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白蕉海鲈出塘价跌至5.2元每斤,而成本价却要8元每斤,销售一斤鱼就要亏2.8元 今年珠海地区海鲈投苗量依旧较高,仅在白蕉镇就投放了近2亿尾新苗,预计后期市场仍不容乐观。 文/图 本刊撰稿人 毛然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4月13日,珠海地区海鲈塘边购价0.8-1.3斤规格鱼为8.8元/斤,1.3斤以上规格不超过8.0元/斤。此前当地海鲈跌至最低价5元/斤,而成本价高达8元/斤左右,意味着养殖户每销售一斤鱼便亏3元。 据白蕉镇海鲈收购商李老板介绍,此次价格上涨主要是受H7N9禽流感的影响,致使海鲈销量有所增加。按照目前的价格,养殖户还有一点盈利空间,但养殖户出塘的热情并不高,心情依旧沉重。 全额赊销或将止步 4月13日上午,笔者来到白蕉镇新二村七队刘老板的塘口,他养殖了50亩海鲈,有40亩在价格为5元/斤的时候出售,今天刮售剩余的10亩海鲈,算下来亏损达40多万。刘老板望着即将出塘的海鲈一脸愁苦:“这两天价格好了一点,听说还会涨,但是晚一天出鱼,就要多投一天的料多用一天电,成本就会增加;海鲈密度又大,温度升高,鱼容易缺氧死亡;最重要的是其它塘已经投苗,没钱付水电费,去贷款根本贷不下来,只能卖鱼了。” 刘老板的遭遇,在今年的海鲈养殖户中并不是个例。“养殖者的心态类似于赌博。海鲈价格高涨时,村民一夜暴富,甚至买下雷克萨斯、奥迪等豪车,于是众多养殖户开始跟风养殖,终于在2012年导致积压爆发。如今行情低迷,养殖户却心存侥幸,认为价格会暴涨,寄望于赌一把。”江门粤海饲料有限公司黄经理(化名)惋惜道,其所在公司是海鲈料最大的生产商。同时他预估,“海鲈市场价能低于成本价两元以上是很不正常的,低迷行情很可能持续到明年上半年都不会有太大改善。” 养殖户纷纷亏损,饲料企业和经销商日子也不好过。全额赊销让经销商和饲料厂的钱压到了养鱼塘中,虽然销量增加了,但也埋下了隐患。如今养殖户无力还款,加上原料高涨、市场争夺战等因素,使得经营进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斗门白蕉镇某饲料经销商李老板,其每年饲料销售额占到全镇的8%左右。据他介绍,目前很多经销商的资金仍没有收回。“现在经销商主要是减少赊销力度,抓紧时间回收资金,缩量做稳。”李老板说。经销商经营重心的变化,某公司饲料业务员耿飞直言饲料不好销售。 长期以来,海鲈饲料市场以赊销支撑,黄经理认为经历过近两年的坏市后,海鲈饲料销售中的全额赊销或将止步。“我们公司将改变以前的全额赊销模式,推出‘2+4’模式:养殖户自己出20%,经销商出20%,饲料企业出40%。虽然会减少了海鲈料的销售量,但也降低了饲料企业和经销商的风险;同时间接地提高了养殖门槛,鼓励实力相对薄弱的养殖户转养其它鱼类,重新引导海鲈养殖量回归到正常水平,海鲈料可能减少了,但是其它鱼料相对增加也是一种弥补。”黄经理说。 对此,李老板表示认可。“肯定还会赊销一部分,因为这个市场不赊销不行,但是会提高赊销的门槛,不会像以前那样赊得那么厉害。在欠账要回来之前,不会接受新的养殖户。”李老板坦言。 8000万“信心钱”能否解围? 4月13日下午,珠海农商银行向白蕉镇渔业协会授信额度8000万元,并现场向养殖大户彭炳根、梁炎明、梁焕有、梁培耀4人发放了2000万元的项目贷款。 珠海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说:“银行为了资本的安全更愿意把钱贷给生产大户、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中小企业,普通养殖户难以提供相应抵押物,贷款数额有限。目前我们给企业或协会担保,通过企业或协会在中间搭桥,养殖户也能可以通过他们获得贷款。” 白蕉镇灯笼村海鲈养殖户刘怀民说:“眼看鱼苗已经下塘,30亩的鱼苗塘每个月水电费都要一万多元,现在急需贷款。”像刘怀民这种情况的养殖户不在少数,先前海鲈塘边收购价每斤甚至低于成本价3.0元,养殖户亏损额度少则10万,多的甚至达100多万。绝大多数村民都盼着能拿到一笔“救命钱”,一解燃眉之急。 白蕉镇渔业协会会长彭炳根表示,会立即与镇政府以及区、镇两级渔业协会共同商议投放好剩下的6000万“信心钱”,以帮助养殖户恢复生产。 刚从授信仪式回来的珠海市绿岸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王经理,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坦言:“现在普通养殖户令人担忧,处境不太乐观,希望这批贷款能解燃眉之急,维持下一轮的养殖。”但是也有人担忧这笔钱的流向问题,斗门区急需用钱的海鲈养殖户至少有3000家,普通养殖户能否成为受惠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据悉,今年珠海地区海鲈投苗量依旧较高,仅在白蕉镇就投放了近2亿尾新苗。珠海海源水产贸易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杨映辉表示,在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依然盲目投苗,是不理智的。现在投苗量居高不下,预计后期市场仍不容乐观。 目前,珠海海源水产贸易有限公司提出“企业+农户+基地+保护价”的扶持模式,就是签约农户按公司的规定养殖,公司将以高出市价0.4元/斤的价格进行收购;如出现价格暴跌,公司则按成本价收购。但是笔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海鲈养殖户仍然倾向于返钱快、不需签协议的传统收鱼方式。 【关键字】:水产网 海鲈 水产网站 水产养殖网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水产前沿》杂志 www.fishfirst.cn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