼食,至少能生产50公斤蔬菜和0.8公斤鱼肉。
  
  最初,鱼菜共生吸引了许多澳大利亚人。受困于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澳大利亚的园艺爱好者们成为早期的先行者。相比传统种植,它最大的特点是能节约90%的用水量。这场运动1970年代以澳大利亚为起点,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在世界各地播下了火种。网络上有不少类似“后院鱼菜共生”(Backyard Aquaponics)的网站,读者可以自学,如何把一个游泳池改造成一个鱼塘。在知识分享的过程中,它逐渐成为一场全球性的运动。尽管参与者的社会身份千差万别,但他们不是厨房花园爱好者、未来主义者,就是捣鼓手工的发明家、环保主义者。
  
  李大维是亚洲鱼菜共生科技联盟的核心成员。“原来我在屋顶上种菜,后来土溢出来,塞住了管道,还跟楼下邻居吵架。然后我就转向了水耕,但水耕最大的问题是营养液。一旦开始用营养液你就被厂商锁定,除非你自己是做营养液的。”李大维说。2012年夏天,在出差香港的途中,他从克里斯·夏普(Chris Sharp)那里第一次听说“鱼菜共生”。克里斯·夏普曾经在穆雷·哈勒姆(Murray Hallam)发起的“鱼菜共生实践”的项目里工作过。穆雷·哈勒姆是世界范围内鱼菜共生运动最有影响力的人。2006年,他发现了这项技术,不久就在澳大利亚销售自制工具。他因为制作了一系列在YouTube上广为流传的DIY视频而为人所知。
  
  从2008年起,他自费在全球旅行,把鱼菜共生的概念和技术从澳大利亚带到了亚洲。在韩国,他把技术传授给“ifarm”农场种植高丽参;香港的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也在他的帮助下搭建了新系统。现在,他正在给台湾的川上农庄做培训。他也因此被称为“农业传教士”。“只需要一点点训练,你就能在自己的家里、办公室里拥有一个更高级的水族箱。养鱼,养菜,或者只是用来观赏。一旦人们发现,用鱼菜共生系统种植食物如此简单、自然,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们了”,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克里斯·夏普说。
  
  尽管有些理想主义色彩,鱼菜共生却成了开发“乐活市场”潜在巨大需求的先锋。“美国是鱼菜共生商业化最成功的国家。”克里斯·夏普说。在美国,围绕这项技术出现了两类生意:在美国亚特兰大,有一家名叫“地球解决方案”的公司,在网上销售一种外形独特的鱼菜共生系统。这家公司为其取名为“盒子里的农场”,价格在268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据报道这家公司2010年售出了数百套;与此同时,大型农场也把注意力投向鱼菜共生。AeroGarden原本是一家面向大众市场的水培蔬菜公司。其创始人Sylvia Bernstein发现,这项技术对那些在冬季寻找新鲜植物的人、园艺爱好者、高收入家庭和那些喜欢科学的孩子等“绿色人群”充满吸引力。现在,她不仅在博客上推广这门技术,还把它应用到规模化生产中。
  
  2012年9月,在李大维的邀请下,克里斯·夏普第一次把鱼菜共生技术带到上海。“在一定程度上,鱼菜共生的流行是一个网络现象。因为这个系统可大可小,很多人就是做小型的系统放家里。那次培训来了几十人,在我们聚集到一起之前,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个孤岛”,李大维说,在他看来,这是都市新农耕在玩法上与传统农业的最大不同,“一是有参与感,可以自己尝试着做实验,无需依赖第三人;二是资讯非常开放,大家都是从门外进来,相互切磋交流;三是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社群,哪怕有初学者问出特别白痴的问题,都会有人来回答。”
  
  相比这个新概念的传播速度,鱼菜共生在中国的发展其实困难很多。根据SEED提供的数据,一个640平米的鱼菜共生生态系统,仅设备的先期投入就需要12万美元。艾文和他的团队成员一直在论证,如何使之与规模化生产的有机农业结合。“一般来讲,商业化是要讲求效率的。比如说养鱼,用这个系统养中国的‘四大家鱼’完全没有问题,但成长时间太久了,从鱼苗到长大可以吃需要三年。比如说生产有机蔬菜,价格一定会较高,而中国又没有美国各地数量繁多的农夫市集。”李大维说,“在这个阶段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有兴趣加入进来,先把它玩儿起来。之后,我们再考虑怎样把它产业化。”
  
  正因为如此,艾文决定以销售系统套件作为“鱼菜革命”在中国的起点。艾文说,“纯粹系列是我们推出的第一个套件原型。我们还在不断改进,目标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设计出更美观的造型。”他表示,这个项目刚刚获得路透基金会的投资,会成为一个集工作坊、教育培训和商业模式于一体的社会企业。他说,“我最近在跟浙江安吉政府谈合作,计划在杭州西溪湿地搭建一个大型的鱼菜共生博物馆。既能丰富旅游项目,也是一个项目教育基地。”撰文/汪琳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4

漂亮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